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立甫

作品数:17 被引量:48H指数:4
供职机构:贵阳医学院医学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生物学
  • 6篇医药卫生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民族
  • 6篇布依族
  • 5篇汉族
  • 4篇多态
  • 4篇多态性
  • 4篇水族
  • 3篇少数民族
  • 3篇皮纹学
  • 3篇染色
  • 3篇染色体
  • 3篇线粒体
  • 3篇线粒体DNA
  • 3篇苗族
  • 2篇遗传多态
  • 2篇遗传多态性
  • 2篇正常值
  • 2篇正常值测定
  • 2篇染色体脆性位...
  • 2篇位点
  • 2篇基因

机构

  • 10篇贵阳医学院
  • 5篇贵州医科大学
  • 4篇广东医学院
  • 4篇天柱县人民医...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贵阳市妇幼保...

作者

  • 17篇吴立甫
  • 4篇李彬彬
  • 4篇钟复光
  • 4篇易红生
  • 3篇齐晓岚
  • 2篇施立明
  • 2篇晋华黔
  • 2篇王文
  • 2篇吴忠琴
  • 2篇郭敬芝
  • 1篇刘栋志
  • 1篇毛祖烈

传媒

  • 3篇人类学学报
  • 3篇贵州医药
  • 2篇Journa...
  • 2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生物学教学
  • 1篇贵阳医学院学...
  • 1篇中国比较医学...
  • 1篇贵州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1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5
  • 2篇1993
  • 1篇1992
  • 1篇1991
  • 1篇1986
  • 2篇1984
  • 1篇1983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方性克汀病患者染色体脆性位点的研究被引量:1
1992年
自1967年lubs发现脆性X(frax)与X连锁隐性遗传的智力低下有关后,关于人类染色体脆点的研究引起了广泛兴趣和重视。地方性克汀病是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区存在的一组以智力损伤和甲状腺功能低下为主的综合征候群,迄今尚未有人对其进行过染色体脆点研究,本文旨在通过该病患者染色体脆点分析,进一步探讨该病的细胞遗传学改变。对象与方法 1.对象 14例患者(实验组)为1979年在贵州省麻江县河坝乡调查确诊,其中男8例,女6例,年龄14~27岁,全为神经型重症患者;18例正常对照为本院护校学生和大学一年级学生,其中男6例,女12例,年龄17~21岁。
吴立甫
关键词:克汀病染色体脆性位点
人类染色体的研究与应用
1986年
染色体(chromosome)是由两个希腊字chromos(颜色)和soma(小体)而来,这一术语是1888年waldeyer首先提出,指能被碱性染料着色的核内棒状小体。染色体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它在生物的进化、发育、遗传和变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吴立甫
关键词:人类染色体染色体带显带着丝粒CHROMOSOME标记染色体
贵州汉族、苗族、布依族和水族人群线粒体DNA多态性研究被引量:20
1995年
本文运用16种限制性内切酶对来自贵州的汉族、苗族、布依族和水族的150个样本进行了mtDNA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共检测到31种限制性格局(Restrictionpattern),其中HaeII-13型、EcoRV-3型和PstI-4型3种限制性格局为新报道综合这些限制性格局,共得出28种mtDNA类型(mtDNAtype)。运用UPG法和简约法分析了各mtDNA类型之间、各人群之间的聚类关系,结果表明:水族人群的mtDNA变异度较大;汉族和苗族的亲缘关系最近,布依族和水族有着较远的亲缘关系。
晋华黔吴立甫王文施立明
关键词:汉族苗族布依族水族MTDNA
贵州汉族、苗族、布依族和水族人群线粒体DNA多态性研究
晋华黔吴立甫王文施立明
以往对民族起源与分化研究多基于历史、考古、语言、文化、体质特征,没有涉及遗传物质本身。遗传物质(DNA )的核苷酸序列,受环境影响较小,世代相传,是民族演化经历和遗传背景最为详细和忠实记录者,由此推论的民族分衍历史将更可...
关键词:
关键词:汉族苗族布依族水族民族群体DNA多态性
贵州省少数民族皮纹学研究——Ⅱ 水族12项皮纹参数正常值测定及其与汉族的比较被引量:3
1983年
皮纹是人类的体质遗传特征,在人类种族间和民族间都存在差异,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省又是少数民族较多的省份之一,因此开展少数民族皮纹学的研究,不仅为人类学、遗传学和临床医学提供正常参数,而且对民族的起源、识别、迁移和亲缘关系的探讨都有重要意义。本文报告贵州省411例水族12项皮纹正常值的测定,并且和425例汉族皮纹参数作对比,为我国民族皮纹学提供参数。
吴立甫谢企云曹贵强李通海张国恩
关键词:汉族肤纹学皮纹学TFRC正常值
Genetic Polymorphism of Mitochondrial DNA in Dong,Gelao,Tujia,and Yi Ethnic Populations from Guizhou,China
2007年
To reveal the genetic structures and relationships of the four ethnic populations from the maternal inheritance and explore the origins and migrations of nationalities, the genetic polymorphism of mtDNA in Dong, Gelao, Tujia, and Yi populations from Guizhou was studied by direct sequencing of hypervariable segment Ⅰ (HVS Ⅰ ) and PCR-RFLP of coding region. Thirty-seven (sub-) haplogroups were identified in the classification tree of mtDNA haplogroups. Haplogroup distributions and principal component (PC)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Dong has high frequencies of south-prevalent haplogroups, which indicates that it is a typically southern population. The Yi harbors high frequencies of the south-prevalent and northern-prevalent haplogroups, which demonstrates that it inherits the maternal characteristics from both southern and northern populations. The Yi and Gelao cluster together, the reason for which might be that their ancestries frequently underwent gene exchanges and mixtures.
李彬彬钟复光易红生王先然李良芳王丽兰齐晓岚吴立甫
关键词:POLYMORPHISM
线粒体DNAD-loop区多态性与贵州四个少数民族的遗传关系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从母系遗传角度探讨贵州侗族、仡佬族、土家族和彝族群体的遗传结构及遗传分化关系。方法对4个群体108份样本的线粒体DNAD-loop高变区Ⅰ(hypervariablesegmentⅠ,HVSⅠ)进行序列分析,计算核苷酸多态度,并用Neighbor-Joining法构建群体间进化树。结果在所测定的497bp序列中,共检测出86个变异位点,界定出82种单倍型;根据净遗传距离构建的群体间进化树显示:彝族、土家族和仡佬族紧密地聚在一起,最后与侗族聚类。结论彝族与土家族,可能因为有共同的祖先,或在历史上发生过频繁的基因交流与融合,故亲缘关系非常接近;土家族和仡佬族的亲缘关系较近,可能与地域上的相邻有关;彝族和侗族,可能由于历史起源不同以及存在地理隔离的原因,故亲缘关系最远。
李彬彬钟复光易红生王先然李良芳王丽兰齐晓岚吴立甫
关键词:线粒体DNA遗传多态性
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皮纹学研究
吴立甫金安鲁朱炳湘李忠孝李后文余自君郭汉壁
皮纹是人类多基因遗传的生物学性状,具有明显的个性特异性,终生不变。自80年代以来,由黔、滇、川、桂、苏等省区8所医学院校的专家学者共同协作,完成了西南五省区47个县31个民族近二万人次,35612只掌纹和175810只指...
关键词:
关键词:少数民族皮纹学人类遗传学多基因遗传生物学性状
贵州四个民族人群线粒体DNA编码区的多态性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研究贵州土家族、侗族、仡佬族和彝族人群线粒体DNA(mtDNA)编码区的核苷酸多态性。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和DNA测序法对贵州4个群体145例样本mtDNA编码区的8个SNP基因座及COⅡ/tRNAlys基因间9 bp缺失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贵州4个民族群体的9 bp缺失频率依次为土家族18.4%,侗族29.7%,仡佬族25%,彝族16.7%,平均缺失频率为22.8%;在8个SNP基因座中,A10398G、C10400T突变在4个群体中较普遍;A663G、C5178A和G12406A突变在部分民族群体中也有较高的频率;共检测出14种单倍型,其中仡佬族11种,土家族10种,侗族8种,彝族6种。结论贵州4个民族群体mtDNA编码区可能存在不同的突变热点,在等位基因和单倍型分布频率上存在一定差异。
李彬彬钟复光易红生王先然李良芳王丽兰吴立甫
关键词:线粒体DNA编码区多态性
恶性肿瘤患者外周淋巴细胞染色体脆性位点的研究
1993年
通过34例(17种)恶性肿瘤和13例正常对照组的染色体畸变率和脆性位点表达率比较,肿瘤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高度显著(P<0.01),表明肿瘤患者染色体不稳定性显著增高。但通过脆性位点、原癌基因位点和肿瘤染色体重排断点三者间的关系分析,没有发现脆性位点与肿瘤发生之间存在直接的因果联系。
吴立甫
关键词:染色体脆性位点原癌基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