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昊
- 作品数:8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蚌埠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糖化血红蛋白在对糖耐量减退患者血糖水平的评价
- 2011年
- 目的通过回顾分析糖耐量减退(IGT)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关系,比较评价它们对血糖的控制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IGT患者105例,随机记录某一日FPG及2hPG,并检测HbA1c。并以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 h血糖(2 hPG)作为分组的依据,进行分组统计学分析。结果 A2组的空腹血糖高于A1组的血糖(P〈0.01),但2组间HbA1c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中A1组HbA1c≥6.0%12例,占18.5%,HbA1c≥6.5%4例,占6.5%,A2组HbA1c≥6.0%14例,占32.6%,HbA1c≥6.5%5例,占11.6%;B2组的餐后2 h血糖高于B1组的血糖(P〈0.01),但2组间HbA1c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中B1组HbA1c≥6.0%11例,占18.6%,HbA1c≥6.54例,占6.8%,B2组HbA1c≥6.0%16例,占34.8%,HbA1c≥6.5%6例,占13.0%。结论 HbA1c作为IGT患者病情控制的判断较FPG、2hPG更为准确,且对慢性高血糖更有意义。
- 吴志昊王树
- 关键词:糖耐量减退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 一种便于内分泌科样本存放用的试验装置
-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具体的公开了一种便于内分泌科样本存放用的试验装置,包括存放盒,所述存放盒两侧的内壁顶部均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内滑动安装有移动板,移动板远离存放盒的一端转动安装有顶盖,移动板的底部靠近存放盒的一侧两...
- 吴志昊
- 肌钙蛋白与心肌损伤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09年
- 陈启吴志昊
- 关键词:肌钙蛋白心肌损伤肌钙蛋白检测标志物
- 一种便于内分泌科样本存放用的试验装置
-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具体的公开了一种便于内分泌科样本存放用的试验装置,包括存放盒,所述存放盒两侧的内壁顶部均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内滑动安装有移动板,移动板远离存放盒的一端转动安装有顶盖,移动板的底部靠近存放盒的一侧两...
- 吴志昊
- 文献传递
- 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分析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与代谢综合征(metablolic syndrome,MS)的流行特点,探讨肥胖与MS的关系。方法:对蚌埠市2007年自愿参加学生健康体检的921名7~18岁学生进行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测量,随机分为体重正常组334名、超重组253名、肥胖组334名。同时测定空腹时静脉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FPG)、尿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并进行比较。结果:共检出MS 128名,其中体重正常组3名(0.9%),超重组30名(11.9%),肥胖组95名(28.4%),3组MS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间男生及女生MS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重组和肥胖组中高血压、腹型肥胖、腰臀比、腰高比、低HDL-C、高TG、高FPG发生率均显著高于体重正常组(P<0.05~P<0.01);除超重组中TC、肥胖组与超重组FPG和TC与体重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指标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青少年随着体重的增加,MS及MS危险因素显著增加。
- 席倩许华山吴志昊王佩张翼崔巍
-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儿童青少年肥胖
- 血清P物质水平与糖尿病足发病风险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清神经肽P物质(SP)与糖尿病足的相关性,以期早期诊断并进行临床干预。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8年11月在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接受治疗且资料完整的糖尿病患者96例,其中糖尿病足组(DF组)60例,非糖尿病足组(NDF组)36例,收集患者性别、是否吸烟、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糖尿病病程、SP水平等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DF预测因素,并比较2组患者血清中SP的水平。结果吸烟(OR=8.250,95%CI:3.201~21.265,P<0.001)和SP水平(OR=9.000,95%CI:3.466~23.370,P<0.001)为DF发生的危险因素。DF组SP的平均值为(54.47±16.72)pg/mL,NDF组SP的平均值为(116.47±19.00)pg/mL,DF组患者血清SP水平显著低于NDF组(P<0.05)。DF组重度组和中度组患者血清SP水平均低于轻度组(均P<0.05)。SP的AUC为0.994,对于诊断糖尿病足有较强的诊断效能(P<0.05),Cut off值为83.30。结论吸烟和SP水平为DF发生的危险因素,SP水平与DF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
- 吴志昊李微孔祥
- 关键词:糖尿病足神经肽P物质
- 甲钴胺治疗糖尿病足下肢神经病变疗效观察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观察甲钴胺治疗糖尿病足下肢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确诊为糖尿病足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6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32例,采用甲钴铵肌肉注射治疗。观察两种方法治疗的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感觉异常、肌无力及萎缩情况、腱反射反应,以及肌电图测神经传导速度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且就总有效率相比,对照组26例,总有效率57.7%;治疗组32例,总有效率90.1%。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甲钴胺治疗糖尿病足下肢神经病变较常规治疗方法有更明显的疗效。
- 吴志昊陈启
- 关键词:糖尿病足神经病变甲钴胺
- 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炎症状态的影响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阶梯式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胰岛素抵抗和炎症状态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31例进行为期2周的胰岛素强化治疗和后续10周的预混胰岛素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的FPG、2hPG、HbA1C、Fc-p、2hcp、TC、TG、hsc-RP、WBC、HDL-C和LDL-C。结果治疗后患者FPG、2hPG、HbA1C显著下降;TG、hsc-RP、WBC均下降;Fc-p、2hcp、HDL-C升高(P<0.05);TC、LDL-C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对血糖明显升高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及后续数周预混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可有效控制血糖、血脂、明显改善胰岛素β细胞功能并减轻胰岛素抵抗和炎症状态。
- 孙虹云吴志昊
- 关键词:胰岛素强化治疗Β细胞功能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