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华红

作品数:24 被引量:137H指数:7
供职机构:汕头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汕头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疗效
  • 7篇疗效观察
  • 5篇湿疣
  • 5篇临床疗效
  • 5篇尖锐湿疣
  • 3篇酮戊酸
  • 3篇荨麻
  • 3篇荨麻疹
  • 3篇疗法
  • 3篇临床疗效观察
  • 3篇慢性
  • 3篇宫颈
  • 3篇光动力
  • 3篇氨基酮戊酸
  • 3篇5-氨基酮戊...
  • 2篇带状疱疹
  • 2篇蛋白
  • 2篇地氯雷他定
  • 2篇动力疗法
  • 2篇手足

机构

  • 24篇汕头市中心医...

作者

  • 24篇吴华红
  • 18篇陈松波
  • 16篇蔡锦楠
  • 6篇马翔如
  • 2篇潘海贤
  • 2篇沈金辉
  • 2篇许锡荣
  • 2篇林楚容
  • 1篇李洪龙
  • 1篇吴惠蝶
  • 1篇翁陈华
  • 1篇肖亮生
  • 1篇郑映玉
  • 1篇杨时瀚

传媒

  • 4篇中国临床医生...
  • 3篇中国基层医药
  • 3篇中国医刊
  • 2篇国际医药卫生...
  • 2篇广东医学
  • 1篇医学综述
  • 1篇吉林医学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岭南皮肤性病...
  • 1篇中国农村医学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基层医学论坛
  • 1篇国际流行病学...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年份

  • 1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5
  • 2篇1998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尖锐湿疣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15年
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80例尖锐湿疣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电灼疗法治疗,试验组采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25例非尿道CA,患者治疗后22率治愈,复发率为12%,低于对照组(26例,复发率为34.61%)(P〈0.05);试验组15例尿道CA,复发率为13.3%,低于对照组(7例复发,复发率为50%)(P〈0.05);试验组平均复发周期为15.6周,长于对照组(11.75%)(P〈0.05)。尖锐湿疣发病率较高且复发率也比较高,临床上采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效果理想,能够降低复发率,延长复发时间,值得推广使用。
蔡锦楠吴华红陈松波
关键词:尖锐湿疣疗效
女性外阴尖锐湿疣患者宫颈HPV感染情况分析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探讨女性外阴尖锐湿疣患者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方法采用PCR法对86例女性外阴尖锐湿疣患者外阴皮疹和宫颈细胞HPV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外阴HPV的感染率为100%,低危型和高危型分别为69例(80.2%)和17例(19.8%),低危型以HPV6、HPV11为主;宫颈HPV感染率为84.9%,高危型HPV阳性23例(26.7%),多重感染20例(87.0%)。结论对于外阴尖锐湿疣患者,应重视宫颈HPV的分型检测,对HPV阳性特别是高危型HPV感染的人群需进行长期的跟踪监测,以阻断HPV的持续性感染,预防宫颈癌的发生。
陈松波肖亮生吴华红蔡锦楠
关键词:尖锐湿疣人乳头瘤病毒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5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分为小剂量组(n=57)和大剂量组(n=58)。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小剂量组加用丙种球蛋白0.2g/(kg·d),静脉点滴2d;大剂量组加用丙种球蛋白2g/(kg·d),静脉点滴2d。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的主要症状、辅助检查缓解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小剂量组的退热时间和住院时间[(5.2±2.1)d、(13.5±4.3)d]明显比大剂量组[(3.5±1.8)d、(10.7±3.6)球P〈0.05)长。出院或转科时,小剂量组的白细胞异常和C反应蛋白的异常病例(7例和5例)明显多于大剂量组(1例和1例)(P〈0.05)。小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有效率(包括治愈和好转病例)为71.9%,明显低于大剂量组的有效率(9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能增强重症手足口病患者抵抗病毒的能力,缩短发热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治疗的有效率。
潘海贤林楚容吴华红
关键词:重症手足口病丙种球蛋白大剂量
β-连环蛋白在表皮肿瘤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β-catenin在皮肤BCC、SCC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BCC和50例SCC中β-catenin的表达。结果β-catenin在正常皮肤、BCC和SCC中异常表达率分别为13.3%,40.0%,66.0%,三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SCCⅠ级和Ⅱ~Ⅲ级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50.0%,8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β-catenin的异常表达与表皮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陈松波吴华红许锡荣沈金辉马翔如
关键词:Β-连环蛋白基底细胞鳞状细胞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宫颈尖锐湿疣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女性宫颈尖锐湿疣(C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9月广东省汕头市中心医院皮肤性病科门诊收治的65例宫颈CA患者,按数字随机法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ALA-PDT进行治疗,1周治疗1次,治疗1~4次后判断临床疗效;对照组采用电灼术进行治疗。两组随访时间均为3个月。结果治疗组中,4例患者经1次ALA-PDT治疗、6例经2次治疗、16例经3次治疗、8例经4次治疗病情获得完全缓解,完全缓解率为97.1%(34/35),复发率5.9%(2/34)。对照组中,26例患者一次性去除疣体,4例分批治疗,完全缓解率100%(30/30),复发率26.7%(8/30)。经统计学处理,两组间完全缓解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对照组明显高于治疗组(70=6.478,P〈0.05)。结论ALA-PDT治疗宫颈CA具有疗效好、复发率低、操作方便、耐受性好等优势,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新方法。
吴华红陈松波蔡锦楠
关键词:尖锐湿疣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子宫颈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观察分析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方法 9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地氯雷他定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7.50%,高于对照组的70.83%(P<0.05);观察组患者起效时间、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荨麻疹治疗过程中,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地氯雷他定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少,疗效安全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杨时瀚陈松波吴华红蔡锦楠
关键词:慢性荨麻疹复方甘草酸苷地氯雷他定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联合电灼术治疗肛周尖锐湿疣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 评价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联合电灼术治疗肛周尖锐湿疣的疗效和复发率.方法 将67例肛周尖锐湿疣患者按门诊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三组,联合治疗组22例用电灼术去除显性疣体后立即进行ALA-PDT治疗,每周1次,连续治疗3~4次;光动力组22例,用ALA-PDT治疗,每周1次,1个月为1个疗程;电灼术组23例,用传统方法电灼术对所有皮损逐个进行电灼气化治疗,每周1次的分批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末次治疗后随访6个月判定疗效及观察复发率.结果 联合治疗组痊愈率为90.9%(20/22),复发率为9.1% (2/22);光动力组痊愈率为54.5% (12/22),复发率为22.7% (5/22);电灼术组痊愈率为39.1% (9/23),复发率为43.5% (10/23).联合治疗组的痊愈率和复发率与电灼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P =0.017).结论 ALA-PDT治疗肛周尖锐湿疣治愈率高,复发率低,副作用小.
吴华红陈松波蔡锦楠
关键词:尖锐湿疣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电灼术
手足口病合并心肌损害患儿的心电图特点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研究手足口病患儿的心肌酶活性及心电图表现,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将120例确诊的手足口病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同时按1:1标准选取12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所有患儿入院后第二天清晨抽取静脉血行心肌酶检测,同时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心电图及心肌酶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α羟丁酸脱氢酶(HBDH)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患儿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d羟丁酸脱氢酶(HBDH)水平逐渐降低(P〈0.05);治疗前患儿心电图异常情况主要有窦性心动过速、ST—T改变、传导阻滞及早搏等,治疗后表现为心电图异常率明显降低,主要表现为T波双向或低平。结论对心电图和心肌酶的检查可早期发现手足口病患儿的心肌损害,对早期诊疗和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林楚容潘海贤吴华红
关键词:心电图心肌酶手足口病
川崎病6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 探讨川崎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60例患儿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特征是持续发热、皮肤黏膜受累、手足硬肿、颈部淋巴结大,实验室及辅助检查主要为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沉、C反应蛋白升高、心电图异常、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示冠状动脉扩张等,治疗采用阿司匹林50~80mg·kg-1·d-1,联合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后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川崎病早发现、早治疗,可提高治愈率,阿司匹林是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联合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可以预防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
陈松波翁陈华吴华红蔡锦楠
关键词:川崎病
结节性疥疮42例治疗体会
1998年
吴华红
关键词:疥疮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