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凡
- 作品数:7 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北京工商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医药卫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 多光子显微镜在皮肤科中的应用
- 2024年
- 多光子显微镜利用近红外激光,通过选择不同的激发波长,使特定皮肤组织中的内源性荧光物或外源性荧光标记物发出荧光,对皮肤组织进行成像。这种在体、无创、精准的三维皮肤成像方法已经应用于皮肤肿瘤、皮肤炎症性疾病、创伤愈合和皮肤衰老等的研究中,是一种有效的成像辅助诊断工具。本文综述了多光子显微镜在皮肤科的应用和进展。
- 张嘉琪吴凡韩雨晴刘琦盘瑶
- 关键词:皮肤肿瘤皮肤疾病皮肤衰老皮肤创伤愈合
- 内服联合外用油橄榄提取物改善痤疮功效研究
- 2025年
- 采用人体试验探究内服联合外用油橄榄提取物对痤疮的影响。选择45名18~40周岁受试者为研究对象,检测并评估空白组、内服组及联合组受试者在使用前与使用后2周(W2)、4周(W4)的面部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与使用前相比,空白组各指标均无显著变化;W2内服组与联合组皮脂含量呈下降趋势,W4两组分别显著下降39.19%和44.94%;红区面积2组在使用后均有所减少;糖基化终产物参数在W4开始有所降低;内服组脓疱个数W2、W4分别显著减少29.37%和51.94%,联合组显著减少54.49%和85.50%;内服组丘疹个数W2、W4分别显著减少20.64%和50.30%,联合组显著减少37.87%和63.13%。内服油橄榄提取物可有效改善痤疮,与油橄榄精华水联合使用效果更佳。
- 吴凡卞宇茜刘琦盘瑶赵华
- 关键词:痤疮皮肤炎症
- 多光子成像技术及其在化妆品评估中的应用
- 2024年
- 多光子成像技术是一种观察人体皮肤组织结构的光学成像方法,其原理是利用不同波长的近红外激光使皮肤组织中特定的内源性或外源性荧光物质发出不同的荧光信号,从而观测、区分皮肤不同层的特定组织结构。近年来,该方法开始逐步应用于化妆品的评估中,如评估化妆品紧致抗皱、祛斑美白、透皮吸收的效果等。多光子成像技术能够通过监测皮肤形态或代谢的变化评估化妆品紧致抗皱的作用、定量黑色素分布和含量评估化妆品祛斑美白成分的功效性或判断特定皮肤的类型、可视化化妆品成分透皮吸收的过程评估其功效性或安全性。该方法获得的客观、可视化图像可以为化妆品评估提供定量的数据结果,在皮肤成像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这种在体、无创、精准的三维成像方法在化妆品评估中的应用和进展。
- 张嘉琪吴凡韩雨晴刘琦王俊杰盘瑶
- 关键词:透皮吸收
- 基于细胞自噬的维生素C抗黑素生成作用研究
- 2025年
- 本研究旨在探讨细胞自噬通路对维生素C(VC)抑制小鼠黑素瘤细胞(B16)中黑色素生成的调控作用。采用MTT法检测VC对B16细胞的最大安全剂量,通过加入α-促黑激素(α-MSH)诱导B16细胞的黑色素生成,再使用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研究细胞自噬在VC的抗黑素生成作用机制。实验结果发现,VC在500μg/mL及以下质量浓度对B16细胞存活无影响。20和50μg/mL的VC可显著抑制α-MSH诱导的B16细胞黑色素合成(p<0.01)。与空白组相比,VC可显著诱导B16细胞中自噬相关蛋白LC3-II与p62表达上升,mTOR蛋白表达下降(p<0.05)。为进一步探究自噬对黑色素生成的影响,使用自噬抑制剂3-MA预处理B16细胞,发现3-MA阻断了VC诱导的B16细胞自噬上调,同时逆转VC的抗黑色素生成作用。本研究结果表明VC可通过激活B16细胞的自噬系统抑制黑色素生成。
- 张帆贺东琴卞前进吴凡秦毅盘瑶
- 关键词:维生素C黑色素自噬体外试验
- 润唇类化妆品的功效宣称及其评价方法研究
- 2023年
- 研究润唇类化妆品的功效并探讨其功效评价方法。对44款润唇类化妆品宣称的功效和宣称功效数量进行调研,采用体外试验和人体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润唇类化妆品进行相应的功效评价研究。润唇类化妆品的功效宣称主要包括保湿、修护、舒缓和抗皱4大类,有79.55%的产品宣称3~4类功效。受试样品功效评价试验结果的各指标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体外试验中皮肤损伤模型的细胞形态改善,促炎因子分泌量显著降低;人体试验中31名受试者唇部角质层含水量、柔软度和亮度L值显著升高,经皮水分流失量、红度a值和唇纹面积与体积显著降低;唇部皮肤的干燥程度与皮肤纹理均一性均得到了显著性改善。结果表明,角质层含水量可用于评价润唇类产品的保湿功效;经皮水分流失量、皮肤色度、柔软度以及专家评估可用于评价修护功效;观察皮肤损伤模型的细胞形态、检测促炎因子含量可用于评价舒缓功效;唇纹面积与体积可用于评价产品抗皱功效。
- 吴凡朱维林琳樊杨懿盘瑶赵华
- 关键词:体外试验
- 垄断协议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中的判罚主体探索
- 2014年
- 我国目前针对垄断协议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违法行为的判罚均是以违法企业为判罚主体,并没有对促成违法行为的公司决策者进行个人层面的处罚。综合国际反垄断发达地区立法情况和个人判罚产生的影响两方面的分析结果,笔者建议可以适当引入对促成违法行为的公司决策者的个人判罚,在必要时甚至引入对公司反垄断违法行为决策者的监禁判罚。
- 易芳吴凡
- 关键词: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判罚违法行为决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