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凡

作品数:11 被引量:39H指数:4
供职机构: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骨折
  • 2篇动脉
  • 2篇椎动脉
  • 2篇椎弓
  • 2篇椎弓根
  • 2篇椎弓根螺钉
  • 2篇螺钉
  • 2篇股骨
  • 1篇蛋壳
  • 1篇蛋壳技术
  • 1篇地塞米松
  • 1篇胸腰椎
  • 1篇胸腰椎骨折
  • 1篇血管
  • 1篇血管造影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计数
  • 1篇腰椎
  • 1篇腰椎骨折
  • 1篇异体

机构

  • 11篇自贡市第四人...
  • 2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四川省第五人...
  • 1篇四川省骨科医...

作者

  • 11篇吴凡
  • 8篇林旭
  • 7篇吴超
  • 6篇曾俊
  • 5篇钟泽莅
  • 5篇谭伦
  • 5篇万盛钰
  • 3篇李红
  • 2篇胡海刚
  • 2篇段宏
  • 2篇张健
  • 2篇曾玉林
  • 2篇吴凡
  • 1篇江从兵
  • 1篇罗翼
  • 1篇黄迅
  • 1篇屠重棋
  • 1篇张闻力
  • 1篇李涛
  • 1篇郎志刚

传媒

  • 3篇华西医学
  • 3篇中国修复重建...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国际骨科学杂...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4
  • 1篇201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塞米松减少胸腰椎同种异体骨植骨排异反应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使用地塞米松能否减少同种异体骨植骨术后的排异反应。方法对53例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同种异体骨植骨,根据术后是否使用地塞米松分为观察组32例(使用地塞米松)和对照组21例(未使用地塞米松)。比较两组术后第3、7天的WBC、ESR,观察两组术后引流量、伤口感染情况。结果 53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23个月。术后引流量、术后第3天WBC和ESR、第7天ESR、伤口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第7天WBC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单节段胸腰椎骨折采用同种异体骨植骨融合,术后使用地塞米松并未减轻排异反应,也并未增加术后并发症。
吴凡曾俊林旭钟泽莅吴超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同种异体骨地塞米松排异反应
穿刺侧骨水泥/椎体体积比与椎体成形骨水泥椎旁静脉渗漏的相关性被引量:10
2021年
背景:目前国内外骨水泥椎旁静脉渗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穿刺部位、椎体血管分布及骨水泥/椎体体积比等,而穿刺侧骨水泥/椎体体积比对椎旁静脉渗漏的影响国内外尚未见相关报道。目的:探究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过程中骨水泥椎旁静脉渗漏的影响因素,验证穿刺侧骨水泥/椎体体积比与骨水泥椎旁静脉渗漏的相关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2018年8月至2020年4月采用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357例(425个椎体)的病历资料,观察术后X射线片及CT资料判断椎体是否出现椎旁静脉渗漏。采用Mimics软件将患者术后CT资料导入软件,使用3D重建功能计算出骨水泥/椎体体积比、穿刺侧骨水泥/椎体体积比。比较渗漏组与未渗漏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骨密度、骨水泥体积、穿刺侧骨水泥体积、椎体体积、骨水泥/椎体体积比、穿刺侧骨水泥/椎体体积比之间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的因素与椎旁静脉渗漏之间的相关关系,绘制ROC曲线,选取有诊断意义的因素。结果与结论:①出现椎旁静脉渗漏42例(43个椎体),未出现椎旁静脉渗漏患者315例(382个椎体);②单因素分析显示,渗漏组与未渗漏组患者的性别、骨密度、穿刺侧骨水泥体积、穿刺侧骨水泥/椎体体积比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穿刺侧骨水泥体积、穿刺侧骨水泥/椎体体积比与椎旁静脉渗漏存在相关关系(P<0.05);④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图显示穿刺侧骨水泥/椎体体积比诊断椎旁静脉渗漏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面积>0.6,且P<0.05,具有一定诊断价值;穿刺侧骨水泥/椎体体积比诊断椎旁静脉渗漏的最佳截断点为13.33%,敏感度81.4%,特异度为26.2%;⑤提示性别、骨密度、穿刺侧骨水泥体积、穿刺侧骨水泥/椎体体积比是�
高涛李涛胡海刚袁德超吴凡曾俊吴超林旭
关键词:椎体成形
维生素D与骨折相关性被引量:4
2014年
维生素D在体内主要与钙、磷代谢相关,作用于骨的生长发育和维护。维生素D缺乏导致骨质疏松,易引起骨折;骨折后维生素D调节钙、磷代谢,参与骨折修复,促进骨折愈合。骨折修复过程中会引起体内维生素D发生变化,补充维生素D对促进骨折愈合是否有益,尚有争议。全球范围内维生素D缺乏较为普遍,维生素D缺乏人群,尤其是老年人补充维生素D可提高骨密度,直接减少骨折发生;增加肌肉力量,预防跌倒,间接减少骨折发生。本文就维生素D与骨折相关性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吴凡林旭
关键词:维生素D骨折
枢椎椎弓根与枢椎段椎动脉对C_(2)椎弓根螺钉植入的影响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 通过对头颈部CT血管造影检查的原始数据进行测量,了解枢椎椎弓根和枢椎段椎动脉(intra-axial vertebral artery,IAVA)走行对C_(2)椎弓根螺钉植入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0年1月—6月116例(232侧)行头颈部CT血管造影检查的患者,测量枢椎椎弓根参数,包括椎弓根直径(D)、椎弓峡部高度(H)、峡部厚度(T)。以通过冠状位C3横突孔中心的垂线为参考线,定义IAVA偏移方向,将其分为外侧偏移(L)、垂直进入(N)和内侧偏移(M);以通过冠状位C_(2)横突孔出口的水平线为参考线,定义IAVA骑跨程度,将其分为横突孔下方(B)、两者之间(W)和上方(A)。计算椎弓根狭窄、椎动脉高跨的发生率和不同IAVA走行类型的占比及其相互关系;通过Mimics 19.0软件模拟C_(2)椎弓根螺钉植入,分析椎弓根狭窄、椎动脉高跨、IAVA分型及椎动脉损伤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枢椎椎弓根狭窄发生率为33.6%(78/232),椎动脉高跨发生率为35.3%(82/232)。根据偏移方向和骑跨程度将IAVA走行分为9型,其中N-W型(29.3%)最多,其次为L-W型(19.0%)和L-B型(12.9%),共占60.9%。模拟C_(2)椎弓根螺钉植入椎动脉损伤发生率为35.3%(82/232)。椎弓根狭窄和椎动脉高跨者模拟C_(2)椎弓根螺钉植钉,椎动脉损伤率均高于无椎弓根狭窄和无椎动脉高跨者(P<0.001)。椎弓根狭窄、椎动脉高跨及椎动脉损伤在IAVA各型中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均以M-A型最多。结论 椎动脉损伤多发于椎弓根狭窄和/或椎动脉高跨和/或IAVA M-A型患者中;术前头颈部CT血管造影检查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吴凡李红万盛钰高涛胡海刚林旭钟泽莅曾俊吴超谭伦
关键词:枢椎椎弓根椎弓根螺钉植入CT血管造影
枕颈融合术的临床疗效及其术后吞咽困难原因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枕颈融合术的临床疗效及对颈椎生理曲度的影响,初步研究术后并发吞咽困难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8年12月行枕颈融合术的24例患者资料,其中男13例,女11例;年龄33~82岁,平均(58.3±13.3)岁;单纯寰椎骨折14例,寰枢椎骨折6例,颈1-2平面椎管内占位1例,慢性寰枢椎脱位伴脊髓受压2例,炎性疾病所致不稳1例。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估治疗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术前术后的神经功能和疼痛的情况。采用枕颈角(O-C2)和下颈椎角(C2-C7)评估患者术前术后的角度改变。对发生吞咽困难的患者从颈椎曲度上进行原因分析。结果 2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8~50个月,平均26.3个月。JOA评分由术前的(11.6±1.5)分升至末次随访时的(15.4±1.2)分,VAS评分由术前的(6.4±1.1)分降至末次随访时的(2.0±0.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植骨融合率为95.8%(23/24)。O-C2角由术前的(16.5±7.6)°减小到末次随访时的(14.7±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5);C2-C7角由术前的(9.4±5.5)°增大到末次随访时的(16.3±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例患者术后发生吞咽困难,其可能原因是融合在屈曲位。结论枕颈融合术治疗枕颈失稳疗效可靠,融合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但是会改变上、下颈椎的生理曲度,融合在屈曲位可能引起吞咽困难并发症。
曾玉林吴凡万盛钰张健林旭曾俊吴超钟泽莅谭伦
关键词:枕颈融合术疗效吞咽困难
个体化骶1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初步临床应用
2019年
目的探讨个体化模拟骶1椎弓根螺钉最佳置入路径在临床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2017年5月-2019年4月收治的腰椎疾病患者,根据是否采用术前个体化设计骶1椎弓根置钉路径,分为个体化置钉组和传统置钉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螺钉尖部与骶1上终板的距离D,螺钉在失状位平面与腰5椎弓根的夹角α及横断位上螺钉的内倾角度β,所用长度为35、40 mm螺钉数目及随访1年内螺钉的松动率。结果共纳入患者59例,个体化置钉组31例,传统置钉组28例。个体化置钉组在螺钉尖部与骶1上终板的距离D[(2.61±0.82)vs.(4.13±1.51)mm,t=-5.718,P<0.001]、螺钉在失状位平面与腰5椎弓根的夹角α[(9.31±3.52)vs.(13.53±4.78)°,t=-5.646,P<0.001]、螺钉的内倾角度β[(15.73±6.04)vs.(10.65±5.09)°,t=3.022,P=0.004]、使用螺钉型号[长度40 mm螺钉:56 vs. 8枚,长度35 mm螺钉:6 vs. 48枚,χ^2=68.539,P<0.001]和术后随访1年出现螺钉松动率[3.22%vs. 16.07%,χ^2=5.774,P<0.001]上与传统置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个体化设计骶1椎弓根螺钉的置钉路径能较好地应用于临床,在增加骶1椎弓根螺钉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同时也能取得较好的矢状位平衡。
万盛钰林旭张健曾玉林吴凡吴超钟泽莅曾俊邓佳燕谭伦
关键词:骶椎个体化生物力学
人工全股骨置换术治疗股骨恶性肿瘤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探讨人工全股骨置换术治疗股骨恶性肿瘤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7月—2017年3月行人工全股骨置换术治疗的9例股骨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4例;年龄16~75岁,平均44.8岁。病程2~6个月,平均3.5个月。骨肉瘤5例(EnnekingⅡB期3例、Ⅲ期2例),恶性纤维肉瘤1例(EnnekingⅡB期),软骨肉瘤1例(EnnekingⅠB期),肺癌股骨多发转移伴病理性骨折2例。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肿瘤患者生活质量评分(QOL)评价其生活质量,末次随访时采用国际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MSTS)评分和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HHS)评价其功能。结果 9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58个月,平均21个月。无伤口感染、关节脱位、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1例患者发生腘静脉血栓形成,2例骨肉瘤患者肿瘤持续进展死亡。术后3个月VAS评分和QQL评分分别为(3.2±1.2)、(40.6±5.4)分,均较术前的(5.9±0.8)、(22.3±4.2)分显著改善(t=11.314,P=0.000;t=–7.794,P=0.000)。末次随访时MSTS评分为15~29分,平均21.1分;HHS评分为44~90分,平均66.5分。结论人工全股骨置换术是治疗股骨恶性肿瘤的有效保肢方案,能够恢复肢体的负重和行走功能,减轻疼痛和提高生活质量。
吴凡吴凡郎志刚刘宏远郎志刚张闻力熊燕张闻力罗翼
关键词:保肢手术
延长氨甲环酸使用时间有助于减少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术期隐性失血被引量:1
2024年
背景:股骨转子间骨折好发于老年人,手术后会出现大量的隐性失血,减少隐性失血可以降低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目的:评估延长氨甲环酸的使用时间对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转子间骨折围术期隐性失血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经急诊收治入院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共62例,均在牵引床上闭合牵引复位后置入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根据氨甲环酸的使用时间分为2组,对照组38例在切开皮肤前15-30 min给予氨甲环酸1 g静脉滴注,3 h后追加1 g;试验组24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术后第1天再追加氨甲环酸1 g静脉滴注每12 h一次。术前、术后当天、术后第1,3,5天均复查血常规,统计血红蛋白量和红细胞压积,理论总失血量采用Gross方程计算,同时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①通过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术中显性出血量相差较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试验组围术期血红蛋白下降量、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试验组术后第3天的血红蛋白值、术后第1,3天的红细胞压积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④两组术后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呈下降趋势,第3天的血红蛋白值为最低值,术后第1天的血小板值为最低值,然后开始回升;⑤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⑥结果表明,术后延迟氨甲环酸的使用时间,可能有助于减少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隐性失血量,并不会增加并发症风险。
赵燕吴凡李红万盛钰何瑾朱宾仁江从兵
关键词:氨甲环酸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隐性失血血小板计数
全股骨置换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总结分析全股骨置换术近年的研究进展。方法广泛查阅与全股骨置换术相关的文献报道,分析和总结其手术指征、手术技术、假体设计、手术并发症及分类、术后康复锻炼和功能评价。结果全股骨置换术的适应证是股骨广泛受累或存在跳跃性病灶的肿瘤性疾病和非肿瘤性疾病,以及伴有严重骨缺损的髋膝关节翻修术。手术切口近端以Watson-Jone切口为主,然后沿大腿外侧,远端延伸至髌骨外侧显露股骨全长,保护好血管神经和髋外展结构,行组配或定制假体置换。假体设计不断进步,呈现出了多样化的假体。手术并发症多且发生率不一。术后康复锻炼早期以物理治疗为主,负重训练循序渐进。功能评价主要以国际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MSTS)评分为主。结论全股骨置换术保肢效果确切,需要继续进行大样本量和长期随访研究,逐渐统一手术适应证和功能锻炼标准,减少术后并发症。
吴凡吴凡郎志刚刘宏远段宏
关键词:股骨肿瘤翻修
椎动脉高跨及其对上颈椎手术的影响被引量:3
2020年
椎动脉在枢椎椎动脉沟内的走形变异中最常见的是椎动脉高跨,其对上颈椎手术内固定方式的选择有影响,且可能导致椎动脉损伤甚至死亡等严重并发症。近年来,关于椎动脉高跨概念、发生率、诊断技术、分型及对上颈椎手术方式影响的研究有了较大的进展。该综述对上述内容进行总结,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椎动脉高跨的认识,为椎动脉高跨的及时诊断和相应制定合理的上颈椎手术固定方案并减少手术并发症提供参考。
吴凡李红万盛钰林旭曾俊钟泽莅吴超谭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