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血管
  • 4篇血压
  • 4篇高血压
  • 3篇心房
  • 3篇心力衰竭
  • 3篇衰竭
  • 3篇硝普钠
  • 2篇心房颤动
  • 2篇心血管
  • 2篇心血管事件
  • 2篇血管事件
  • 2篇主要心血管事...
  • 2篇顽固性
  • 2篇慢性
  • 2篇房颤
  • 1篇丁胺
  • 1篇动脉
  • 1篇动脉内
  • 1篇动脉内膜
  • 1篇动脉内膜中层...

机构

  • 16篇重庆市第九人...
  • 1篇四川省人民医...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16篇吴兰兰
  • 9篇徐中林
  • 8篇赵义发
  • 1篇李俊宇
  • 1篇肖红
  • 1篇陈茂蓉
  • 1篇梁萍
  • 1篇殷跃辉
  • 1篇张建敏
  • 1篇李玥
  • 1篇何巧

传媒

  • 4篇重庆医学
  • 3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现代医药卫生
  • 2篇泸州医学院学...
  • 1篇心血管病学进...
  • 1篇预防医学情报...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辽宁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2篇1996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血压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临床观察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 观察高血压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选择对照组 4 0例 ,高血压组 80例。使用美国DIASONICSGATEWAYfx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 1 0MHz测量颈动脉IMT。结果 高血压组动脉IMT明显增厚 ,与对照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检查准确、可靠。
吴兰兰陈茂蓉
关键词:高血压颈动脉血管内膜
索他洛尔改变慢性心房纤颤患者QT离散度的观察
2009年
目的观察索他洛尔对慢性心房纤颤患者心电图QT离散度的影响,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比较治疗组52例慢性房颤患者服药前与服药14d后的心电图QT间期、心率校正QT间期(QTc)、QT离散度(QTd)以及心率校正QT离散度(QTcd)的改变,并与健康对照组52例对比。结果治疗组服药14d后,QT、QTc均较治疗前延长(P<0.05),但QTd和QTcd较服药前缩短(P<0.01)。治疗组和健康对照组服药前后对比,前者QT、QTc、QTd、QTcd均显著延长(P<0.05)。结论索他洛尔使慢性心房纤颤患者QT间期和QTc延长,而使QTd、QTcd适度缩短,这与其抗心律失常的电生理特性有关。
肖红吴兰兰
关键词:心房纤颤索他洛尔QT离散度
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脑钠素水平变化及临床评估被引量:2
2007年
吴兰兰张建敏徐中林
关键词:心力衰竭患者脑钠素血清压力负荷增加NYHA分级左室射血分数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硝酸甘油耐受性的抑制效应
2006年
徐中林赵义发吴兰兰
关键词:谷胱甘肽硝酸甘油耐受性
硝普钠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回顾性分析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了解硝普钠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近10年(1995 ̄2004年)在我院住院时曾接受硝普钠治疗的389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药物使用剂量,药物使用时间,药物有效率及毒副反应发生率等情况。结果:所有调查对象中连续给药时间最短为0.5h,最长为368h,平均125.5±24.2h。给药剂量最小为0.2μg/(kg.m in),最大为9.8μg/(kg.m in),平均3.1±1.9μg/(kg.m in)。连续给药总量最小2.5m g,最大2050m g,平均210±26.7m g。3894例病例中治疗有效3521例,有效率90.4%;无效278例,占7.1%;死亡95例,占2.4%,其中因药物中毒引起的死亡1例,占总病例数的0.02%。药物常见副反应发生率13.7%,低血压发生率10.2%,药物反跳发生率3.2%,耐药性发生率0.3%,上述副反应通过适当的保护措施就可预防。结论硝普钠临床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高,严重的毒副反应发生率极低,低血压等常见副反应发生率较高但可控制。
徐中林赵义发吴兰兰
关键词:硝普钠有效性安全性
慢性房颤华法令抗凝治疗的理想INR值探讨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慢性房颤华法令抗凝治疗的理想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方法:对115例有血栓栓塞高危因素的慢性房颤患者给予华法令抗凝治疗,定期随访INR,同时观察治疗中发生的血栓栓塞和出血事件。结果:115例患者中有8例共10次发生血栓栓塞事件,7例7次发生与抗凝有关的出血事件,10次血栓栓塞事件中9次发生在INR<1.7,而所有的出血事件都发生在INR>3.5,INR 1.7~3.5时栓塞或出血发生率均较低。结论:INR 1.7~3.5是慢性房颤华法令抗凝治疗较理想的抗凝强度。
徐中林赵义发吴兰兰
关键词:心房颤动抗凝栓塞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的心律失常观察
1996年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的心律失常观察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内科(630700)吴兰兰,梁萍高血压是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常常累及心脏,多以左心系统常见,造成左室肥厚而导制心律紊乱。本文报告90例高血压病人的心律改变情况,旨在探讨其临床意义。1临床资...
吴兰兰梁萍
关键词:高血压心律失常心室肥厚
局部使用凝血酶对降低介入诊疗后外周血管并发症的作用
2011年
目的:观察局部使用凝血酶对介入诊疗后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我院2009年行冠脉造影或冠脉介入治疗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在造影或介入治疗结束后即刻拔鞘,徒手压迫止血后加压包扎24小时;试验组仍采用徒手压迫的方式,在压迫的同时将凝血酶浸润的纱布块加压放置于穿刺点部,压迫相同的时间后以同样的方法连同凝血酶纱布块加压包扎24小时。结果:对照组发生局部血肿8例,假性动脉瘤2例;试验组发生局部血肿2例,无假性动脉瘤。两组都没有动静脉瘘、动脉或静脉栓塞发生。总的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为13.3%,试验组为2.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诊疗后穿刺局部使用凝血酶能显著降低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徐中林李玥赵义发吴兰兰
关键词:凝血酶外周血管并发症
原发性充血型心肌病20例误诊分析被引量:1
2002年
吴兰兰
关键词:误诊
硝普钠并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速尿在顽固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3年
吴兰兰
关键词:硝普钠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速尿顽固性心力衰竭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