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元康
- 作品数:58 被引量:184H指数:7
-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历史地理更多>>
- 超硬材料的冲击合成及应用被引量:2
- 1991年
- 超硬材料作为磨料和刀具材料发展得很快。本文对用爆炸法高压冲击合成的超硬材料的品种、试验材料、装置、提纯过程、磨料和刀具的制造以及在工业中的应用作简要评述。
- 吴元康
- 关键词:超硬材料磨料刀具
- 用耐火粘土、三氧化二铬和铝粉进行钢纤维的铝铬硅三元共渗
- 1995年
- 用耐火粘土(60%SiO2)、三氧化二铬和铝粉对Q195低碳钢纤维进行铝铬硅三元共渗处理。共渗层具有很高的抗高温氧化和耐蚀防锈性能。
- 吴元康侍明旭
- 关键词:钢纤维氧化铬铝粉
- 金刚石晶体的两种结构被引量:7
- 1991年
- 金刚石具有两种晶格结构,除立方结构外,还有一种六方结构,在冲击法合成的金刚石中较为常见。TEM和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六方晶体由石墨经固态无扩散相变而成,并以单晶、多晶和两种晶格共存的共生晶体形式存在;多晶体和共生晶体中常存在织构。
- 吴元康
- 关键词:金刚石晶体
- 金刚石织构体及其纳米级亚晶被引量:3
- 1998年
- 在冲击合成的金刚石中存在一种织构体组织。织构是由沿[110]cd和[12-10]hd方向排列的金刚石纳米级亚晶组成的。除常见的立方金刚石结构外,还存在一种罕见的六方金刚石结构。它们通常共存在一个金刚石织构体中,形成共生晶体。
- 吴元康常燕宾
- 关键词:金刚石纳米级冲击波合成法
- 多元微合金化铜基形状记忆合金的超弹性及超塑性性能研究被引量:2
- 1998年
- 用多组无微量合金元素Ti、B、Ce、Nb和Zr细化铜锌铝形状记忆合金的晶粒,改善了合金的加工性能、力学性能和形状记忆效应,联合添加Ti、B和Ce,其伪(超)弹性应变值在250℃温度下可稳定在4.5%左右;在500~750℃的温度下具有δt=112%~200%的良好超塑性性能,展示了良好的热加工性能。
- 吴元康李翔
- 关键词:铜基形状记忆合金超弹性超塑性微合金化
- 钢纤维的Al-Cr-Si三元共渗及磷化防锈处理
- 低碳钢纤维进行了 Al-Cr-Si 三元共渗处理后具有很高的耐热抗氧化能力,在1000℃以下使用接近耐热不(?)钢纤维。对钢纤维进行磷化纯化处理,使防锈性能提高很多,在潮湿气氛下长期保存不生锈,表面呈多孔组织,增强了网水...
- 吴元康
- 钢铁件无覆盖熔剂热浸镀铝新工艺被引量:1
- 1997年
- 钢铁件热浸镀铝是使钢铁具有耐大气和介质(如海水、有机酸等)腐蚀,抗高温氧化和硫蚀,耐磨及美观等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表面技术.新技术不采用由有毒氟盐和氯盐组成的覆盖熔剂,排除了旧工艺中的污染环境、劳动条件差的严重缺点,具有镀层质量好、成本低(省去覆盖熔剂和中和试剂),污染小等系列优点,为加速热浸镀铝工艺的发展起了重大推进作用.
- 吴元康常燕宾
- 关键词:热浸镀铝钢铁件
- 鎏镀——中国古代发明的一种在材料表面上镀金属的技术(续)
- 2011年
- 介绍3500年前中国商代早期发明的一种在青铜器表面鎏镀富锡铜的技术,它使青铜器表面美观并耐蚀。到了2500年前的春秋晚期又发明了在青铜器表面鎏金的技术,使青铜器外表更美观并更耐蚀。鎏金技术历经二千多年的各朝各代一直延用至今,仍在一些仿古铜工艺品上应用。鎏富锡铜技术一直在铜镜的表面处理技术中应用,该技术在青铜器中应用时间长达三千多年。在古代,鎏金青铜器和鎏富锡铜镜随东西方交流逐渐出口到东亚、东南亚、西亚和欧洲各国。鎏镀技术也传向日本、朝鲜及西方各国。它对世界各国在鎏金装饰技术、铜镜鎏富锡铜、玻璃镜鎏锡汞齐和齿科补牙的银铜锡汞齐材料的发展都有过一定的贡献。鎏镀技术是中国古代的重大技术发明之一,而且至今还在运用着。
- 吴元康储荣邦
- 关键词:青铜器汞齐鎏金铜镜
- 纳米晶金刚石织构粒子增强银基电接触复合镀层的研究被引量:40
- 2002年
- 采用具有纳米晶织构的金刚石微粒强化银基电接触复合镀层。研究了金刚石微粒的粒度和浓度对复合镀层外观、微观形貌、硬度、耐磨性、接触电阻及电磨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金刚石粒子的加入能有效提高银镀层的耐磨性和电接触使用寿命。与压机合成的单晶金刚石微粒相比 ,纳米晶金刚石粒子与银基体的结合力更强。
- 吴元康余焜熊晓辉于海梁
- 关键词:电接触电镀
- 金刚石织构体及其纳米级亚晶
- 吴元康
- 关键词:金刚石织构亚晶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