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凤凤
- 作品数:14 被引量:32H指数:3
- 供职机构: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CD40 siRNA对MRL/Lpr小鼠狼疮肾炎的治疗作用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观察CD40的小干扰RNA(siRNA)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动物模型MRL/Lpr小鼠肾脏、尿蛋白和补体C3的影响,探讨CD40 siRNA对狼疮肾炎的治疗作用。方法:16只MRL/Lp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空载体组、CD40-siRNA1组及CD40-siRNA2组,每组4只,将成功构建的CD40 siRNA表达载体尾静脉注射MRL/Lpr小鼠,对照组和空载体组小鼠分别注射等剂量、等比例的磷酸盐缓冲液(PBS)和p GFP-V-RS空载体。每隔1天1次,共6次。处死前24 h留取24 h的尿量。14d处死小鼠,肾脏组织切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其是否在小鼠肾脏中表达,RT-PCR法检测小鼠肾脏组织中CD40 mRNA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肾脏组织中CD40蛋白的表达水平;病理切片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4组小鼠肾脏的病理变化,考马斯亮蓝染色法检测24 h尿蛋白含量,免疫比浊检测小鼠补体C3的水平。结果:CD40 siRNA表达载体可以在MRL/Lpr小鼠的肾脏中表达。注射后14 d CD40-siRNA1组和CD40-siRNA2组的MRL/Lpr小鼠肾脏组织中CD40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和空载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0-siRNA1组和CD40-siRNA2组与对照组和空载体组比较肾小球减小,肾小球的浸润的炎性细胞减少,肾小管肿胀程度减轻。CD40-siRNA1组和CD40-siRNA2组小鼠24 h尿蛋白含量明显下降,而补体C3升高,与对照组和空载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L/Lpr小鼠注射CD40 siRNA载体后,CD40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下降,肾脏中炎性细胞的浸润减少,24 h尿蛋白含量下降,血清中补体C3水平升高,说明CD40 siRNA抑制其mRNA和蛋白后,MRL/Lpr小鼠肾脏炎症反应减轻,尿蛋白含量下降,补体C3升高,提示其可延缓病程的进展,对肾脏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进一步对狼疮肾炎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 庞春艳吕凤凤尹芳蕊王永福
- 关键词:CD40小干扰RNAMRL/LPR小鼠补体C3
- 毒蕈碱3型受体胞外区第二环多肽诱导NOD-scid小鼠体内IL-17和IFN-γ的分泌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观察用毒蕈碱3型受体(M3R)胞外区第二环多肽免疫NOD-scid小鼠(nonobese diabetic mice CB17.Prkdcscid/J,非肥胖糖尿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小鼠)后,小鼠体内IL-17和IFN-γ分泌水平的变化。方法:200μg的M3R胞外区第二环多肽和不完全弗氏佐剂(IFA)以1∶1的比例配制而成后,皮下免疫NOD-scid小鼠。免疫后1、7、14、21 d尾部采血检测血清中的抗M3R第二环多肽抗体,血清中IL-17和IFN-γ含量的变化,同时测定每星期每只小鼠的饮水量。21 d给予小鼠安乐死,取小鼠脾脏细胞与抗M3R第二环多肽共同培养,观察细胞上清中IL-17和IFN-γ含量的变化。同时取小鼠泪腺做免疫荧光观察IL-17和IFN-γ的变化。结果:用M3R胞外区第二环多肽免疫NOD-scid小鼠14 d后,小鼠体内的抗M3R第二环多肽抗体显著高于对照肽组和PBS组(P<0.05),血清中IL-17和IFN-γ含量在第14天和第7天显著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脾细胞多肽共培养后细胞上清中的IL-17的含量维持在一定的水平,而对照肽组和PBS组则显著下降(P<0.01)。组织免疫荧光显示泪腺中的IL-17和IFN-γ的含量也显著提高。每只小鼠的饮水量3组没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用M3R胞外区第二环多肽免疫NOD-scid小鼠后成功诱导出抗M3R第二环多肽抗体,并且促进了NOD-scid小鼠体内IL-17和IFN-γ的分泌。
- 杨麟剧锦哲吕凤凤张伟庞春艳王永福
- 关键词:IL-17IFN-Γ
- 肿瘤坏死因子-α siRNA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的实验研究
- 针对肿瘤坏死因子(TNF)-α基因构建两段siRNA真核表达载体,观察其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细胞因子的影响。化学合成siRNA的模板,退火形成双链DNA与线性化的pGFP-V-RS连接,双酶切、测序鉴定;采用...
- 庞春艳吕凤凤王永福
- TNF-α siRNA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对胶原性关节炎大鼠TNF-α及IL-1的影响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小干扰RNA(siRNA)真核表达载体对胶原性关节炎(CIA)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构建TNF-α的siRNA真核表达载体并注射CIA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空载体组、TNF-α-siRNA1组和TNF-α-siRNA2组,每组6只,各组分别尾静脉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BS)、pGFP-V-RS空载体、TNF-α-siRNA1真核表达载体和TNF-α-siRNA2真核表达载体。另设6只未造CIA模型只注射PBS的大鼠为空白组。于注射后1、5、9和13 d采血,ELISA检测血清中IL-1的变化;注射后13 d处死大鼠,RT-PCR检测TNF-α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注射第1、5、9和13天模型组大鼠血清中IL-1的表达水平高于空白组(P<0.05),注射第1、5和9天TNF-α-siRNA1组和TNF-α-siRNA2组IL-1的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和空载体组(P<0.05);注射后第13天模型组大鼠全血中TNF-α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TNF-α-siRNA1组和TNF-α-siRNA2组mRNA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和空载体组(P<0.05)。结论TNF-α的特异性siRNA能抑制TNF-αmRNA和IL-1的表达水平,从而为类风湿关节炎的基因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 庞春艳霍建新吕凤凤常志芳王永福
- 关键词:小分子干扰白细胞介素1关节炎疾病模型
- 小鼠IL-6和B细胞活化因子融合蛋白真核表达质粒对干燥综合征动物模型的体内治疗作用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IL-6和B细胞活化因子(B cell activating factor,BAFF)的融合蛋白真核表达质粒对干燥综合征动物模型非肥胖糖尿病小鼠(non-obese diabetic mouse,NOD)唾液腺、泪腺组织病理的影响,阐明IL-6/BAFF融合蛋白真核表达质粒对NOD小鼠可能的治疗机制。方法构建IL-6/BAFF融合蛋白真核表达质粒,转染CHO细胞,Western blot检测融合蛋白的表达水平。IL-6/BAFF融合蛋白真核表达质粒免疫BALB/c小鼠,每2周1次,共3次,免疫结束后处死小鼠,ELISA法检测血清中抗IL-6和抗BAFF抗体效价。将21只NOD小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阴性对照组、治疗组。治疗组小鼠肌肉注射IL-6/BAFF融合蛋白真核表达质粒,阴性对照组小鼠肌肉注射对照质粒,空白组不做处理,每周1次,6次免疫后处死NOD小鼠,心脏采血取血清,ELISA法检测血清中抗IL-6和抗BAFF抗体及细胞因子IL-6、BAFF、IFN-γ、IL-10、IL-17A的表达水平;取脾组织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细胞中Th17、Treg、Th1、Th2的比例;HE染色观察小鼠泪腺、唾液腺中灶状淋巴细胞浸润情况和病理改变。结果IL-6/BAFF融合蛋白真核表达质粒使BALB/c小鼠血清中抗IL-6和抗BAFF抗体水平升高(P<0.05)。治疗组NOD小鼠血清中抗IL-6和抗BAFF抗体含量升高(P<0.01);IL-6、BAFF、IFN-γ、IL-10、IL-17A的表达量低于空白组和阴性对照组(P<0.01);脾细胞中Treg、Th2细胞比例增高(P<0.05);泪腺及唾液腺中腺泡大小不一和形态不规则明显改善,导管扩张减轻,灶状淋巴细胞浸润减少。结论IL-6/BAFF融合蛋白真核表达质粒可诱导NOD小鼠体内抗IL-6和抗BAFF抗体产生,进而减轻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逆转Th17/Treg、Th1/Th2的平衡,同时改善泪腺及唾液腺内不规则的腺泡结构及导管扩张,减少灶状淋巴细胞浸润。本研究结果表明IL-6/BAFF融合蛋白真核表达质粒可以作为靶向T、B细胞的潜在治疗靶点。
- 高雅静庞春艳尹芳蕊吕凤凤王永福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6B细胞活化因子非肥胖糖尿病小鼠
- 免疫球蛋白G型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血清中的检出率及其意义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 IgG)型抗环瓜氨酸肽(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s, CCP)抗体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ogren’s syndrome,PSS)患者中的检出率及其在PSS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06年3月至2009年12月在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PSS患者120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 ELISA )定量测定患者血清中的 IgG 型抗 CCP 抗体,免疫印迹法检测抗干燥综合征 A (Sjogren’s syndrome type A,SSA)抗体和抗干燥综合征B(Sjogren’s syndrome type B,SSB)抗体,魏氏法检测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免疫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 CRP)、免疫球蛋白A ( immunoglobulin A , IgA)、IgM、IgG和IgM型类风湿因子( rheumatoid factor , RF)的水平,同时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和重要脏器受累情况;对上述患者定期随访3年,观察其进展为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的情况。结果:(1)抗CCP抗体在PSS患者中的检出率为19.17%;(2)随访3年,抗CCP抗体阳性患者比阴性患者更容易进展为RA (χ2=5.015,P=0.022);(3)抗CCP 抗体阳性患者比阴性患者更容易出现关节受累(χ2=8.058,P<0.05),肿胀关节更多(U=152.00,P<0.05),晨僵持续时间更长(U=100.00,P<0.05),但两组患者重要脏器受累的比例相当(χ2分别为0.208、0.099、0.000、0.122,P>0.05);(4)抗CCP抗体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比较,抗SSA、SSB抗体的阳性率无明显差别(χ2分别为0.008、0.560,P>0.05);(5)多重线性回归显示,PSS患者抗CCP抗体的水平与IgM型RF水平呈正相关(B=0.61,95%CI=0.36~0.86, P<0.05),而与ESR、CRP、IgA、IgM及IgG等水平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6)抗CCP抗体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比�
- 刘媛王永福王凯丽吕凤凤
- 关键词:干燥综合征环瓜氨酸肽自身抗体生物学标记
- 外泌体在系统性硬化症中的研究进展
- 2022年
- 外泌体是可由大多数细胞分泌的小囊泡。外泌体及其包含的microRNA、mRNA、蛋白质在细胞间通讯中起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外泌体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参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及免疫治疗,并可作为诊断疾病的有效生物标志物。此外,外泌体可被用作药物传递的生物载体。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SSc)是一种复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包括血管损伤、免疫异常、内脏器官及皮肤纤维化。近年来,在研究SSc的发病机制方面取得了不错的进展,推动了临床治疗方面的研究。本文综述了外泌体的组成、功能,外泌体在SSc发病以及诊治方面的潜在作用。
- 丁甜甜吕凤凤赵巧英孙晓林王永福
- 关键词:外泌体系统性硬化症免疫调节
- α-胞衬蛋白-小干扰RNA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对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模型小鼠治疗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针对α胞衬蛋白(α-Fodrin)构建2段小干扰RNA(siRNA)真核表达载体,观察其对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模型小鼠(NOD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16只8周龄的NOD小鼠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分为4组,对照组、空载体组、α-胞衬蛋白.siRNA1组及α-胞衬蛋白-siRNA2组,每组4只。化学合成siRNA的模板DNA4条,退火形成2条双链DNA(dsDNA),BamH Ⅰ和HindⅢ双酶切后插入线性化质粒载体pGFP—V—RS的启动子下游,重组体采用双酶切和测序鉴定。将测序鉴定成功的0.5mg/kg siRNA真核表达载体分别尾静脉注射NOD小鼠,1次/周,共2次,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的磷酸盐缓冲液(PBS),空载体组注射等剂量的空载体。组织切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其是否靶向到泪腺,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NOD小鼠肺脏α-胞衬蛋白(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OD小鼠泪腺和肺脏仪.胞衬蛋白的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NOD小鼠血清中干扰素叫和白细胞介素(IL)-17的表达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泪腺和脏器的病理变化。统计学方法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结果①成功构建2段siRNA真核表达载体;②α-胞衬蛋白-siRNA质粒载体靶向到泪腺;③α-胞衬蛋白-siRNA组与对照组和空载体组相比,α-胞衬蛋白mRNA和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④α-胞衬蛋白-siRNA组[1组(4.38±1.02)pg/ml,2组(4.55±0.06)pg/ml]与对照组[(11.73±2.73)pg/ml]和空载体组[(15.40±1.99)pg/ml]相比,2次注射后小鼠血清中IL-17水平显著下降(P〈0.05),干扰素-γ水平无明显下降(P〉0.05);⑤α-胞衬蛋白-siRNA组与对照组和空载体组相比,小鼠泪腺淋巴细胞浸润减少,肺间质炎细胞浸润明显减少。结论α-胞衬蛋白siRNA能抑制炎症反应,减轻NOD小鼠的泪腺和肺脏炎细胞浸润程度,�
- 刘媛庞春艳居红格张伟吕凤凤王永福
- 关键词:干燥综合征Α-胞衬蛋白
- DKK1-siRNA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对骨质疏松大鼠治疗作用的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针对DKK1基因构建两段小干扰RNA(siRNA)真核表达载体,观察其对骨质疏松(OP)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12周龄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模型组、空载体组、DKK1-siRNA1组及DKK1-siRNA2组,每组10只。对照组肌注生理盐水,其他组肌注地塞米松造模,连续12 w,鉴定骨质疏松模型是否构建成功。构建两段DKK1-siRNA真核表达载体,尾静脉注射治疗组大鼠,对照组和模型组注射等体积PBS,空载体组注射等体积空载体。骨切片观察载体是否靶向到骨,RTPCR检测股骨DKK1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股骨DKK1蛋白的表达水平。ELISA检测血清中骨碱性磷酸酶(BALP)、Ⅰ型胶原蛋白(Col-Ⅰ)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的水平;测定股骨骨密度及病理结构变化。结果 (1)双酶切和基因测序鉴定结果表明siRNA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2)模型组、空载体组及治疗组大鼠造模后,近端股骨骨密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病理改变为骨小梁数目明显减少、断裂,而对照组骨小梁结构较完整;(3)DKK1-siRNA质粒载体靶向到骨;(4)治疗组大鼠血DKK1-mRNA及股骨DKK1蛋白的表达明显下降;(5)与模型组和空载体组相比,治疗组血清中BALP与Col-Ⅰ水平明显升高,TRAP水平明显下降(P<0.05);(6)治疗后各组大鼠近端股骨骨密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治疗组大鼠股骨有新生骨小梁形成,骨小梁破坏减轻。结论 DKK1-siRNA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减轻骨结构的破坏。
- 刘媛剧锦哲张伟庞春艳武剑吕凤凤王永福
- miR-125b-5p修饰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免疫调控机制
- 2024年
- 目的:研究miR-125b-5p修饰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UC-MSCs)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的免疫调控作用机制。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125b-5p在UC-MSCs和SLE患者、健康体检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水平;Annexin V-FITC/PI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miR-125b-5p对UC-MSCs的凋亡影响;每周对MRL/lpr小鼠进行尾静脉注射UC-MSCs, 5周后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脾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分化情况;ELISA法检测各组MRL/lpr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4和IL-17A表达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MRL/lpr小鼠肺和肾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miR-125b-5p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1);与UC-MSCs相比,miR-125b-5p转染UC-MSCs组miR-125b-5p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1)。miR-125b-5p转染UC-MSCs 48 h可显著提高细胞存活率(P<0.01);与未处理的MRL/lpr小鼠组相比,miR-125b-5p修饰UC-MSCs对MRL/lpr小鼠脾脏Th17细胞分化具有明显的下调作用(P<0.05),且在小鼠血清中IL-4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IL-17A表达水平明显减低(P<0.05)。经miR-125b-5p修饰的UC-MSCs治疗后,MRL/lpr小鼠肺和肾组织内炎性细胞浸润和微血栓减少。结论:miR-125b-5p修饰UC-MSCs对SLE具有免疫调控作用。
- 武志慧胡明智赵巧英吕凤凤张晶莹张伟王永福孙晓林王慧
-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基因修饰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调节脐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