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铮

作品数:13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昆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沙土鼠
  • 3篇树QU
  • 2篇动物
  • 2篇树鼩
  • 2篇衰老
  • 2篇衰老性变化
  • 2篇突触
  • 2篇脑动脉
  • 2篇海马
  • 2篇CB-HRP
  • 2篇大脑
  • 2篇大脑动脉
  • 2篇大脑动脉环
  • 1篇动脉
  • 1篇动物模型
  • 1篇心大静脉
  • 1篇心中静脉
  • 1篇血管
  • 1篇血管模型
  • 1篇眼外肌

机构

  • 13篇昆明医学院
  • 1篇山东医科大学
  • 1篇山东医学院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云南教育学院

作者

  • 13篇叶铮
  • 9篇李朗
  • 4篇张琼珍
  • 3篇黄素群
  • 2篇刘宗良
  • 1篇刘宗良
  • 1篇李文明
  • 1篇沈邦昆
  • 1篇赵严
  • 1篇王敏康
  • 1篇孙俊
  • 1篇刘宗德
  • 1篇王晓燕
  • 1篇李明
  • 1篇张田
  • 1篇李文明

传媒

  • 5篇昆明医学院学...
  • 2篇解剖学杂志
  • 2篇中国临床解剖...
  • 2篇解剖学通报
  • 1篇解剖学报
  • 1篇Zoolog...

年份

  • 1篇2004
  • 1篇1999
  • 3篇1996
  • 2篇1990
  • 1篇1989
  • 3篇1986
  • 2篇1965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上腔静脉伴随心冠状窦闭锁一例
1965年
我们在尸体解剖时发现双上腔静脉伴随心冠窦闭锁一例,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男性成年尸体,60岁,死因不详。右侧上腔静脉正常,由左、右无名静脉合成,长5厘米,口径为2.3厘米,心脏及其他大血管未见异常。该例存在有左上腔静脉伴随心冠状窦闭锁(图1)。
叶铮李明德
关键词:上腔静脉无名静脉心中静脉心大静脉
树鼩胫前肌运动神经元位置的研究
1989年
用10只成年树(?),从左侧胫前肌的上、中1/3交界处注入CB—HRP 6μl,取脊髓腰段作40μm的横切面及纵切面。标记的运动神经元位于脊髓前角的后外侧核,每一横切面上可见3~8个标记细胞。纵切面上可见细胞柱长2.8~3.2mm,主要位于腰4节段。各标记细胞的突起向周围延伸约300~500μm。
张琼诊叶铮李朗李文明
关键词:胫前肌运动神经元CB-HRP树QU
沙土鼠舌下神经核衰老性变化的初步观察
1996年
用CB—HRP逆行标记法,观察雄性沙土鼠青年组(3个月)与老年组(36个月)舌下神经核运动神经元标记情况,结果青年组细胞标记数为970.5±91.74,老年组为613.88±32.38,老年组细胞数量较青年组减少,P<0.05有显著差异,但舌下神经核团形态变化不大,舌的运动功能改变不明显.
李朗叶铮刘宗良黄素群张琼珍
关键词:衰老沙土鼠CB-HRP动物模型
加温灌注明胶墨汁制作动物脑血管模型的方法被引量:10
2004年
李朗孙俊李明叶铮
关键词:动物
蒙古种沙土鼠的大脑动脉环被引量:5
1986年
本文采用结扎颈总动脉中断其血流的方法,研究了80只蒙古种沙土鼠的大脑动脉环,查明其前、后交通动脉的形态特征。前交通动脉可分为3型:1.完全的前交通动脉,占66.25%。该型动物在右颈总动脉结扎2h以后均未出现神经症状,故称为一侧颈总动脉血流中断后的抗卒中型沙土鼠。2.细弱的前交通动脉,占13.75%。3.缺乏前交通动脉,占20.00%。后两型称为易卒中型沙土鼠。这两型动物在中断一侧颈动脉血流后,可出现神经损伤症状。沙土鼠具有十分细小的后交通动脉(30~60μm),连于基底动脉的终支小脑上动脉与颈内动脉的分支大脑后动脉之间。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后,可导致所有动物致死性脑缺血。
叶铮贺迎昌余孟钟
关键词:大脑动脉环颈总动脉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沙土鼠
树跑脊髓的节段和内部结构被引量:1
1990年
本文对10只树鼩的脊髓进行了研究,树鼩的脊髓共有33个节段。其中颈髓8段,胸髓13段。腰髓6段,骶髓3段和尾髓3段。颈膨大位于颈3~颈8;腰膨大位于腰4~骶1。对各节段的径线及长度进行了测量,观察了脊髓的内部结构,包括脊髓中央管、灰质和白质,并叙述了灰质的板层结构。
李文明叶铮李朗
关键词:树QU脊髓节段
咀嚼肌及眼外肌的感觉纤维的来源
1986年
通过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传递方法,研究了大白鼠的咀嚼肌及眼外肌的传入纤维来源。发现咀嚼肌(颞肌、咬肌、翼内、翼外肌)。以及眼外肌(上斜肌、外直肌、下直肌)接受的传入纤维来自三叉神经中脑核及半月神经节。在三叉神经中脑核内HRP标记神经原的分布范围自脑桥的外展神经核水平开始向上延伸至中脑上丘嘴侧水平。其中咀嚼肌的标记神经原分布范围相对侧重于脑桥内,而眼外肌的则侧重于中脑内。咀嚼肌及眼外肌感觉传入纤维的双重来源似乎表明:一种功能的分离和不同的感觉形式。
柏蕙英叶铮余谢婉华
关键词:眼外肌传入纤维中脑咀嚼肌三叉神经
肱二头肌的副头被引量:2
1965年
人体肱二头肌常见的变异之一是存在有额外的头,称为副头。Morris、Gray等解剖学中记载该副头的出现率为10%。Testut^([1])解剖学中提到该副头的出现率;欧洲人为10%;中国人为8%;日本人为18%。国人材料中,据钟世镇等^([2])统计肱二头肌副头的出现率为23±1.98%,赵一鸣^([3])的统计为28.34%。
叶铮
关键词:出现率解剖学止点肩关节囊
沙土鼠脑海马CA1区突触结构的衰老性变化
1996年
用电镜技术和体视学方法研究老年沙土鼠脑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层和腔隙分子层神经毯内突触结构的变化,并与青年组相比较.结果显示:老年组较青年组锥体细胞层突触数减少20.94%,腔隙分子层减少12.32%;老年组腔隙分子层突触数密度为(0.568±0.074)/μm2,青年组为(0.663±0.075)/μm2;老年组锥体细胞层不清晰突触占该区突触总数的26.39%,青年组占23.93%.结果表明衰老时海马CA1区突触数目减少,不清晰突触代偿性增多,从而补偿了丢失突触的功能.
刘宗良叶铮张琼珍黄素群李朗
关键词:沙土鼠海马衰老突触结构
海马神经毯内线粒体的超微结构被引量:3
1996年
用电镜技术研究沙土鼠海马CA_1区的神经组织超微结构,发现神经毯内的某些线粒体与突触小泡之间有着密切的形态学关系,在部分线粒休内存在着扁平与无颗粒的线粒体小泡,小泡的横径与线粒体嵴的厚度相近,小泡的长轴与线粒体嵴的长轴排列一致。根据突触小泡的形态、大小、电子密度、分布和排列与线粒体小泡相似的事实。笔者认为这两种小泡是同一性质的细胞器。
刘宗良叶铮李朗黄素群赵严
关键词:海马线粒体突触小泡超微结构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