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印萍

作品数:136 被引量:806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2篇期刊文章
  • 16篇专利
  • 5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1篇天文地球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生物学
  • 5篇水利工程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建筑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机械工程
  • 1篇政治法律
  • 1篇理学

主题

  • 31篇海岸
  • 28篇沉积物
  • 19篇海岸带
  • 13篇表层沉积物
  • 12篇地质
  • 10篇海底
  • 8篇泥沙
  • 8篇泥质区
  • 8篇重金
  • 8篇重金属
  • 8篇近岸
  • 8篇海岸侵蚀
  • 8篇波浪
  • 7篇污染
  • 7篇陆架
  • 7篇海床
  • 7篇沉积环境
  • 6篇矿物
  • 6篇海底滑坡
  • 5篇湿地

机构

  • 79篇青岛海洋地质...
  • 42篇中国海洋大学
  • 27篇国土资源部
  • 26篇中国地质调查...
  • 23篇国家海洋局第...
  • 10篇同济大学
  • 8篇青岛大学
  • 7篇浙江省水文地...
  • 6篇山东科技大学
  • 5篇大连理工大学
  • 4篇青岛海洋大学
  • 4篇中国矿业大学
  • 3篇辽宁师范大学
  • 3篇教育部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河海大学
  • 2篇长江大学
  • 2篇国家海洋局第...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作者

  • 136篇印萍
  • 23篇刘金庆
  • 13篇高飞
  • 12篇曹珂
  • 10篇陈斌
  • 10篇贾永刚
  • 9篇刘晓磊
  • 8篇段晓勇
  • 7篇孙永福
  • 7篇高飞
  • 6篇叶思源
  • 6篇刘健
  • 6篇杨守业
  • 6篇张勇
  • 5篇年廷凯
  • 5篇张道来
  • 5篇夏东兴
  • 5篇刘冬雁
  • 5篇李梅娜
  • 4篇吕京福

传媒

  • 32篇海洋地质与第...
  • 19篇海洋地质前沿
  • 5篇海洋环境科学
  • 4篇海洋学报
  • 4篇海岸工程
  • 3篇黄渤海海洋
  • 3篇中国环境科学
  • 3篇海洋科学
  • 3篇海洋科学进展
  • 3篇中国海洋大学...
  • 3篇山东国土资源
  • 2篇中国地质
  • 2篇科学通报
  • 2篇知识就是力量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海洋地质动态
  • 2篇生态环境学报
  • 2篇第十四届海峡...
  • 1篇工程地质学报
  • 1篇岩矿测试

年份

  • 6篇2024
  • 11篇2023
  • 10篇2022
  • 4篇2021
  • 9篇2020
  • 4篇2019
  • 13篇2018
  • 10篇2017
  • 19篇2016
  • 6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5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5
  • 1篇2004
  • 4篇2003
  • 1篇2002
1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极限分析上限方法的海底斜坡地震稳定性被引量:12
2019年
极限分析上限方法在海底斜坡稳定性评价中受到了广泛关注,但已有成果未考虑地震荷载以及多土层海底斜坡可能出现的局部破坏机制。基于上限定理,推导了拟静力水平地震条件下多土层海底斜坡外力功率与内能耗散率平衡方程;结合强度折减技术和最优化方法,求解了海底斜坡整体和局部地震稳定性安全系数,并实现了多土层海底斜坡的局部滑动面搜索;通过典型算例分析,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不同水平地震条件下两种组合土层海底斜坡的整体和局部稳定性,通过与数值解对比,其结果可以较准确地评价海底斜坡稳定性并有效预测滑移面位置。最后,将极限分析上限方法应用于一海底斜坡工程实例。。
霍沿东年廷凯焦厚滨郑德凤印萍
关键词:海底滑坡斜坡稳定性地震荷载
浙江中部近岸泥质区台风沉积记录被引量:1
2023年
0引言探求强台风活动加强是自然气象波动还是全球变暖所致,需要拓展台风记录年限、历史台风地质记录识别能力和规律分析。浙江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每年7−9月常遭受台风影响,平均每年约5.1个,台风及其引发的风暴潮、暴雨灾害成为浙江省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浙江中部近岸泥质区是长江远端细粒泥质区的一部分,在近2 ka来具有沉积环境稳定、沉积相对连续和沉积速率较高的特点。
田元印萍段晓勇曹珂高飞
关键词:主要自然灾害暴雨灾害泥质区风暴潮沉积速率地质记录
8 ka来东海内陆架泥质区高分辨率沉积记录对东亚冬季风的响应
2023年
依据东海内陆架泥质区D03钻孔岩芯沉积物高分辨率粒度分析结果,筛选了对东亚冬季风有良好显示的敏感粒级,结合高精度年代框架,揭示了近8 ka以来东亚冬季风波动在泥质区的沉积记录,包括11个千年尺度的气候波动事件和5.4~4.9、1.8 kaBP以来的百年尺度的快速气候波动。与石笋、冰芯和泥炭的氧同位素曲线对比发现,东亚冬季风增强与世界范围的“8.2 ka”、“4.9 ka”、“3.8 ka”、“1.4 ka”和小冰期事件均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建立了全新世东亚冬季风增强与气候变冷事件的内在联系。8 ka以来东亚冬季风的演化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即8.2~4.8 kaBP中高频波动期、4.8~1.8 kaBP波动较弱稳定期和1.8 kaBP以来的高频波动期。
朱亚美田元印萍段晓勇曹珂刘冬雁
关键词:东海内陆架东亚冬季风全新世
一种极端环境下波致海床液化易发性的评价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极端环境下波致海床液化易发性的评价方法。确定性分析紧密围绕灾害成灾机理,分别对波致海床液化的波浪荷载条件和沉积物抵抗液化的能力进行评价,最终实现对波致海床液化易发性的综合评价。针对数据数量的问题,本文采用...
刘晓磊王岳瑛郭兴森张红贾永刚孙永福郑东生印萍
鲁南沙质海岸的侵蚀量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54
2000年
近数十年来 ,鲁南海岸持续侵蚀 ,与 2 0世纪 6 0年代相比 ,该段岸线平均蚀退率 1m /a左右 ,海滩沙侵蚀量约 2 0 .79× 10 4m3/a。其中 ,近 2 8年陆源输沙平均减少 6 .47× 10 4m3/a,人为前滨采沙 8.9× 10 4m3/a,海平面上升引起海滩侵蚀量约为 1.6 7× 10 4m3/a,该三因素影响力度之比为 4∶ 5∶
庄振业印萍吴建政庄丽华
关键词:海岸侵蚀量
三门湾沿岸土壤潜在有毒元素分布、来源及环境风险评价被引量:5
2023年
土壤中潜在有毒元素(PTEs)易通过食物链的累积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探究其浓度对于生态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查明浙江三门湾沿岸土壤中PTEs含量、分布特征及主要来源,在三门湾沿岸4个小流域采集了36个站位土壤样品,进行了土壤黏土矿物、土壤酸碱度、10种PTEs及Si、Al、Fe和TOC含量分析。利用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进行了来源分析,并采用《土壤环境质量》(GB 15618−2018)、富集因子(EF)、内梅罗污染指数(PI)及潜在生态风险污染指数(RI)评价模型进行了环境风险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地貌单元土壤黏土矿物组成差异明显,山间平原土壤高岭石和绿泥石占比相对高(平均值>30%),海积平原伊利石占比相对高(>60%)。山间平原土壤主要为原地母岩风化成壤,而海积平原区土壤主要为历史时期长江来源沉积物改造而成。土壤PTEs整体上呈现流域上游向下游增加的分布趋势。平均富集程度依次为Hg>Cd>Sb>As>Pb>Ni>Cr>Co>Zn>Cu。Hg元素轻微富集、中等富集和中等严重富集站位占比分别为27.8%、2.8%和2.8%。Cd、Sb、As和Pb分别有13.9%、8.3%、8.3%和16.7%的站位为轻微富集。PI值显示,5.6%的站位为严重和重度污染。RI值显示,16.7%的站位处于中生态风险水平,其中Hg和Cd分别贡献了44.8%和25.9%。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表明,Cu、Zn、Cr、Ni、Co、As、Sb主要是自然来源,受到成土母质、土壤机械组成、土壤pH等因素的影响。Pb、Cd、Hg主要为工业、农业及交通等人类活动来源。
田元曹珂印萍高飞段晓勇吕胜华陈小英
关键词:土壤黏土矿物污染评价
海湾地质碳汇网格化计算——以三门湾为例被引量:1
2023年
河口海湾地区因沉积物富含有机质和高沉积速率成为地球上重要的碳汇区,在专题性碳汇调查不足情况下,如何更好地发掘前人地质调查数据资源,科学计算河口海湾地质碳埋藏能力,是科学评价海洋碳汇能力支撑双碳目标的重要挑战。以浙江省三门湾海域表层沉积物和沉积柱状样品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粒度分析、有机地球化学分析、210Pb和137Cs测年等测试手段,充分考虑海湾地区海底地形复杂、海陆交互强烈、人类活动活跃等典型特征,探索海湾碳汇网格化计算方法,建立了海湾地质碳汇评估模型。计算表明:三门湾有机碳年埋藏速率为64.04 gC·m^(−2)·a^(−1),有机碳年埋藏量达89.71 GgC,河口和潮滩区有机碳埋藏速率高,为74.02 gC·m^(−2)·a^(−1),海湾中部和深水区为52.93 gC·m^(−2)·a^(−1)。
张旭田元王建强张鹏辉陈彬田雨晴董超印萍
关键词:网格化
三门湾海岸带第四系地下水资源
2022年
利用三门湾海岸带最近施工完成的水文地质孔、工程地质孔和地下水碳(^(14)C)测年以及前人的分析研究资料,对三门湾海岸带第四系分布、第四系承压含水层富水性和咸淡水资源分布、承压水年龄和可更新能力进行了深入研究。三门湾海岸带蛇盘滩涂围垦区第一承压含水层(组)富水性较好,绝大部分地区为淡水;宁海县长街镇区域承压水淡水资源总体呈“人”字型分布,北部的大湖−车岙港区域淡水主要分布在第一承压含水层(组)中,在大湖−下洋涂区域淡水主要分布在第二承压含水层(组)中。三门湾海岸带第四系承压水年龄普遍较老。蛇盘滩涂围垦区第一承压含水层地下水年龄为21642~22012 cal a BP,未受到后期海侵作用影响;长街下洋涂滩涂围垦区第二承压含水层地下水的年龄为35052~45439 cal a BP,部分地段受到后期海侵影响。在目前未开采利用条件下,承压水补给条件差、水资源更新性差。对于拟作为应急供水水源地靶区,应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
张志忠曹珂吕胜华周宇渤印萍李昂高飞
关键词:地下水年龄
波浪作用下沉积物再悬浮过程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3年
海底沉积物再悬浮过程是现代沉积动力过程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海洋沉积地貌的演变、海洋动力环境的变迁、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均具有重要作用。围绕波浪作用下海底沉积物再悬浮发生过程这一研究问题,通过对已开展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分析,从波致再悬浮发生特征及动力机制、波致再悬浮判别条件、波致再悬浮泥沙特征及波致再悬浮过程对海底沉积物的后期改造等方面进行评述,并对目前研究工作中尚未解决的问题进行总结。该工作对于系统深入认识海底沉积物再悬浮发生过程、输运及入海泥沙远距离分布具有重要价值,对于河口海岸带侵蚀淤积过程、非稳定地貌形成过程等地质灾害的防治具有指导意义。
郑杰文贾永刚刘晓磊印萍单红仙
关键词:海底沉积物波浪动力机制
百问百答
2022年
气候变化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提升地球各生态系统吸收和固定温室气体的能力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海岸带是地球系统中最重要的碳库之一,你对它了解多少呢?2022年2月26日,中科馆大讲堂邀请到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的印萍副所长,带我们一起走进海岸带的“碳中和”路径。
印萍
关键词:副所长海岸带生态系统气候变化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