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卢昕

作品数:133 被引量:591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日友好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北京市科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4篇期刊文章
  • 33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3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1篇肌炎
  • 51篇皮肌
  • 51篇皮肌炎
  • 37篇肌病
  • 36篇炎性
  • 36篇炎性肌病
  • 35篇多发性肌炎
  • 31篇特发性
  • 31篇特发性炎性肌...
  • 20篇抗体
  • 20篇风湿
  • 17篇类风湿
  • 17篇关节炎
  • 15篇类风湿关节炎
  • 15篇风湿关节炎
  • 15篇病理
  • 11篇关节
  • 10篇血清
  • 10篇类风湿关节炎...
  • 10篇多中心

机构

  • 125篇中日友好医院
  • 20篇北京大学
  • 14篇中国医学科学...
  • 13篇北京大学中日...
  • 9篇北京大学第三...
  • 9篇广西壮族自治...
  • 9篇北京大学第一...
  • 9篇北京医院
  • 9篇山东大学
  • 9篇河北省人民医...
  • 9篇第四军医大学...
  • 9篇包头医学院第...
  • 8篇山西医科大学...
  • 8篇河北医科大学...
  • 8篇中山医科大学...
  • 8篇中国人民解放...
  • 7篇华北煤炭医学...
  • 7篇河北医科大学...
  • 7篇北京大学首钢...
  • 6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132篇卢昕
  • 115篇王国春
  • 35篇彭清林
  • 29篇舒晓明
  • 25篇谢瑶
  • 15篇张卓莉
  • 15篇安媛
  • 15篇朱平
  • 14篇叶丛
  • 14篇宋立军
  • 14篇杨荣
  • 14篇王莉枝
  • 14篇胡绍先
  • 14篇黄慈波
  • 14篇周云杉
  • 14篇陶杰梅
  • 14篇王秀茹
  • 14篇孙琳
  • 14篇崔刘福
  • 14篇李昊

传媒

  • 42篇中华风湿病学...
  • 20篇中日友好医院...
  • 8篇北京大学学报...
  • 7篇第15次全国...
  • 5篇中华医学会第...
  • 5篇第十届全国风...
  • 4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全国自身免疫...
  • 3篇第17次全国...
  • 2篇中华内科杂志
  • 2篇中华放射学杂...
  • 2篇中华临床免疫...
  • 2篇第十二届全国...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内科急危重症...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中老年保健

年份

  • 5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1
  • 3篇2020
  • 8篇2019
  • 4篇2018
  • 14篇2017
  • 3篇2016
  • 6篇2015
  • 6篇2014
  • 14篇2013
  • 15篇2012
  • 12篇2011
  • 9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5篇2007
  • 6篇2006
  • 8篇2005
1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特发性炎性肌病患者TRAIL及其受体表达的初步研究
肿瘤坏死因子(TNF)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TRAIL 是近年新发现的一种十分重要的凋亡分子,广泛表达于多种组织, 具有选择性诱导细胞凋亡的生物学特点。其受体 DR和 DR为死亡受体,TRAIL 与之结合可诱导细胞凋亡,受体...
赵华谢瑶卢昕王国春
文献传递
重视新型肌炎特异性自身抗体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
2015年
特发性炎性肌病(idioPathicinflammatorymyoD—athies,IIM)是一组以骨骼肌炎症浸润为主要特征的异质性自身免疫病。约70%。80%的成人IIM患者和60%幼年皮肌炎(iuveniledermatomyositis,JDM)患儿血清中可检测到自身抗体。这些自身抗体可以存在于其他疾病中,也可以是IIM所特有,前者被称为肌炎相关性.自身抗体,后者称为肌炎特异性自身抗体(myositis.specificautoantibodies,MSAs)。
卢昕王国春
关键词:特异性自身抗体幼年皮肌炎特发性炎性肌病自身免疫病骨骼肌
实验性肌炎动物模型制作的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建立实验性肌炎动物模型,研究特发性炎性肌病的发病机制。方法将50只健康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两组:模型组40只,对照组10只。兔骨骼肌制备肌匀浆。模型组用肌匀浆与弗氏完全佐剂完全乳化后皮下免疫注射1ml,对照组用生理盐水替代肌匀浆,每周免疫1次,连续免疫5次。前2周同时腹腔注射百日咳毒素1ml。分别于免疫注射后各周取大鼠的骨骼肌组织,观察其肌活检病理、免疫组织化学的改变,同时检测血清肌酶水平,并与人类炎性肌病比较。结果模型组肌酶升高与对照组间有显著差别。病理改变以骨骼肌多发性炎症为特点:横纹肌呈灶性分布的肌纤维变性、坏死,横纹消失;周围炎性细胞浸润;肌纤维粗细不等、染色不一。病理分级以2a级为主。单个核细胞浸润以CD8^+ T细胞为主,主要定位于肌内膜。骨骼肌细胞膜上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Ⅰ类分子表达增加。结论用异种动物骨骼肌匀浆免疫大鼠可诱导出炎性肌病动物模犁,与人类炎性肌病在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方面有相似之处。
谢瑶卢昕王国春王泰龄李鸿郭建
关键词:动物模型肌炎
OX40在炎性肌病的表达及意义
为检测多发性肌炎(PM)和皮肌炎(DM)肌肉组织中OX40的表达,探讨OX40在炎性肌病的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选取10例临床确诊的PM和DM患者的肌活检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染色法检测OX40抗原及单个核细胞(MN...
卢昕谢瑶王泰玲王国春
文献传递
成人特发性炎性肌病骨骼肌组织检查病理评分在评估疾病活动度中的价值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特发性炎性肌病(IIM)患者肌活组织检查(肌活检)病理评分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按照国际肌炎评估和临床研究组制定的特发性炎性肌病疾病活动度评价工具对中日友好医院风湿免疫科2008年12月至2017年6月住院的已行肌活检的423例IIM患者的疾病活动度进行评分。所有IIM肌活检组织进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Ⅰ、CD3和CD20分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肌组织中按照肌细胞、炎症、血管和结缔组织4个部位分别评估,对IIM患者的肌活检进行病理评分。分析IIM患者肌活检病理评分与IIM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应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非参数检验采用Mann-WittneyU检验、秩和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比较组间的差异。相关性分析使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肌活检病理总评分与IIM疾病总体活动度呈弱相关(r=0.228,P<0.05),并且与肌肉活动度视觉模拟尺度评分(VAS)和肌酸肌酶(CK)升高相关(r=0.407和0.466,P值均<0.05)。127例未经治疗的IIM中DM占92例,PM占35例。在未经治疗的DM患者中,肌肉病理总评分、肌细胞病变和炎症浸润与患者肌肉活动度VAS相关(r=0.300,0.312和0.241,P值均<0.05);而在未经治疗的PM中,肌细胞病变评分与疾病总体活动度相关(r=0.478,P<0.05)。结论开展肌肉病理评分可用于指导PM疾病活动度和DM骨骼肌疾病活动度的判断。
张立宁刘宏艳田小兰郑晓晓张亚妹李文丽刘青艳彭清林卢昕
关键词:肌炎骨骼病理疾病活动度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消化道受累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研究多发性肌炎(PM)和皮肌炎(DM)合并消化道受累的发生率、临床表现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日友好医院风湿免疫科1986年3月~2010年6月住院的192例PM/DM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实验室参数的特点,比较伴消化道受累与不伴消化道受累的PM/DM患者的差异。结果:192例患者中82例(42.7%)合并消化道受累:其中吞咽功能障碍71例,食道裂孔功能障碍8例,食管炎4例,食道蠕动减弱10例,胃蠕动减弱6例,胃张力减低2例,伪膜性肠炎1例,肠气囊肿1例。在PM和DM中,上述消化道受累类型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消化道受累组与不合并消化道受累组在诊断、性别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前者平均发病年龄小于后者,抬头困难的发生率较后者高,间质性肺疾病的发生率低于后者(均P<0.05)。其他常见临床表现,如四肢无力、Gottron征及向阳性皮疹的发生率、实验室检查中的肌酸激酶、血沉、C反应蛋白的升高程度在2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发病年龄较轻及有抬头困难的PM/DM患者更易合并消化道受累,而合并肺间质疾病的PM/DM患者消化道受累率相对较低。
姜丽丽卢昕
关键词:多发性肌炎皮肌炎
炎性肌病动物模型中TRAIL及其受体表达的初步研究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TRAIL 是近年新发现的一种十分重要的凋亡分子,广泛表达于多种组织,具有选择性诱导细胞凋亡的生物学特点。其受体 DR和 DR为死亡受体,TRAIL 与之结合可诱导细胞凋亡,受体 DCR和 ...
赵华谢瑶卢昕王国春
文献传递
中国人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合并肾脏损害的临床特点(附文献复习)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研究中国人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合并肾脏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报道1例皮肌炎合并肾脏损害病例的临床特点,并检索中国人PM/DM合并肾脏损害的文献报道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共纳入28例病例。其中男10例,女18例,男:女比为1:1.8。PM/DM合并肾脏病变时,急性肾损伤和慢性肾脏病变均存在。肾脏损害病理类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40%)、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20%)、轻微肾小球病变(20%)、肾小管间质性肾炎(10%)、IgA肾病(10%)。28例PM/DM患者中,25例(89.3%)治疗后好转,尿蛋白转阴,肾功能正常;1例(3.6%)死亡;1例(3.6%)发展为终末期肾病,1例(3.6%)预后不详。结论: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合并肾脏病变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急性肾损伤和慢性肾脏病变。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舒晓明卢昕王国春
关键词:多发性肌炎皮肌炎肾损伤
骨骼肌单器官血管炎下肢肌肉磁共振成像特征及分型
2024年
目的:探究骨骼肌单器官血管炎(SoSMV)患者下肢肌肉磁共振成像(MRI)特征和临床分型。方法:回顾分析中日友好医院炎性肌病研究室/肌炎重点实验室2017年1月—2022年12月肌肉病理确诊的SoSMV患者的肌肉病理以及下肢肌肉MRI,包括治疗前的T1加权像(T1WI)、T2加权脂肪抑制像(T2WI-fs)和钆增强T1加权脂肪抑制像(Gd-T1WI-fs)。结果:共纳入SoSMV患者13例,其中男7例,女6例,中位发病年龄49岁。根据患者下肢肌肉MRI和肌肉病理特征,将患者分为2个亚型。1型SoSMV(n=6)患者下肢肌肉MRI均表现为受累肌肉明显肿胀,T1WI上表现为低信号伴有肌间脂肪信号数量减少,T2WI-fs上表现为弥漫分布的高信号,Gd-T1WI-fs上2例表现为比较均匀的强化;肌肉病理4例表现为坏死性血管炎,5例出现管腔闭塞,5例肌纤维变性、坏死伴炎细胞浸润和纤维脂肪组织增生。2型SoSMV(n=7),肌肉MRI均表现为受累肌肉无明显肿胀,T2WI上肌肉内可见边界不清的分枝状条纹高信号,即“鱼骨征”,相应部位在T1WI上的信号无异常,在Gd-T1WI-fs上3例表现为轻度强化;肌肉病理7例均表现为非坏死性血管炎伴血管周围炎。2型SoSMV患者的持续缓解率高于1型。结论:SoSMV患者下肢肌肉MRI和肌肉病理具有特征性表现,在SoSMV的诊断、分型和预后判断上为潜力指标。
李嗣钊王玉丽卢昕
关键词:血管炎肌肉病理
磁共振成像在特发性炎性肌病诊断和评估疗效中的应用价值
为研究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在多发性肌炎(PM)和皮肌炎(DM)诊断中的价值,探讨MRI用于评估IIM治疗疗效的作用。对2010—2011年我科收治的33例确诊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的患者进行临床、实验室数据采集,所有患者...
卢昕黄振国周惠琼王丽英林冰王国春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