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岚
- 作品数:22 被引量:52H指数:5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医学创新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天文地球更多>>
- 当玻切遇上青光眼
- 目的:探讨玻璃体手术在双眼继发性炎症及高眼压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对1例患者因“右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伴玻璃体积血”接受玻璃体手术后继发“双眼葡萄膜炎、双眼继发性青光眼、双眼并发性白内障”的4年随访观察及治疗,探讨其双眼...
- 卢岚
- 关键词:玻璃体切割术葡萄膜炎青光眼白内障双眼
- 眶内二期植入羟基磷灰石义眼座的临床价值
- 1997年
- 目的:观察羟基磷灰石眶内二期植入在矫正眼窝凹陷以及仿真义眼制做中的作用。方法:对18位眼球摘除术后的患者行羟基磷灰石眶内二期植入,并用眼球突出计和斜视计观察仿真义眼的突出度和活动范围。结果:全部患者眼窝凹陷得以矫正,羟基磷灰石在眶内无脱出、移位或合并眶内感染。安装仿真义眼片后,双眼突出度对称,义眼活动理想,水平方向活动度可达10~15度。结论:羟基磷灰石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是眼部矫形及仿真义眼制做的理想材料。
- 翁景宁张子武卢岚
- 关键词:羟基磷灰石义眼
- 中国白内障-小角膜综合征一家系突变基因及表型分析
- 2022年
- 目的分析白内障-小角膜综合征(CCMC)一家系的临床特征和分子遗传学特点。方法采用家系调查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7月于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确诊的汉族CCMC一家系。详细询问病史,对家系中部分成员进行眼部检查,包括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彩色眼底照相、眼部B型超声、角膜直径、眼前节光相干断层扫描、超声生物显微镜、角膜内皮镜及角膜地形图检查等。采集部分患者及家系成员外周血,提取DNA。对先证者DNA进行靶向高通量测序,所用芯片包含188个与晶状体异常相关的已知致病基因,在家系其他成员中应用Sanger测序对可疑位点进行检测,验证突变是否与临床表型共分离,明确该家系致病基因。采用蛋白功能预测软件REVEL对发现的变异位点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评估该变异的致病性;采用InterPro分析蛋白保守结构域;采用ProtParam工具分析突变蛋白物理化学性质;采用PolyPhen-2在线软件预测突变蛋白的有害性;通过NCBI网站对致病基因的突变位点进行同源性分析,比较其在不同物种中的保守性。结果该家系共4代39人,其中患者11例,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临床表现为先天性白内障合并小角膜,其他眼部检查及全身系统性检查结果未见明显异常。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先证者存在CRYAA基因杂合变异c.61C>T,导致第21位氨基酸由精氨酸变异为色氨酸(p.Arg21Trp),Sanger测序验证结果证实该杂合变异与疾病共分离。ProtParam分析显示该位点变异后蛋白产物阳离子基团总数减少,且亲水性及稳定性下降;PolyPhen-2在线软件预测为有害变异;同源性分析显示该变异位点对应的氨基酸序列在多物种中高度保守。结论CRYAA基因c.61C>T p.Arg21Trp可能是导致该家系发病的原因,为国内首次报道。
- 张达人卢岚曾杰李丹丽王云王希振黄瓅樊宁刘旭阳
- 关键词:家系突变
-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可折叠晶体植入术被引量:2
- 1997年
- 目的:探讨比较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可折叠晶体植入,超声乳化及非折叠晶体和白内障囊外摘除(ECCE)三各不同术式术后角膜屈光状态和视力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45例老年性,并发性白内障施行超声乳化吸除,20例植入可折叠晶体,25例植入非折叠晶体,22例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做为对照组。结果:超声乳化及可折叠晶体组术后1天,1周,角膜散光为1.02±0.83和0.85±0.37。
- 翁景宁卢岚
- 关键词:白内障摘除术人工晶体
- 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及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被引量:4
- 1998年
- 超声乳化技术可通过仅3—3.5mm的小切口将白内障摘除。随着可折叠人工晶体的问世使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技术日臻成熟,并逐渐被国内眼科界认可。我们自1996年5月开展该项技术,现将初步结果与体会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1.一般资料:在同期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患者...
- 翁景宁刘秀珍潘郁芬卢岚
-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
- 急性白血病伴双眼眶浸润眼球突出一例
- 2018年
- 患者男性,21岁。因双眼球进行性突出伴酸痛不适2个月,于2016年1月14日就诊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眼科。2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球突出伴眼部酸痛不适,无视物模糊、复视,无怕热、多汗、心悸,无发热、畏冷、头晕、乏力等不适,家族中无类似病史,未予重视,症状无改善。1个月前就诊当地医院,诊断“甲状腺相关性眼病”并予对症处理(具体不详),眼球进行性突出。
- 沈惠玲郑晓云卢岚胡建达
- 关键词:双眼球突出急性白血病甲状腺相关性眼病视物模糊对症处理
- 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的疗效及并发症分析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报道一组青光眼患者行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中术后出现的并发症,探讨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在临床实际开展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其发生的相关因素和应对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1例多种类型的青光眼患者施行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的手术记录及录像,记录术中情况(包括手术切口,术中并发症)以及术后情况(包括视力、眼压、滤过泡形态、前房深度、眼底情况检查),分析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并发症与青光眼类型关系、并发症与既往手术的相关性。结果共11例11眼行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手术。其中2例行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1例先天性青光眼先后植入P-50型及P-200型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手术中2例植入引流器时出现意外,其中1例引流器脱入前房,1例引流器误入前房。手术后4例出现低眼压及浅前房,其中2例伴前房出血,2例伴脉络膜脱离; 1例行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术术后出现人工晶体瞳孔夹持;随访中4例滤过泡扁平、眼压失控,其中2例伴引流器内口堵塞、头端周围增殖前粘连,见于既往有眼部手术史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滤过道外口瘢痕为术后常见的并发症(4/11)。引流器有关的并发症与青光眼类型有关。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手术史有关。结论 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治疗青光眼,常见的手术并发症种类与滤过手术类似。此外尚有与引流器本身有关的并发症。既往手术史、引流器植入的熟练程度以及原发疾病种类与并发症的发生有关。
- 卢岚黄瓅沈惠玲翁景宁傅德生陈平
- 关键词:手术后并发症
- 观察阿昔洛韦干预急性视网膜坏死的不同时机对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比较阿昔洛韦不同用药时机对急性视网膜坏死(ARN)远期视力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18只眼出现视网膜脱离的ARN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开始使用阿昔洛韦治疗的不同时间点,将患者分为A组(未早期治疗组,10只眼,发病2~6周开始使用阿昔洛韦)和B组(早期治疗组,8只眼,发病2周内开始使用阿昔洛韦)。18只眼最终均接受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视力、术中视网膜坏死程度以及术后高眼压、复发性视网膜脱离和视神经萎缩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前视力B组明显优于A组(P=0.004)。术中观察A组10只眼视网膜水肿、漏斗状脱离,蜘蛛网样坏死波及近全周视网膜,甚至赤道部后方;B组8只眼视网膜脱离较局限,坏死灶多位于视网膜周边。术后2月,A组视网膜中央血管闭塞、视乳头色苍白;B组视网膜中周部小血管闭塞,视乳头色淡红。术后复发性视网膜脱离A组(30%,3/10)高于B组(0,0/8)(P=0.216)。2组眼压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年,2组患者视力均有提高,B组明显优于A组(P<0.01),且B组的视力提高值也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 ARN早期(2周内)全身使用阿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可明显改善患者远期视力,对减轻闭塞性视网膜中央血管病变和视神经萎缩也发挥关键作用。
- 单玫王冰卢岚陈平
- 关键词:视网膜坏死综合征急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除术预后
- Schlemm管手术是否适用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被引量:8
- 2022年
-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是亚洲人群常见的青光眼类型,致盲率高,小梁切除术是其主要的手术治疗方式,但并发症较多。近年来,不依赖于滤过泡的青光眼微创手术治疗PACG逐渐引起研究者的关注。其中Schlemm管手术通过对Schlemm管的扩张、成形或切开,解决Schlemm管和小梁网功能障碍,重新开放房水引流通道,达到降低眼压的目的,既往多用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的治疗。然而,基于PACG的发病机制及其与POAG有共同的病理机制,Schlemm管手术是否可用于PACG的治疗引起了较多的争议。既往已有一些回顾性研究或前瞻性单臂研究表明,各类Schlemm管手术联合白内障摘出和房角分离术在PACG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效果,相关高质量、高循证等级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有望为PACG的治疗方式带来革新。
- 唐莉原慧萍唐广贤范肃洁卢岚周民稳谢琳聂昕张秀兰
- 关键词: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微创手术SCHLEMM管眼压
- 巩膜瓣缩短术在青光眼术后浅前房中的应用
- 目的:探讨巩膜瓣缩短术对复合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疗效方法:患者,女,65岁,以"左眼红痛伴头痛、视力下降1天"为主诉入院,入院前1天出现左眼红、胀痛,就诊我院眼科门诊,诊断为"左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并予降眼压治疗,入院后...
- 卢岚
- 关键词:青光眼术后浅前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