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卜彤

作品数:16 被引量:145H指数:8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心力衰竭
  • 5篇衰竭
  • 4篇心衰
  • 4篇疗效
  • 3篇心绞痛
  • 3篇绞痛
  • 2篇动脉
  • 2篇心功能
  • 2篇型心
  • 2篇型心绞痛
  • 2篇药物
  • 2篇预后
  • 2篇他汀
  • 2篇尼可地尔
  • 2篇疗效观察
  • 2篇氯吡格雷
  • 2篇类药
  • 2篇类药物
  • 2篇急性冠脉
  • 2篇冠脉

机构

  • 10篇广州医学院第...
  • 6篇广州医科大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16篇卜彤
  • 13篇曾昭华
  • 6篇陆东风
  • 4篇王涛
  • 4篇王涛
  • 3篇苏诚坚
  • 3篇罗福全
  • 3篇罗碧辉
  • 3篇曾智
  • 3篇王慧勇
  • 2篇何志裕
  • 2篇陆冬晓
  • 2篇吴平生
  • 2篇肖霭仪
  • 2篇区碧如
  • 2篇潘秀娣
  • 2篇杜一鹏
  • 1篇张海军
  • 1篇何文凯
  • 1篇李明琰

传媒

  • 2篇国际医药卫生...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医学综述
  • 1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临床医学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右江医学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血栓与止血学
  • 1篇中药药理与临...
  • 1篇亚太传统医药
  • 1篇心电与循环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3
  • 3篇2012
  • 1篇1999
  • 1篇1997
  • 1篇1996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芪对心率变异性、高频心电图、心室晚电位的干预被引量:17
1999年
35 例高血压病和/ 或冠心病住院病人注射黄芪注射液60 ml/ 日×1 周,前后作高分辨率心电图检查。结果表明:治疗前心率变异性低下、高频心电图阳性、心室晚电位阳性及其中一项或一项以上阳性的检出率分别是54-4 % 、40 % 、34-3 % 和80 % ;治疗一周后,上述指标转阴率分别是35-3 % 、41-7 % 、44-4 % 和81 % 。结果提示:黄芪能调整心脏的植物神经支配失衡和心电不均一性。
曾昭华苏诚坚卜彤庞健陈伟峰王涛
关键词:心率变异高频心电图心室晚电位冠心病
尼可地尔与硝酸酯类药物对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的Meta分析被引量:24
2013年
目的本研究应用系统文献回顾和Meta分析方法,立足于随机对照试验(RCT),比较尼可地尔和硝酸酯类药物对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的异同。方法应用计算机搜索Cochrane临床对照试验注册数据库、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维普数据库。收集范围由数据库建立初始至2013年5月,实施比较口服尼可地尔与硝酸酯类药物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RCT研究,观察指标包括心绞痛症状改善、心电图改变及头痛发生情况。采用Stata 11.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到34篇文献,最后纳入10篇相关的RCT研究。共计纳入患者872例,尼可地尔组和硝酸酯类药物组各43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加用硝酸酯类药物相比,在降低心绞痛症状发作方面,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尼可地尔更具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96,95%CI(1.30,2.96),P=0.001〕;两组药物在改善活动平板心电图ST段压低1 mm需要的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7);两组头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8)。单因素Meta回归分析显示,性别不是影响心绞痛症状改善和头痛发生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在减少心绞痛症状发作方面,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尼可地尔较加用硝酸酯类药物更具优势;两种药物的头痛发生率无显著差异;性别对上述结果无显著影响。
罗碧辉吴平生曾昭华卜彤
关键词:尼可地尔硝酸酯类心绞痛META分析
下腔静脉滤器联合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联合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和临床应用。方法入选2013年2月至2015年8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连续收治的1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其中混合型血栓15例,中央型2例;16例血栓位于左侧深静脉,1例血栓位于右侧深静脉。所有患者均经健侧股静脉插管置入滤器后,将溶栓导管置入患侧下肢静脉进行尿激酶溶栓,期间定期复查下肢深静脉造影及下肢静脉超声。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性成功置入OptEase下腔静脉滤器并成功进行尿激酶溶栓治疗,患者临床症状在溶栓5~10 d后均明显改善及消失,其中7例溶栓后下肢静脉造影左髂总静脉狭窄大于90%;5例经球囊扩张后残余狭窄小于40%;2例球囊扩张后残余狭窄大于50%,并行支架置入术,术后残余狭窄小于20%。结论下腔静脉滤器联合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安全、直接、有效,但长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王慧勇陆东风王涛何志裕陈爱兰区碧如卜彤曾昭华
关键词:下肢静脉血栓导管溶栓
肝功能损害对心衰患者病死率的干预
1997年
心功能衰竭(心衰)是严重的心脏事件,病死率极高。心衰患者的预后是临床研究热点之一,其病死率受多因素的共同影响,肝功能损害是其中一个因素,此点已有共识。但肝功能损害对心衰病死率干预的程度及预后监测则罕见报道。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标准:符合美国心脏学会议定标准分级,心功能Ⅲ~Ⅳ级,且剔除急性心肌梗塞引起心衰的病例。肝功能损害病例标准: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高于正常高限2倍。
曾昭华卜彤
关键词:心力衰竭病死率肝功能损害
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对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比较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患者的疗效。方法 T2DM合并ACS患者200例,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各10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两组分别单独给予替格瑞洛(75 mg/次,2次/d)和氯吡格雷(75 mg/次,1次/d)治疗90 d。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糖、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TC、TG、LDL-C、HDL-C、FPG、Hb AIc、GSP和hs-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和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替格瑞洛组TC、TG、LDL-C、FPG、GSP、hs-CRP降低明显(P<0.05),HDLC升高明显(P<0.05),Hb AIc变化不明显。氯吡格雷组的上述指标均无明显变化。替格瑞洛组出现呼吸困难3例,缓慢性心律失常2例,肌酐和尿酸升高1例。氯吡格雷组出现紫癜/瘀斑/血肿4例,鼻出血2例。结论在抗血小板的基础上,替格瑞洛能较好地改善患者的血脂和血糖状况,疗效较优。
王涛陆东风曾昭华卜彤罗碧辉曾智何志裕王慧勇
关键词:氯吡格雷血脂血糖
CYP2C19基因多态性和风险评分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预后的关系
2013年
目的 对CYP2C 19的基因多态性与风险评分对冠状动脉介入术(PCI)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从2012年3月至2012年7月接收的行PCI患者中随机抽选40例,入院之前统一抽血检查CYP2C19基因,将患者按CYP2C19基因型分为三组:慢代谢型患者,中代谢型患者,和快代谢型患者.结果 经过检测,PRI VASP≥50%的患者为6例,PRI VASP<50%的患者为34例,两组间PRI VASP比为(55.97±2.98)比(44.01±4.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对导致PCI术后不良终点事件的因素进行分析得出:老龄、CYP2C19慢性代谢、2型糖尿病、左室射血分值、肾功能不全等5项因素为高危险因素.结论 对于慢代谢者可以通过增加氯吡格雷药物剂量,并联合给服阿司匹林以预防心血管事件发作.
王涛陆东风曾昭华卜彤曾智
关键词:CYP2C19风险评分
39例心衰致肝损害患者的预后分析
1996年
<正>1 病例与方法1.1 病例标准1.1.1 心功能衰竭标准 临床心功能分级Ⅲ~Ⅳ级(心功能分级按美国心脏学会议定标准),且剔除因急性心肌梗塞引起心衰的病例。1.1.2 心衰致肝损害标准①肝功能异常以谷丙转氨酶(ALT)升高为主,ALT/AST>1 ,且高于正常高限2倍;②排除肝、胆疾病及急性心肌梗塞;③排除心衰外的其它引起肝功能损害的因素。
卜彤曾昭华
关键词:心力衰竭心功能衰竭肝损害预后
短期口服胺碘酮致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1例被引量:2
2021年
胺碘酮因作为一种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是目前认为的安全范围较大的良好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以往关注的重点大多在于负荷量的多少对药效的影响,以致于对口服给药早期的观察不够谨慎。本文报道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例男性持续性心房颤动心力衰竭患者口服胺碘酮致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病例,提醒临床应重视用药的个体化差异。
杜一鹏欧阳虹卜彤区碧如陆冬晓潘秀娣曾昭华
关键词:胺碘酮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口服负荷量
新活素治疗伴胸腔积液心衰的短期观察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应用新活素对伴有胸腔积液的心衰患者短期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用24例心衰伴胸腔积液的临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新活素为期7d的短期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结果:1周后两组心功能、NT-proBNP、胸片及临床症状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心衰伴有胸腔积液的患者,应用新活素进行治疗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卜彤王涛罗福全肖霭仪苏诚坚
关键词:心力衰竭新活素胸腔积液心功能NT-PROBNP
主动脉夹层37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orticdissection,A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若干因素。方法回顾收集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确诊为AD病人37例(男31例,女6例),统计分析其的易患因素,A型、B型AD的特点及不同处理方式对预后的影响。结果AD病人男性占83.7%,高血压占78.4%,大量吸烟占62.2%。AD病人总死亡率为16.2%,A型死亡率为25.0%,B型死亡率5.9%。除A型AD介入治疗死亡率明显增高外;其余内科保守治疗,外科主动脉置换术,B型AD介入治疗三种处理方式比较显示对死亡率影响未见明显区别。结论高血压病、大量吸烟、男性是AD的主要易患因素;AD病死率高,尤以A型为甚;主动脉腔内隔绝术(介入治疗)不宜用于A型AD,是B型AD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有效的内科治疗仍是AD治疗的基础。
卜彤曾昭华张海军罗福全潘秀娣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高血压腔内隔绝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