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鹏川
- 作品数:9 被引量:23H指数:2
- 供职机构:贵州航天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贵州省卫生厅科学技术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类风湿关节炎外周血BTLA及BMSCs内Nrf2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与肺部感染的关系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 探究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B/T淋巴细胞衰减因子(BTLA)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内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与肺部感染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1年7月贵州航天医院收治的30例RA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为感染组,选取同期收治无肺部感染RA患者30例为未感染组。采集感染组患者痰液标本,分析病原菌分布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BTLA、Nrf2、Keap1及ARE的mRNA表达量。结果 感染组患者分离病原菌36株,革兰阴性菌20株(55.56%)、革兰阴性菌11株(30.56%)、真菌5株(13.89%);感染组患者年龄、病程均大于未感染组(P<0.05),合并糖尿病占比高于未感染组(P<0.05);感染组患者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二醛(MDA)水平高于未感染组,感染组患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BTLA、Nrf2、Keap1及ARE的mRNA表达量低于未感染组(P<0.05);高龄、长病程、有糖尿病史均是RA合并肺部感染危险因素(P<0.05);Nrf2、Keap1及ARE mRNA表达量与MDA呈负相关(P<0.05),与SOD呈正相关(P<0.05)。结论 RA患者并发肺部感染与BTLA及Nrf2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水平降低有关,外周血BTLA基因表达量缺失可加重患者炎症反应,BMSCs内Nrf2相关信号通路可负向调节患者氧化应激反应,损伤肺部组织,增加病原菌感染风险。
- 赵学平潘胜红邹蕾刘鹏川刘毅
-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肺部感染
- 封闭式持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54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分析封闭式持续负压引流技术(VSD)治疗骨科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封闭式持续负压引流技术对2010年以来收治的54例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进行治疗,7~10 d后去除敷料进行二期植皮。结果54例患者经采用VSD治疗植皮全部成活。结论 VSD能促进血液循环、减轻水肿、促进肉芽组织生长、抑制细菌分裂增殖,在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治疗上疗效显著,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 张俊凯刘鹏川邬夏荣赵学平
- 关键词:软组织损伤外科学引流术植皮
- 椎间盘镜(MED)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术后影像学改变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椎间盘镜(MED)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术后影像学(X线、MRI、CT)改变,评价术后疗效,为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分析,均通过MED手术治疗,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对患者进行MRI检查测量椎间盘信号改变及椎间盘突出压痕改变,并对疗效评价和影像学变化及相关性进行分析,评估临床疗效。结果:40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未出现并发症。治疗后VAS评分为(3. 19±1. 09)分,较治疗前低,JOA评分为(23. 25±3. 27)分,较治疗前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第12个月硬膜外压痕矢径、硬膜外压痕纵轴分别为(4. 03±1. 35) mm、(8. 98±4. 35) mm,均较治疗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40例椎间组织上T2WI明显回升,椎间盘信号在T2WI信号减低; 28例神经根增粗,变性明显改变。结论: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取得良好效果,同时腰椎磁共振可作为术前、术后疗效评价的影像学检查方式。
- 瞿晖赵小锋余德怀刘鹏川赵学平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镜手术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研究
- :探讨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osteoporosis vertebral comp ression fracture,OVC...
- 赵学平瞿晖邹蕾袁文强刘鹏川张艳金周毅冯乾
-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老年患者临床疗效
- PKP和PVP治疗老年人脊柱压缩性骨折疗效比较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分析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贵州航天医院2018年6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90例老年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PVP,观察组患者采用PKP。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评分、精神状态评分、生活能力评分、脊柱功能评分以及治疗有效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精神状态评分、生活能力评分、椎体高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obb角明显小于治疗前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骨水泥渗漏率为0.00%,与对照组患者骨水泥渗漏率11.11%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PVP治疗老年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PKP治疗效果更加显著,不仅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亦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骨水泥渗漏率,促进患者椎体高度恢复,纠正脊柱后凸畸形。
- 刘鹏川赵学平邹蕾江南
- 关键词:脊柱压缩性骨折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
-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被引量:13
- 2014年
-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PVP)应用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治疗的效果。方法:对收治的2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应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通过观察比较术前与术后伤椎恢复高度和骨折胸腰椎疼痛情况,进行评分,评价该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结果:22例患者术后平均(2.11±0.43)分,较术前显著改善(P<0.01);术后伤椎高度平均(28.95±5.71)mm,较术前伤椎有显著恢复(P<0.01)。结论: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被用于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能够有效改善胸腰椎骨折后的疼痛感,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受伤胸腰椎的高度并起到恢复脊椎功能的作用,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 刘鹏川江南周毅瞿晖
- 关键词: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
- 手法复位配合经皮椎体成形术对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术中手法复位联合PKP方法对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1年3月贵州航天医院住院治疗的100例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PKP)手术治疗,试验组患者使用术中手法复位联合PKP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影像学参数(矢状面后凸角、椎间隙高度)、并发症发生率及视觉模拟自评量表评分(VAS)、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生活质量综合评估问卷评分(GQOLI-74)。结果:治疗后,试验组Cobb角低于对照组,伤椎前缘高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VAS评分、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GQOLI-74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手法复位联合PKP可有效缓解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疼痛感,改善功能障碍,恢复伤椎高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生活质量。
- 刘鹏川邹蕾赵学平
- 关键词:手法复位经皮椎体成形术椎体压缩性骨折疼痛
- 椎间盘镜(MED)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隙高度的影像学变化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椎间隙高度的影像学变化。方法:收治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0例,手术前后实施核磁共振检查,比较椎间隙高度的影像学变化。结果:40例患者中,25例术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或得到有效缓解,功能得到良好改善;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患者椎间隙高度比术前降低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JO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腰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能取得良好治疗效果,患者术后椎间隙高度会出现一定程度增加,并得到保持。
- 瞿晖余德怀赵小锋刘鹏川赵学平
- 关键词: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腰椎间盘突出症
- 三枚空心钉内固定微创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在C臂X线监视下应用微创技术三枚空心钉固定治疗老年性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临床应用微创技术三枚空心钉治疗老年性股骨颈骨折43例。结果本组病例均获随访,时间13个月至8年,平均3.7年,40例骨折愈,3例股骨头坏死,1例骨不连。骨折愈合率90.7%。功能评定优良率88.4%。结论应用微创技术三枚空心钉治疗老年性股首颈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方法简单,固定牢靠,可早期功能锻炼,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GardenⅠ、Ⅱ、Ⅲ型老年性股骨颈新鲜骨折的理想方法。
- 赵学平瞿晖邹蕾冯乾刘鹏川
- 关键词:微创技术空心钉骨折固定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