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鹏 作品数:7 被引量:45 H指数:3 供职机构: 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美西律对伊布利特心肌电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观察美西律与伊布利特联用对心肌电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制备犬左室楔形肌块模型,先后予正常台氏液、伊布利特台氏液、美西律-伊布利特台氏液灌流,并在灌流液更换后重复测量基础循环周长(basic cycle length,BCL)为500、667、1 000、2 000、4 000 ms时肌块外膜、中膜、内膜细胞的动作电位时程(action potential duration,APD)。结果伊布利特延长外膜、中膜、内膜APD(Ⅲ类效应),且伊布利特对APD的延长作用具有逆频率依赖性(reverse rate dependency,RRD);伊布利特对中膜APD的延长作用及其RRD最强[(10.8±2.1)ms vs(20.4±3.0)ms vs(17.3±3.1)ms;(15.8±4.0)ms vs(31.0±5.7)ms vs(21.5±3.4)ms;(18.4±3.5)ms vs(42.3±5.4)ms vs(24.0±3.5)ms;(23.0±3.6)ms vs(53.8±5.4)ms vs(31.3±3.6)ms;(25.6±4.2)ms vs(55.9±4.4)ms vs(34.8±3.2)ms,P<0.01];伊布利特对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ransmural dispersion of repolarization,TDR)的增大作用也具有RRD。美西律可抑制伊布利特对各层心肌,特别是对中膜的Ⅲ类效应及其RRD,减小TDR。结论美西律与伊布利特联用可有效抑制伊布利特Ⅲ类作用的RRD,提高伊布利特的使用安全性。 王昊 黄颖 刘鹏 崔海明 廖德宁关键词:美西律 伊布利特 跨室壁复极离散 实体器官移植受者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治近况 2011年 随着移植技术的成熟,实体器官移植(solid organ transplant,SOT)成功率显著提高。近年来,在SOT受者中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IFD)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病死率较高,已成为SOT受者移植物带功能死亡的重要原因。由于IFD对移植成功造成极大威胁,已引起临床移植医师的高度重视。IFD治疗能否成功,取决于对IFD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有效治疗,目前相关研究多基于病例报道或回顾性分析。本文对侵袭性真菌病的危险因素、发病率、诊断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刘鹏 曾力 朱有华关键词:实体器官移植 侵袭性真菌病 肺部感染 射频消融局部去交感神经对心肌梗死犬心室不应期及心律失常易感性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利用射频消融进行局部去交感神经的方法,并观察其对心脏电生理及程控心律失常诱发的影响。方法 18只杂种犬结扎冠状动脉第一对角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之后沿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均匀地自上而下行6个点射频放电消融(每点8W,2min)。所有实验动物均在心肌梗死后局部去神经前及去神经后通过S1S2程控刺激测定左心室表面6个部位的有效不应期(心梗上区域、心梗区域及心梗下区域各2个部位),并行短阵刺激诱发室性心律失常,记录诱发的心律失常数目。结果沿冠状动脉消融后,左心室各部位有效不应期显著延长[(191.3±24.9)ms vs(209.0±27.2)ms,P<0.05]。缺血区域有效不应期延长的时间[(11.3±8.8)ms]较缺血区域以上[(23.2±10.2)ms]及缺血区域以下[(18.7±11.5)ms]短(P<0.05)。消融前11只能诱发室性心律失常的犬中,消融后有8只未能再诱发心律失常,3只仍能诱发心律失常;心律失常的诱发率由61.1%(11/18)下降到16.7%(3/18;P=0.007)。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可能是减少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的一个可行方法。 刘鹏 王昊 黄颖 廖德宁关键词:交感神经 去神经支配 有效不应期 心力衰竭犬心肌动作电位时程及跨室壁复极离散度变化 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研究心力衰竭犬心肌动作电位时程(APD)和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DR)的变化,探讨心力衰竭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心室快速起搏方法建立心力衰竭犬模型(n=8),制作动脉灌注犬左室楔形心肌组织块模型,同时记录跨室壁心电图及跨膜动作电位,观察心衰犬和正常犬(n=8)心内膜、M层、心外膜的APD和TDR。结果 (1)组织学检查:对照组心肌组织无显著改变,心衰组心肌细胞扭曲、水肿,病理改变明显。(2)心脏超声检查:对照组手术前后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改变(P>0.05);心衰组术后5周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d)、收缩末期室间隔厚度(IVSs)、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d)、左室后壁收缩末期厚度(LVPWs)、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每搏输出量(SV)无显著改变(P>0.05)。(3)心电生理改变:术后5周对照组心内膜、M层、外膜的APD_(90)(ms)分别为275.1±13.8、307.8±12.3和259.9±9.6;心衰组心内膜、M层、外膜APD_(90)(ms)分别为302.4±11.3、369.1±12.1、287.9±9.3,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DR、Tp-e分别为(47.8±6.8)ms和(46.8±6.0)ms,心衰组分别为(81.3±6.7)ms和(79.9±4.5)ms,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犬心力衰竭时,心肌各层细胞APD不均一延长,TDR增大,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增加。 王昊 徐涛 刘鹏 廖德宁关键词:电生理学 心力衰竭 跨室壁复极离散 动作电位时程 心脏电风暴及其诊治 被引量:9 2013年 心脏电风暴指24 h内发生3次或以上持续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或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正确放电事件。心脏电风暴可在急性心肌梗死时发生,也可在器质性心脏疾病患者、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患者中出现。主要症状为心悸、头昏,常发生晕厥,严重者心跳骤停、反复发生致死性心律失常及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反复放电等。以往治疗基石为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β受体阻滞剂及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预防,近来消融手术、交感神经阻滞手术展现出在治疗心脏电风暴方面的优势。 刘鹏 王昊 廖德宁关键词:射频消融 交感神经与心源性猝死 被引量:18 2013年 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指因心血管原因造成的,突然发病1h内或距离最后所知稳定状态24h内的死亡,发病率高、存活率低。心脏自主神经尤其交感神经与SCD的关系是目前相关研究的焦点。交感神经兴奋性异常增高、交感神经分布不均及病理状态下的重塑均会造成心律失常易感性增高甚至诱发心源性猝死。药物治疗、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ed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预防及近年先后出现的星状神经节切除、肾动脉神经消融、脊髓刺激等均对减少心源性猝死的发生起到一定作用。因此,本文就心源性猝死与交感神经的关系以及相关的治疗措施作一综述。 刘鹏 刘腾飞 黄颖 王昊 廖德宁关键词:心源性猝死 自主神经 交感神经 去神经支配 肾移植患者术后重症肺部感染的诊治经验(附46例报告) 被引量:13 2011年 目的总结肾移植患者术后重症肺部感染的诊断和救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诊治的46例肾移植术后并发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8例肾移植术后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发病时间为术后2~6个月,8例发生于术后6个月以上。46例的主要临床表现特点为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胸闷、气促,其中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0例。胸部计算机断层摄影术检查结果均有明显间质性肺炎典型表现。检出病原体36例(78%),未检出10例。细菌性肺炎7例,真菌性肺炎6例,混合感染23例,其中仅有3例为巨细胞病毒感染。治疗采用综合治疗方案,包括经验性降阶梯治疗方案治疗,停用或调整免疫抑制剂用量和组合方案,部分病例采用连续肾脏替代治疗,并予支持治疗、改善通气、纠正低氧血症、免疫替代治疗。46例患者中38例(83%)治愈,8例(17%)死亡。结论肾移植术后重症肺部感染多发生在术后6个月内,病原体呈多样性。及早确诊、积极采用综合治疗方案,包括给予经验性降阶梯治疗措施,及时调整免疫抑制方案,纠正低蛋白血症,加强全身支持治疗,适时应用呼吸机支持和改善通气,纠正低氧血症等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曾力 刘鹏 张雷 傅尚希 韩澍 朱有华关键词:肾移植 重症肺部感染 真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