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鹏
- 作品数:18 被引量:121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电子电信更多>>
- 中国南方地基雨量计观测与星载测雨雷达探测降水的比较分析被引量:23
- 2010年
- 利用热带测雨卫星(TRMM)上搭载的测雨雷达(PR)探测结果和中国40°N以南地区约430个台站雨量计观测结果,分析研究了1998 2005年中国南方地区这两种降水资料气候分布的异同。研究结果表明两种降水资料在2.5°空间水平分辨率上,所描述的中国南方降水率气候分布在多年年平均和季平均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但在降水率极值和极值区范围大小等细节上两者还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是地面雨量计结果相对PR结果偏高,其中中国南方50%以上地区两者相差在1 mm/d以内、30%的地区两者相差在1-2 mm/d,夏季差异可超过2 mm/d。对两种降水资料差异的原因分析表明,地面雨量计空间分布密度是影响两者差异的决定性因素,当格子内雨量计超过6个时,两者的相关系数大于0.7;夏季两种降水资料的相关性都比其他季节差,不论格子内的雨量计数量多与少;对流降水多发地区,两种降水资料之间的差异大于层云降水多发地。利用PR探测结果对夏季青藏高原多年月平均降水率分布及高原东、西部的降水特点的分析表明,6月高原东部出现2 mm/d左右的降水区,而在7和8月1 mm/d的降水区域基本覆盖了除高原西部以外的整个高原,其中高原中部地区出现降水率近3mm/d的大值区。月降水距平的时间演变表明,高原降水偏少月份要多于偏多月份。
- 刘鹏傅云飞冯沙曹爱琴杨元建李天奕自勇
- 关键词:热带测雨卫星测雨雷达雨量计降水率青藏高原
- TMI反演海温与Hadley中心海温资料的气候尺度比较分析被引量:10
- 2011年
- 本文分析研究了1998~2006年热带及副热带TMI反演获得的海温资料(TMISST)和Hadley中心海温资料(HadISST1)在气候尺度上的异同.研究结果表明,TMISST和HadISST1均能反映热带及副热带海温的气候态分布特征,也都能指示其海温的异常变化.但是,两种海温资料之间仍然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为TMISST较HadISST1偏高.此外,两者差异不仅存在明显的地域性特征,而且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两种海温资料的差异最大,秋季最小,但各季均有30%以上格点的差值在0.3℃以上.对两种海温资料距平场的EOF分析亦明确显示HadISST1和TMISST存在差异,HadISST1所反映的统计特征较TMISST更加细致.由于TMISST的反演基于一套综合性算法,其反演结果受到其他诸如风速、水汽、云水或降水等大气参数的干扰,进而造成HadISST1和TMISST的差异,且这些因素还造成了两者偏差水平分布的地域性特征.同时,也正是这些因素和海温垂直结构的季节变化,导致了两者偏差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此外,在大陆近海区域,由于TMI信号受到污染,海温反演存在一定的缺陷,导致两者的差别较大,因此,在近海区域TMISST要慎用.
- 王雨刘鹏李天奕傅云飞
- 关键词:海温TMIEOF分析
- 基于TRMM PR探测的热带及副热带对流和层云降水气候特征分析被引量:8
- 2012年
- 本文利用热带测雨卫星(TRMM)搭载的测雨雷达(PR)1998~2007年的探测结果,就热带及副热带地区对流降水和层云降水的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流降水主要分布在热带辐合带(ITCZ)、南太平洋辐合带(SPCZ)、亚洲季风区、南美至中美以及热带非洲等区域,其频次多介于1%~2%之间.但总体上,热带及副热带85%以上区域四季对流降水频次小于1%.层云降水分布较广,其频次也相对较高,超过55%的区域四季层云降水频次在1%以上,但两类降水的频次都体现出了明显的地域性和季节变化特征.对流降水的条件降水强度主要介于6~14mmh?1之间,而绝大部分地区层云降水的条件降水强度在4mmh?1以下.对降水廓线的分析表明,层云降水平均"雨顶"高度多在9km以下,而对流降水平均"雨顶"高度相对较高,可达14km左右.两类降水的频次和条件降水强度都是洋面大于陆地,"雨顶"高度却相反,三者均存在显著的海陆差异.降水垂直结构的季节变化主要体现在"雨顶"高度的变化上,且高纬度带的季节变化较低纬度带剧烈.此外,由于洋面下垫面较陆地稳定,故洋面两类降水的季节变化较陆地偏弱.
- 刘鹏李崇银王雨傅云飞
- 关键词:对流降水层云降水降水频次
- TMI反演海温与Hadley中心海温资料的气候尺度比较分析
- 本文分析研究了1998~2006年热带及副热带TMI反演获得的海温资料(TMISST)和Hadley中心海温资料(HadISST1)在气候尺度上的异同。研究结果表明,TMISST和HadISST1均能反映热带及副热带海温...
- 王雨刘鹏李天奕傅云飞
- 关键词:海温TMIEOF分析
- 文献传递
- 热带测雨卫星测雨雷达探测的亚洲夏季积雨云云砧被引量:20
- 2010年
- 热带测雨卫星(TRMM)测雨雷达探测产品资料中"其他"类型降水一直被忽略,它具有什么物理含义也无从知晓。文中利用个例分析和统计分析方法,对10年夏季亚洲"其他"类型降水进行了研究。个例分析结果表明"其他"类型降水的平均廓线表现了积雨云云砧特征,其廓线峰值(约0.6—1.0 mm/h)高度位于8—10 km,且云砧顶部具有0.8以上的可见光平均反射率和低于215 K远红外平均亮温;根据个例中积雨云云砧廓线特点,文中定义5 km以上各层累计降水率大于1 mm/h为云砧廓线,对亚洲夏季积雨云云砧样本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该地区夏季云砧样本占"其他"类型降水样本总数的近70%;统计结果还表明夏季亚洲积雨云云砧出现频次为0.1%—0.4%,它至少超过对流降水频次的十分之一,亚洲云砧出现频次的特点是陆面高于洋面;云砧的结构特点表明云砧平均厚度3—4 km,其底部高度约6 km,顶部高度在10—12 km;云砧的平均可见光反射率在0.8—0.9,远红外平均亮温低于220 K。
- 傅云飞冯沙刘鹏曹爱琴刘显通李锐刘奇王雨
- 关键词:热带测雨卫星测雨雷达
- 夏季热带及副热带降水云可见光/红外信号气候分布特征被引量:16
- 2011年
- 通过融合热带测雨卫星(TRMM)测雨雷达和可见光/红外扫描仪十年的探测结果,利用PR对降水云的直接识别,分析研究了夏季热带和副热带地区降水云及层状降水云和对流降水云的可见光0.63μm与红外10.8μm通道信号的气候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热带辐合带(ITCZ)、南半球辐合带(SPCZ)、亚洲季风区、热带非洲、北美及南美热带地区降水云的0.63μm通道平均反射率均大于0.5,最大平均反射率可达0.7以上,且降水云平均反射率在陆面高于洋面;热带和副热带非降水情况的0.63μm通道的平均反射率量值变化于0.1~0.4之间。夏季热带和副热带95%以上的对流降水平均反射率超过0.5,而只有50%层云降水的平均反射率超过0.5。夏季亚洲季风区、ITCZ、SPCZ、热带非洲降水区域的10.8μm通道平均辐射温度低于250 K,而非降水情形的平均辐射温度高于280 K;热带非洲、青藏高原、中美洲及热带东太平洋对流降水的10.8μm通道平均辐射温度多低于230 K,而在东北和东南太平洋、北部非洲和南部非洲、南美陆面的大部分地区层云降水该通道的平均温度在280~290 K之间。研究结果还表明降水情形下,热带东半球热辐射温度比西半球温度偏低约10 K,相应东半球的0.63μm通道平均反射率也高于西半球。
- 傅云飞刘鹏刘奇马明孙亮王雨
- 关键词:测雨雷达降水云层云
- 基于TRMM探测的热带及副热带降水及其光谱信号特征分析
- 降水可以分为对流降水和层云降水两种主要雨型。由于热-动力过程和微物理过程的不同,不同类型降水的潜热廓线存在着显著差异;同时,反演降水所需要的雨滴谱信息与降水类型密切相关。因此,针对不同类型的降水进行研究,不仅可以更好地理...
- 刘鹏
- 关键词:TRMM对流降水层云降水降水频次云顶温度降水廓线
- 文献传递
- 利用星载测雨雷达探测结果对夏季中国南方对流和层云降水气候特征的分析
- 本文利用热带测雨卫星(TRMM)上搭载的测雨雷达(PR)十年的探测结果,对夏季中国南方对流降水和层云降水的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夏季中国南方层云降水频次较对流降水频次高出两倍以上,而对流降水强度至少是层云降水...
- 刘鹏傅云飞
- 关键词:对流降水层云降水降水频次降水廓线
- 文献传递
- 利用星载测雨雷达探测结果对夏季中国南方对流和层云降水气候特征的分析被引量:29
- 2010年
- 本文利用热带测雨卫星(TRMM)上搭载的测雨雷达(PR)十年的探测结果,对夏季中国南方对流降水和层云降水的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夏季中国南方层云降水频次较对流降水频次高出两倍以上,而对流降水强度至少是层云降水强度的4倍;就整个中国南方而言,这两种类型的降水对总降水量贡献相当。日变化分析表明夏季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的对流降水主要出现在午后,层云降水出现时间并不集中,但这两类降水的频次日变化均显示了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对降水廓线日变化的分析结果表明,对流降水和层云降水廓线的日变化主要表现在"雨顶"高度的日变化,即对流降水云的厚度有明显的日变化变化特征,不同地区的降水廓线存在明显的差异。降水率剖面分析结果显示了对流降水的"雨顶"高度日变化较层云降水剧烈,降水率的日变化则相反,且层云降水率的地域性特征更强。
- 刘鹏傅云飞
- 关键词:对流降水层云降水降水频次降水廓线
- 星载测雨雷达探测的中国南部雨季对流性暴雨频次分析被引量:14
- 2011年
- 利用星载测雨雷达1998—2007年10年观测结果,对雨季我国南部(35°N以南地区)对流性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频次及其占局地总降水比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暴雨主要分布于两广至云贵高原东部,其频次大于1.2%,最大可超过1.8%;大暴雨主要出现在广东西部至云贵高原东南、福建与江西交界附近、大别山西南侧、江淮至黄淮东部,其频次大于0.06%;特大暴雨主要位于两广交界经两湖盆地东部、大别山西侧至江淮之间和黄淮东部,大体呈东北—西南向带状分布,其频次大于0.015%;主要暴雨区暴雨对局地总降水的贡献可达25%以上,主要大暴雨区其雨量对局地总降水的贡献大于5%,主要特大暴雨区其雨量对局地总降水量的贡献多达1%~3%。
- 傅云飞刘鹏林锦冰衡志炜
- 关键词:星载测雨雷达雨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