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锡国
- 作品数:11 被引量:5H指数:2
- 供职机构:石河子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牦牛胃肠道中5—HT免疫活性细胞的形态和分布被引量:2
- 1994年
- 本文主要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探索牦牛的5-羟色胺免疫活性细胞在胃肠道中的数量,分布和形态。实验结果显示牦牛胃肠道中5-羟色胺免疫活性细胞均可发现,而十二指肠各段和空肠出现率为最高,胃体部的出现率最低。细胞形态有锥体形、圆形、卵圆周形、蝌蚪形、长棱形等多种形态、和其他动物胃肠道内分泌细胞相似。
- 谢芸芳孙宝田郑丕芝刘锡国方之平
- 关键词:牦牛免疫组织化学血清素胃肠道
- 扭颈下脑血流图检查对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的诊断意义
- 1995年
- 给67例临床诊断为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VBTIV)病人分别行扭颈下脑血流图检查和高刺激率(51 次/秒)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结果显示:扭颈下脑血流图检查结果与高刺激率ABR测试51~11 次/秒V波、I~V间期等分析参数的异常出现率是一致的(x^2检验,P>0.05);两种诊断方法合用之阳性率明显提高.本研究表明:扭颈下脑血流图检查对VBTIV的诊断意义当可肯定,在眩晕门诊中可作为一种辅助检查方法与筛选指标.
- 宋江顺杨军张友梅刘锡国
- 关键词:眩晕听性脑干反应
- 牦牛胃肠胰(GEP)中高糖素免疫反应细胞的分布及形态学研究
- 1994年
- 牦牛GEP系统中,从十二指肠开始,高糖素免疫瓜细胞分布密度呈现上升趋势。但盲肠除外。空肠、回肠、直肠分布密度较高。肠中高糖素免疫反应细胞形态多为锥体形、长颈瓶形;其次为椭圆形和棱形。高糖素免疫反应细胞为棕黄色——棕灰色颗粒。颗粒多分布于核周围和基底部。小肠中高糖素免疫反应细胞多位于肠腺中,绒毛中较少。大肠中高糖素免疫反庆细胞多位于肠腺中部了上部。肠上皮中也有一定数量的高糖素免疫反应细胞存在。腺胰中高糖素免疫反应细胞多居于胰岛周边。其颗粒多为棕黄色。胰腺腺泡中,高糖素免疫反应细胞为数很少。
- 郑丕芝孙宝田谢云芳刘锡国
- 关键词:牦牛胃肠胰内分泌细胞
- 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研究进展与应用
- 1994年
- 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是利用放射性或非放射性标记已知的核酸探针。
- 曹新刘锡国
- 关键词:染色体原位杂交
- 新疆黄牛胃肠胰(GEP)系统中5种免疫活性内分泌细胞的分布及形态
- 1993年
- 应用 ABC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新疆地区黄牛的胃肠胰(GEP)系统中的5种免疫活性内分泌细胞的分布、密度和形态学进行了细微研究。其中包括胃泌素、胰高血糖素、内啡肽,抑胃多肽,5—羟色胺等免疫活性内分泌细胞。其中5—羟色胺免疫活性内分泌细胞在黄牛整个胃肠道均有分布;胰高血糖素免疫活性细胞不同程度分布在除升结肠外的所有胃肠道中;胃泌素免疫活性细胞则存在于胃及十二指肠前、中段;内啡肽免疫活性细胞仅在除十二指肠前段、盲肠和主肠中的其它肠段中见到;抑胃多肽免疫活性内分泌细胞则仅见于小肠。5种免疫活性内分泌细胞的形态大致相同,它们随所在部位不同而呈长梭形、锥形或不规则形,并以细胞顶部胞突伸向腺腔或以基底部胞突伸向旁邻细胞和基膜方向。胰中只见到5—羟色胺和胰高血糖素免疫活性阳性反应,这2种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胰岛上,偶而在胰腺腺泡之间有见,其形态不规则,都缺少较长的细胞突起。
- 孙宝田方之平潘黔生谢云芳郑丕芝刘锡国吴亮生
- 关键词:胃肠胰内分泌细胞免疫组织化学
- 光固化树脂关闭较大前牙间隙体会(附80例报告)
- 1993年
- 常见各种原因引起的前牙间隙患者就诊,迫切要求恢复美观。从1989年开始,笔者采用光固化复合树脂关闭较大前牙间隙80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80例,男28例,女52例,年龄20~50岁,前牙间隙宽度5~8mm,制备邻面轴沟者48例。制备舌面鸠尾者32例,树脂与牙体之间采用釉质粘接剂。效果均较满意。操作方法 1.牙体预备:将近间隙区的邻牙邻面打磨粗糙,边缘磨成45°斜面。
- 赵怀军徐江刘锡国黄淑琼
- 关键词:牙间隙光固化树脂釉质粘接剂牙体预备
- 光固化树脂固定修复第一前磨牙缺失
- 1993年
- 第一前磨牙缺失常规修复方法很多,笔者利用光固化树脂一次性固定修复21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1例,男5例,女16例,年龄18~35岁,第一前磨牙缺失间隙宽度7~12mm,缺失间隙两侧尖牙及第二前磨牙为基牙均无明显错位倾斜,牙体牙周组织基本正常,对殆牙无伸长。选用0.6mm直径不锈牙用钢丝和光固化树脂为修复材料。操作方法 (一)基牙制备:1.
- 徐江赵怀军刘锡国黄淑琼
- 关键词:光固化树脂前磨牙缺失牙尖牙树脂充填牙本质过敏
- 慢性砷中毒大鼠脊髓损伤的形态观察被引量:3
- 1996年
- 作者对实验性慢性砷中毒后大鼠脊髓结构的变化进行了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如下:砷中毒可引起脊髓神经元Nissl氏小体溶解、减少或消失;噬神经细胞现象;神经元固缩。神经元核周质及突起内线粒体肿胀或呈凝集变性;粗面内盾网扩张;脂褐质增多;突触间隙增宽,突触小泡减少;核膜间隙间断增宽。神经元周围的神经纤维髓鞘结构模糊。上述病理改变与饮高砷水时间关系密切。结果提示:砷可直接损伤脊髓。
- 慕晓玲刘锡国张勤赵瑾席德慧
- 关键词:砷中毒超微结构脊髓损伤
-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临床病理观察及其组织起源初探
- 1996年
- 报告10例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并用8种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3例Desmin、HHF_(-35)呈点灶性阳性,1例α—SMA阳性,其余Chromogrania A、Synaptophysin、NSE、S-100和CK均为阴性.作者认为腺泡状软组织肉瘤易复发转移,应与副神经节瘤鉴别.尽管少数病例显示了肌肉相关抗原的阳性表达,其确切组织起源仍需更多证据支持.
- 李峰胡文浩张仁元刘锡国
- 关键词:腺泡状软组织肉瘤免疫组织化学病理
- 限制性内切酶诱导染色体显带及显带机理的研究进展
- 1994年
- 限制性内切酶(Restriction Endonucle-ases RE)是重组DNA中极重要的工具酶.1980年,Limade—Faria率先用RE(Hae Ⅲ)消化印度赤鹿中期染色体固定标本,并获得带纹.此后,有关染色体RE显带的报道逐渐增多,研究对象涉及人类和多种动物,用于显带的限制酶可达几十种之多,其中许多酶已发现能使染色体显示特定的带纹.
- 曹新刘锡国
- 关键词:限制性内切酶染色体显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