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贤

作品数:25 被引量:62H指数:5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社会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社会学

主题

  • 8篇护理
  • 5篇基因
  • 4篇帕金森
  • 4篇帕金森病
  • 4篇羟化酶
  • 4篇氨酸
  • 3篇细胞
  • 3篇酪氨酸
  • 3篇酪氨酸羟化
  • 3篇酪氨酸羟化酶
  • 2篇动脉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 2篇缺血
  • 2篇转移酶
  • 2篇卒中
  • 2篇细胞模型
  • 2篇腺苷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机构

  • 14篇青岛大学
  • 12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泰安市中心医...
  • 1篇即墨市妇幼保...
  • 1篇新泰市中医医...

作者

  • 25篇刘贤
  • 5篇肖建廷
  • 5篇谢安木
  • 3篇崔铮
  • 3篇宋文
  • 3篇胡晓飞
  • 2篇宋玉强
  • 2篇那娜
  • 2篇脱淼
  • 2篇赵仁亮
  • 2篇李淑嫒
  • 2篇薛丽
  • 1篇迟松
  • 1篇高静
  • 1篇赵俊
  • 1篇丛志强
  • 1篇田字彬
  • 1篇李珊珊
  • 1篇王岩
  • 1篇周波

传媒

  • 4篇中国临床神经...
  • 2篇齐鲁医学杂志
  • 2篇齐鲁护理杂志
  • 2篇泰山医学院学...
  • 2篇中国卒中杂志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精准医学杂志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社区医学杂志
  • 1篇国际脑血管病...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智能防打鼾枕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智能防打鼾枕,包括枕头及背枕,枕头通过连接带与背枕连接,枕头中部设有凹陷槽,凹陷槽底部设有左侧头部气囊和右侧头部气囊,所述背枕包括左侧背部气囊和右侧背部气囊。枕头内还设有中心控制器及声音收集器,声音收集...
肖建廷刘贤王岩
文献传递
一种新型的内镜消毒杀菌护理箱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的内镜消毒杀菌护理箱,包括消毒箱,所述消毒箱的顶部设置有顶盖,所述顶盖顶部的中心处贯穿设置有上清洁结构。本发明通过上清洁结构、动力结构、放置结构和辅助清洁结构的配合使用,实现了内镜在消毒箱的内腔中不断...
崔铮宋文陈修艳胡晓飞薛丽刘贤
文献传递
后循环梗死:病变分布和CT血管造影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讨后循环梗死患者MR/所示的病变分布与cT血管造影(computerizedtomographyangiography,CTA)表现之间的联系。方法纳入急性后循环梗死患者,依据MRI检查结果将梗死灶部位分为近段梗死、中段梗死和远段梗死。所有患者均行头颈部CTA检查。分析后循环梗死灶分布与椎基底动脉系统病变部位之间的联系。结果共纳入急性后循环梗死患者203例,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包括单侧肢体无力(77例,37.93%)、头晕(129例,63.55%)、构音障碍(31例,15.27%)、恶心和呕吐(61例,30.05%)、头痛(79例,38.92%)、步态异常(50例,24.63%)、眼球震颤(34例,16.75%)和共济失调(21例,10.34%)。近段梗死35例(17.24%):延髓梗死28例(13.79%),小脑后下部梗死7例(3.45%);中段梗死95例(46.79%):脑桥梗死80例(39.4%),小脑前下梗死15例(7.39%);远段梗死73例(35.96%):中脑梗死6例(2.96%),小脑上梗死16例(7.88%),丘脑梗死34例(16.75%),枕叶梗死10例(4.93%),颞叶梗死7例(3.44%)。椎动脉颅外段病变以远段梗死组最多见,达53.42%,显著性高于近段梗死组的22.86%(P=0.003)和中段梗死组的33.68%(P=0.010);椎动脉颅内段病变以近段梗死组最多见,达57.14%,其次为中段梗死(41.05%),均显著性高于远段梗死组的15.07%(P均=0.000);基底动脉病变以中段梗死组最多见,达20.00%,显著性高于远段梗死组的4.11%(P=0.002);大脑后动脉病变以远段梗死组最多见,达27.40%,显著性高于近段梗死组的5.71%(P=0.009)和中段梗死组的5.26%(P=0.000)。结论后循环梗死患者MRI所示的病变分布与椎基底动脉系统CTA显示的血管病变范围有着一定的联系。在近、中段梗死时,存在�
吉利刘贤宋玉强王倩
关键词:椎底动脉供血不足脑梗死磁共振成像脑血管造影术
老年痴呆患者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对策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通过对老年痴呆患者安全隐患分析,制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以减少或避免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减少医疗纠纷。方法针对本院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71例老年痴呆患者中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找出高危风险因素,并给予相应的防范对策。结果通过该防范对策的实施,患者出现安全不良事件的频率明显降低,患者及家属满意,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结论学会及时、正确的评估痴呆患者的潜在安全隐患,及时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可降低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让患者受益。
刘贤葛萍于立敏
关键词:痴呆护理安全隐患
肌无力危象的临床观察与护理被引量:3
2003年
刘贤李淑嫒肖建廷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治疗学护理
6例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的护理被引量:1
2004年
那娜刘贤岳华
关键词: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护理颈动脉狭窄
烟酰胺单核苷酸腺苷酰转移酶1对MES23.5帕金森病细胞模型过氧化氢酶及酪氨酸羟化酶蛋白表达的影响
2014年
目的探讨烟酰胺单核苷酸腺苷酰转移酶1(NMNAT1)对帕金森病(PD)细胞模型(MES 23.5细胞)过氧化氢酶(CAT)、酪氨酸羟化酶(TH)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质粒转染或SiRNA技术分别处理MES 23.5细胞,依据不同处理方式分为6组:pEGFP组、pEGFP+MPP+组、NMNAT1-OE+MPP+组、pMagic4.1组、pMagic4.1+MPP+组和NMNAT1-RNAi+MPP+组。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MES23.5细胞的CAT和TH半定量表达水平。结果 NMNAT1呈高表达的NMNAT1-OE+MPP+组、pMagic4.1+MPP+组CAT表达量和TH蛋白表达量均升高;NMNAT1呈低表达的pEGFP+MPP+组、NMNAT1-RNAi+MPP+组CAT蛋白表达也有所降低,TH蛋白表达量下降。结论 NMNAT1通过增加CAT表达水平参与抗氧化应激,并且增加TH表达,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
杜德杰刘洪欣刘贤李春燕谢安木
关键词:帕金森病过氧化氢酶酪氨酸羟化酶
男性一次性用接尿袋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男性一次性用接尿袋,包括上部开口的储尿袋和设置在储尿袋上部且与阴茎相配合的圆孔套,在圆孔套内设有防止圆孔套端口直接与阴茎根部皮肤接触的十字形切口部,在储尿袋的内部上层设有环形卫生纸干燥层,在储尿袋的开口处...
脱淼肖建廷王琳刘贤赵俊
文献传递
丙酸睾丸酮治疗丛集性头痛的效果分析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观察丙酸睾丸酮治疗丛集性头痛的疗效并分析其可能的作用途径。方法:选择1987-01/2002-12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丛集性头痛患者64例为治疗组。其中,男49例,女15例,年龄13~65岁,平均(36.78±10.28)岁。同期选取健康查体者49例为对照组,男34例,女15例,年龄20~59岁,平均(35.49±9.64)岁。治疗组在治疗1周后给予丙酸睾丸酮治疗,25mg/d,肌注,1次/d,治疗7~10d,疗效不明显者继续一个疗程,剂量改用12.5mg/d。对照组不用任何药物。每7天随访1次,共3次,记录每周丛集性头痛周内的发作次数。利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治疗前及治疗后患者的血清睾酮和生长激素水平。结果:治疗组中2例患者未按照方案用药,3例患者随访不足1月而排除,最终59例进入结果分析,男47例,女12例。对照组49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发作次数比较:患者在丙酸睾丸酮治疗前发作(8.50±3.78)次/周,应用丙酸睾丸酮治疗第1周、第2周、第3周后分别发作(5.06±3.59),(1.50±2.80),(0.71±2.05)次,(F=81.379,P<0.01),呈现每周递减趋势。②发作指数比较:应用丙酸睾丸酮治疗第1周、第2周、第3周后明显低于基线期(0.723,0.214,0.103,1.214,F=0.467~31.057,P<0.01)。③血清睾酮水平比较:男性,治疗组治疗后和对照组高于治疗前(7.40±2.6,7.51±2.10,6.06±2.35,F=5.017,P<0.01);女性,治疗组治疗后和对照组明显高于治疗前(0.98±0.18,1.07±0.14,0.48±0.12,F=58.931,P<0.01)。④生长激素水平比较:治疗组治疗后和对照组明显高于治疗前(4.22±1.09,4.33±0.81,3.86±0.88,F=2.789~71.936,P<0.05)。结论:丙酸睾丸酮可通过提高丛集性头痛患者的血清睾酮水平而治疗丛集性头痛,且疗效显著。
王海萍刘贤阎文静赵仁亮丛志强
关键词:睾酮生长激素
TAp63基因对帕金森病细胞模型中凋亡因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TAp63基因表达水平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诱导的帕金森病细胞模型中凋亡因子B细胞淋巴瘤-2(Bcl-2)蛋白、Bcl-2相关x(Bax)蛋白、髓样细胞白血病-1(Mcl-1)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小鼠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细胞系)依据不同处理方法分为4组:(1)对照组,无任何干预措施;(2)MPP^(+)处理组,添加10μmol·L^(-1)MPP^(+)处理24 h;(3)TAp63-NC+MPP^(+)组,用携带无义序列的慢病毒颗粒转染48 h后,加10μmol·L^(-1)MPP^(+)处理24 h;(4)TAp63过表达+MPP^(+)组,用携带过表达TAp63基因的慢病毒颗粒转染48 h,换液后10μmol·L^(-1)MPP^(+)处理24 h。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4组TAp63、Bcl-2、Bax、Mcl-1凋亡因子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4组凋亡细胞数。结果Western blot检测显示:与对照组比较,MPP^(+)处理组TAp63蛋白表达降低(P<0.01);与TAp63-NC+MPP^(+)组比较,TAp63过表达+MPP^(+)组TAp6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MPP^(+)处理组Bax表达水平升高(P<0.01);Bcl-2及Mcl-1表达水平降低(均P<0.01)。与TAp63-NC+MPP^(+)组比较,TAp63过表达+MPP^(+)组Bax表达水平降低(P<0.01);Bcl-2和Mcl-1表达水平升高(分别P<0.05和P<0.01)。流式细胞术提示:与对照组比较,MPP^(+)处理组凋亡细胞数增加(P<0.01);与TAp63-NC+MPP^(+)组比较,TAp63过表达+MPP^(+)组凋亡细胞数显著减少(P<0.01)。结论TAp63基因过表达可改变帕金森病细胞模型中促凋亡因子Bax、Bcl-2和Mcl-1表达水平,发挥潜在的神经保护作用。
石万达刘贤窦凯昕刘玉梅谢安木
关键词:帕金森病凋亡因子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