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泉
- 作品数:11 被引量:169H指数:5
- 供职机构:湖北省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对古今组方要素的梳理被引量:3
- 2008年
- 赵前龙刘泉周祯祥邹小娟白春清
- 压力调节容积控制通气模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被引量:8
- 2019年
- 目的分析压力调节容积控制通气模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湖北省中医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呼吸衰竭患者94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两组患者均进行抗感染、止咳平喘、祛痰解痉等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行双水平正压通气模式,观察组行压力调节容积控制通气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每日人均带机时间、人均带机时间、呼吸力学指标、血气分析指标、肺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每日人均带机时间、人均带机时间均长于对照组[(6.4±1.5)h比(4.5±1.0)h,(45±9)h比(32±7)h](P<0.01)。观察组潮气量高于对照组[528±71)mL比(421±59)mL],呼吸频率、漏气量、通气量低于对照组[(14.3±2.2)次/min比(22.5±6.3)次/min,(18.8±4.3)L/min比(27.6±6.4)L/min,(7.2±1.2)L/min比(9.6±1.6)L/min](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较治疗前增加,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治疗后PaO2、SaO2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时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和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6min步行距离(6MWD)较治疗前增加,观察组FEV1%、6MWD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时点间、组间和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腹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1%(1/47)比17.0%(8/47)](P<0.05)。结论压力调节容积控制通气模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呼吸衰竭效果显著,可降低腹胀发生率,安全性高。
- 刘泉蒋心悦郑敏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
- 对古今组方要素的梳理
- 古今诸多论著中涉及组方要素内容是非常广泛,现对其进行系统地收集及整理,筛选到关于组方要素内容130余项。
- 赵前龙刘泉白春清邹小娟周祯祥
- 文献传递
- 氨溴索雾化吸入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患者中的研究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讨氨溴索雾化吸入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到医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58)和观察组(n=58)。对照组采用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咳嗽或咳痰消失时间、肺部体征改善时间、气促消失时间及喘息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连续治疗7 d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效果理想。
- 刘泉
- 关键词:氨溴索雾化吸入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 组方要素的概念与基本性质初探被引量:2
- 2007年
- 刘泉赵前龙邹小娟白春清
- 关键词:辨证论治
- 组方要素的概念与基本性质初探
- 组方要素是为直接遣药组方而提出的一个概念。它是根据中医理论而提炼出的具体的治法要素,包括对证组方要素、对症组方要素、对病组方要素。组方要素与病变要素具有相互对应的关系。
- 刘泉赵前龙邹小娟白春清
- 关键词:辨证论治中医理论
- 文献传递
- 77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常见的中医证候类型及其舌象分布特点被引量:55
- 2009年
- 目的:探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和稳定期的中医证候类型及其舌象分布特点。方法:通过多中心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收集774例COPD患者急性期和稳定期的中医证候类型及其舌象的相关数据,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患者舌象的总体分布以舌红(33.5%)、苔黄(67.1%)出现频率最高。证候则以痰热壅肺证(18.9%)为最多,在中医证候与舌色、苔色的关系方面,痰热壅肺证中以舌红苔黄所占比重最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舌象的总体分布以舌淡红(43.5%)、苔白(55.9%)出现频率最高。证候则以肺肾气虚证(12.7%)为最多,在中医证候与舌色、苔色的关系方面,肺肾气虚证中以舌淡红苔白所占比重最大。结论:本研究显示,急性期患者舌象的总体分布以舌红、苔黄出现频率最高。反映了急性期主要表现为以痰热为基本特点的证候特点。稳定期患者舌象的总体分布以舌淡红、苔白出现频率最高,提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随着病情好转,舌象逐渐趋于正常或体现出本虚的本质。
- 吕佳苍王智瑜王天芳徐雯洁于丽丽焦杨苏惠萍刘泉苗建英徐艳玲王明航陈宪海
- 关键词:舌象证候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稳定期
- 补肺活血汤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及机制被引量:28
- 2014年
- 目的:探讨补肺活血汤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疗效及对α1-抗胰蛋白酶(α1-AT)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影响。方法:将诊断明确的COPD患者72例随机按接诊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吸氧、祛痰等治疗。对照组采用沙美特罗替卡松,1吸/次,2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肺活血汤,1剂/d。两组疗程均为12周。进行治疗前后肺功能检测,采用6 min步行距离(6 MWD)评定运动能力,采用COPD生存质量评分表(CAT问卷)评定生活质量,检测治疗前后α1-抗胰蛋白酶(α1-AT)和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结果:经参照单位(Ridit)分析观察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用力肺活量(FVC)、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6 MWD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CAT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α1-AT较治疗前升高(P<0.01),并高于治疗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血清IL-8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治疗后观察组IL-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补肺活血汤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能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提高患者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临床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炎性反应有关。
- 谌向忠柯佳刘泉盛磊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沙美特罗替卡松生活质量肺功能Α1-抗胰蛋白酶白细胞介素-8
- 探讨BMSCs对COPD模型大鼠中炎症因子及血气的影响
- 2018年
-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大鼠中炎症因子及血气分析的影响。方法选取24只健康雄性大鼠,按照1:1:1比例,将其分为A组(正常组,n=8)、B组(模型组,n=8)和C组(治疗组,n=8)。其中,A组不做任何处理,B组、C组均建立COPD模型。三组大鼠均以普通饲料持续喂养76天。C组在尾静脉注射BMSCs,其他两组则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继续喂养2周后处死大鼠。观察三组炎症因子、血气分析。结果 B组IL-1β、TNF-α高于A组、C组,且C组高于A组(P<0.05);三组p H、Sa O2、PCO2、PO2水平两两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血气改变,且能抑制炎症反应,需引起高度关注。
- 刘泉
- 关键词:大鼠模型炎症因子血气分析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证候及证候要素分布特点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8
- 2010年
- 目的探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常见中医证候、证候要素的分布特点。方法通过多中心临床流行病学调查,采集COPD稳定期患者四诊信息及经验辨证的相关数据,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病例774例,经验辨证证候类型有269个,证候类型经名称规范后为155个,其中常见(出现率>1%,下同)的证候有20个;在证候规范基础上,提取病位类证候要素10个,常见病位类证候要素是肺、肾、脾,病性类证候要素16个,常见病性类证候要素是痰、气虚、火(热)、血瘀、阴虚、阳虚。结论 COPD稳定期患者经验辨证名称表述存在不规范问题;其证候表现类型可概括为以肺肾脾的气虚、阴虚为主的虚证;以肺中痰、湿(浊)、热、瘀相互搏结为主的实证;以肺肾气虚+痰热壅肺为主的虚实夹杂证。从证候要素角度来研究COPD稳定期证候具有执简驭繁的优势。
- 于丽丽王天芳徐雯洁王智瑜吕佳苍苏惠萍焦扬张念刘泉陈宪海苗建英徐艳玲王明航王庆国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证候证候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