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智宏
- 作品数:41 被引量:450H指数:10
- 供职机构: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植物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生物合成的基因工程被引量:21
- 2001年
- 黄锐之刘智宏郎春秀胡张华陈锦清
- 关键词:植物多不饱和脂肪酸生物合成基因工程
- 一种增强抗菌肽在植物体内表达的丰度和稳定性的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增强抗菌肽在植物体内表达的丰度和稳定性的方法,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它通过设计了一种在植物体内可自动剪切的多拷贝抗菌肽串联融合表达技术,使多拷贝融合表达的抗菌肽在植物体内可自动剪切为有功能活性的单个抗菌肽单元,...
- 刘仁虎陈锦清汪小福陈笑芸王伏林刘智宏郎春秀
- 文献传递
- 利用反义基因调控籽粒油脂含量的方法
- 本申请涉及一种植物育种方法,包括步骤:提取油料作物的DNA,克隆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ase)的基因片段;构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基因的反义基因Anti-PEP,然后将反义基因连接到含有报告基因和抗生素抗性基...
- 陈锦清朗春秀黄锐之胡张华刘智宏
- 文献传递
- 影响大豆基因枪转化的几个参数被引量:18
- 1999年
- 利用基因枪转化大豆愈伤组织,研究了基因枪不同参数对转化效率的影响。试验表明,CaCl2 浓度、氦气压力、受体状态对转化频率有重要影响。在基因枪轰击前24 h ,用5 Gy 辐照处理愈伤组织,转化效率提高明显。
- 胡张华刘智宏郎春秀黄锐之陈锦清
- 关键词:大豆基因枪
- 百慕大成熟胚的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被引量:37
- 2003年
- 百慕大是一种难以培养的草坪草。本研究首次以百慕大成熟胚为外植体,通过胚性愈伤组织的发生进行植株再生。结果表明,百慕大成熟种子的出愈能力很强,且不同的基本培养基诱导效果相近,但初生愈伤组织呈无定型棉絮状,不能再生成株。采用提高培养基中蔗糖和琼脂浓度以及在培养基中附加适宜浓度ABA、CH和一定比例的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方法,对初生愈伤组织实施继代改造,高频诱导出致密颗粒状的、具有高度再生能力的胚性愈伤组织,此类胚性愈伤组织在含有2.0mg/L6 BA、1.0mg/LKT和0.5mg/LNAA的分化培养基上再生频率较高。
- 胡张华陈火庆吴关庭金卫章锡良郎春秀黄锐之陈笑云刘智宏夏正红陈锦清
- 关键词:成熟胚植株再生草坪草
- 一种提高植物有用次生物质含量的基因工程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植物有用次生物质含量的基因工程方法,利用本方法可有效抑制植物木质素的合成,改变其底物的流向,达到增加异黄酮,多酚类及紫杉醇等次生物质含量的目的。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1.构建嵌合基因,包括启...
- 陈锦清黄锐之王伏林刘智宏陈笑芸胡张华吴关庭郎春秀金卫郭晨悦
- 文献传递
- 捕光叶绿素a/b结合蛋白基因及其在提高植物产量和种子含油量中的应用
- 本发明属于植物基因工程领域,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到一种植物捕光叶绿素a/b蛋白复合体基因BnCAB及其在提高植物产量和种子含油量中的应用。所述捕光叶绿素a/b结合蛋白基因是下列核苷酸序列之一:1)序列表中SEQ ID N...
- 黄锐之吴学龙刘智宏胡张华袁思玮
- 高效碳铵对水稻氮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
- 1993年
- 用^(15)N标记碳铵肥料,探讨水稻对N素的吸收利用,以及高效碳铵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效碳铵具有抑制氨的挥发,减少N素损失,提高肥料N素利用率及其土壤残留的作用。高效碳铵N素的肥效稳而长,有利于水稻后期生长,可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从而增加稻谷产量。
- 傅志坚倪竹如刘智宏陈俊伟
- 关键词:碳铵水稻利用率氮素
- 甘蓝型油菜BnPex16p基因cDNA的克隆与表达
- 2011年
- 利用模式植物拟南芥AtPex16p/SSE1基因序列与油菜数据库BBSRC BrassicaDB比对,得到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同源EST序列,拼接出油菜Pex16p基因全长cDNA电子克隆,然后设计全长引物,以甘蓝型油菜种子cDNA为模板,克隆Pex16p基因,得到全长为1 101bp的cDNA,编码366个氨基酸的蛋白,命名为BnPex16p。Bn-Pex16p基因序列与拟南芥AtPex16p/SSE1同源,其蛋白与拟南芥同源蛋白具有完全相同的PTS2型过氧化物酶体定位肽,进化关系相近。半定量PCR(RT-PCR)发现BnPex16p基因在油菜幼嫩的根、茎、叶和种子中均有高丰度表达,在种子发育过程的中期和后期表达水平增加,暗示该基因在油脂的积累中有重要作用。
- 吴学龙刘智宏何海燕郎春秀陈锦清
- 关键词:过氧化物酶体甘蓝型油菜
- 油菜农杆菌转基因体系的建立及转PEP反义基因油菜的获得被引量:68
- 1999年
- 本研究建立了油菜农杆菌转基因技术体系,用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tumefaciens)共培养法将PEP反义基因导入甘蓝型油菜(BrasicanapusL.)主栽品种浙油758和浙优油1号,获得高含油量的油菜植株。实验所用外植体为培养8~10d的无菌苗下胚轴;农杆菌为EHA101(含AntiPEP/PIG121),外植体经农杆菌感染后共培养2d,转入含500mg/L羧青霉素的MS培养基上,1周后转入含羧青霉素及潮霉素的培养基上,以后每2周继代一次至出现抗性芽,转化频率为275%(浙优油1号);分化的茎芽在含相同抗生素的生根培养基中生根并长成完整小植株,转入土壤成为正常植株。经GUS组织化学染色及PCR扩增检测,证明外源基因已插入油菜基因组并得到表达。
- 郎春秀胡张华刘智宏黄锐之陈锦清
- 关键词:根癌农杆菌油菜转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