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强
- 作品数:49 被引量:231H指数:9
- 供职机构: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上海市基础研究重大(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脂联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被引量:36
- 2007年
-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脂联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等指标的相互关系.方法:120例NAFLD患者根据空腹血糖水平分为合并2型糖尿病(T2DM)者32例(DFL组),不伴T2DM者88例(FL组),所有NAFLD患者根据B超结果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组.测定NAFLD患者及42例健康对照者的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脂联素(APN)水平;采用稳态模式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反应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的指标(HOMA-IS)等指标.结果:NAFLD患者的FINS,HOMA-IR均显著升高,ISI显著低于NC组(P<0.01);FPG,FINS,ISI,HOMA-IS是IR抵抗的主要相关因素;DFL组的FINS,HOMA-IR较FL组为高,ISI,HOMA-IS较FL组为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NAFLD患者轻、中度两组间HOMA-IR无显著差异(P>0.05),而重度脂肪肝患者的HOMA-IR明显升高(P<0.01).NAFLD患者血清TNF-α显著升高,APN显著降低(P<0.01);APN与TNF-α,IR呈显著负相关,与ISI呈显著正相关;TNF-α是影响APN水平的重要因素;TNF-α与APN,ISI呈显著负相关,与FPG,FINS,IR呈显著正相关,ISI,APN是其主要的影响因素.结论:NAFLD患者普遍存在IR,合并2型糖尿病的NAFLD患者体内胰岛素抵抗现象更为明显;TNF-α与APN呈显著负相关,且均与IR密切相关.APN作为保护性因子而TNF-α作为损害性因子在NAFLD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 林克荣杨慧莹张志坚王雯乐乔良朱金照李达周刘建强柳刚
-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肿瘤坏死因子-Α脂联素胰岛素抵抗
- 胃黏膜剥离术后溃疡愈合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分析胃黏膜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溃疡愈合的危险因素。[方法]对胃黏膜病变行ESD的连续性患者120例、术后溃疡愈合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是否伴有幽门螺杆菌(Hp)感染将患者分为Hp阳性组、Hp阴性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和内镜资料,以及ESD后4周、8周的溃疡大小、分期及瘢痕愈合率。[结果]对ESD后8周溃疡愈合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术前长期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病变部位、局部合并溃疡或瘢痕、伴有Hp感染、术后创面大小与溃疡瘢痕愈合显著相关;随后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仅术后创面大小、伴有Hp感染与溃疡瘢痕愈合显著负相关(P<0.05)。ESD后4周时,Hp阴性组的溃疡面积显著小于Hp阳性组(P<0.05);Hp阴性组的S1期愈合率高于Hp阳性组,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SD后8周时,Hp阴性组的溃疡面积显著小于Hp阳性患者,而且S1期瘢痕愈合率显著高于Hp阳性组(P<0.05)。进一步对不同时间的溃疡分期进行分析,术后4周、8周Hp阴性组的的整体溃疡愈合质量均显著高于同期Hp阳性组(P<0.05)。[结论]Hp感染是胃黏膜病变ESD后溃疡愈合的危险因素,而且影响了ESD后医源性溃疡的愈合速度和愈合质量。
- 刘建强王蓉李达周王雯张志坚林克荣江传燊李海涛
- 关键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瘢痕愈合
- 粪便Alu序列的检测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 2011年
- 目的检测胰腺癌患者粪便Alu序列表达量,探讨其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41例胰腺癌、27例慢性胰腺炎及23例健康者的粪便样本,采用酚一氯仿方法抽提粪便中基因组DNA,应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Alu重复序列的表达量。结果胰腺癌、慢性胰腺炎、正常健康者粪便Alu重复序列表达量分别为(5.17±0.99)、(3.79±0.94)、(0.28±0.35)ng/g,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通过接受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胰腺癌的曲线下面积为74.8%,95%可信度为0.661~0.835,诊断胰腺癌的敏感性为75.6%,特异性为67.1%。结论胰腺癌患者粪便Alu序列表达量显著增加,对胰腺癌的诊断可能有一定价值。
- 任艳高军王小玮刘建强顾俊骏金晶龚燕芳李兆申
- 关键词:胰腺肿瘤实时定量PCR粪便
- 新型Barrett食管、食管腺癌动物模型的建立及环氧合酶-2对其发生的影响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建立新型安全的Barrett食管(BE)及食管腺癌(EA)动物模型,并探讨环氧合酶-2(COX-2)表达在BE、EA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150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铁剂组、反流组、反流铁剂组,后两组行手术造成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铁剂组、反流铁剂组大鼠腹腔注射右旋糖酐铁(5mg/kg,每周2次,共22周)。术后8周每组各处死5只,24周后全部处死,取得食管标本进行组织形态学研究观察大鼠食管BE及EA的发生情况,应用SP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OX-2的表达。结果:对照组与铁剂组未发生BE和EA,反流铁剂组BE、异型增生及EA的发生率高于反流组(P<0.05)。反流铁剂组COX-2表达阳性率及阳性程度高于其他组(P<0.05)。COX-2在肿瘤中表达最高,异型增生中次之,正常黏膜表达最低。结论:应用手术致食管反流并注射铁剂的方法制作大鼠BE及EA模型成功率高,安全性好。COX-2表达的增加可能与BE及EA的发生发展有关。
- 张冬梅王雯王蓉李达周刘建强
- 关键词:BARRETT食管腺癌食管胃食管反流环氧水解酶类
- 125I粒子种植联合化疗对晚期肿瘤的疗效
- 目的:评价125I粒子种植联合吉西他滨化疗对不能手术的晚期胰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分析132例未手术的晚期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用Kaplan-Meier法分析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
结...
- 高军刘建强黄浩杰王卫卫金震东李兆申
- 关键词:胰腺癌化疗
- 文献传递
- 血浆miR-21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1
- 2011年
- 目的:评价血浆miR-21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探究新的胰腺癌诊断标志物.方法:对45例胰腺癌患者、45例慢性胰腺炎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的血标本进行血浆RNA抽提,并进行miR-21的实时PCR检测,分析血浆miR-21相对表达量与临床特征的关系,评估血浆miR-21对胰腺癌的诊断效能.结果:miR-21在胰腺癌患者血浆中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慢性胰腺炎患者及正常对照组(4.7±4.6vs1.0±2.9,-0.2±1.8;均P<0.01),胰腺癌患者血浆miR-21水平与肿瘤最大直径和TNM分期无显著相关性.经Logistic回归及ROC曲线分析,miR-21对在胰腺癌患者和正常对照中诊断胰腺癌的AUC为0.868(95%CI:0.788-0.948),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7.8%和66.7%;在胰腺癌患者和慢性胰腺炎中诊断胰腺癌的AUC为0.757(95%CI:0.659-0.855),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6.7%和71.7%;在3组人群中诊断胰腺癌的AUC为0.801(95%CI:0.721-0.882),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1.1%和69.3%.结论:血浆miR-21可能成为新的胰腺癌分子诊断标志物.
- 刘建强高军任艳王小玮王卫卫路华
- 关键词:胰腺癌
- 替加色罗对肝硬化大鼠肠传输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研究替加色罗对肝硬化大鼠肠道传输功能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24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肝硬化模型组、肝硬化替加色罗组和正常对照组,采用葡聚糖蓝-2000为胃肠内标记物,观察大鼠肠道传输的变化,同时放射免疫测定大鼠血浆:肠道组织中胃动素(MTL)、血管活性肠肽(VIP)及P物质(SP)含量的变化,乙酰胆碱酯酶(Ache)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肝硬化大鼠小肠肌间神经丛胆碱能神经的变化,并对其分布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模型组大鼠小肠动力显著减弱(P<0.01),血浆及空肠组织中MTL、VIP的含量明显增加,SP的含量则显著减少(P<0.01),小肠肌间神经丛胆碱能神经的分布明显减少(P<0.01);肝硬化替加色罗组大鼠小肠动力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血浆及空肠组织中MTL、VIP的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无明显差异,SP的含量及肠肌间神经丛胆碱能神经的分布则与肝硬化模型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替加色罗对肝硬化大鼠小肠运动功能减退有明显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SP及肌间神经丛胆碱能神经的分布变化有关,而MTL、VIP可能未参与其作用。
- 朱金照张志坚刘建强
- 关键词:肝硬化肠道动力胃肠激素乙酰胆碱酯酶替加色罗
- 青年患者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术后胰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 探讨青年患者行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术(EPBD)后发生胰腺炎(PEP)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57例行EPBD取石的青年患者的临床及内镜资料,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青年患者发生PEP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357例患者中29例(8.1%)发生PEP,其发生与女性,血清总胆红素、AST、γ-GT水平,胆管结石大小,插管次数,导丝进入胰管次数,球囊扩张直径及球囊扩张时间均有关,而与患者年龄,结石数量,EPBD术前是否行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胰管支架置入等无显著相关性.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女性、胆红素<17.1 μmol/L、插管>10次、导丝进入胰管>3次、球囊扩张直径≥15 mm、球囊扩张时间≥3 min与EPBD术后并发PEP显著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女性、胆红素<17.1 μmol/L、球囊扩张时间≥3min是EPBD术后并发PEP的危险因素.结论 女性、术前黄疸阴性、球囊扩张时间≥3 min是行EPBD术青年患者发生PEP的危险因素.对于术前无黄疸的女性青年患者应尽量避免大球囊长时间扩张。
- 刘建强李达周张志坚王雯林克荣江传燊李海涛林五连
- 关键词:胰胆管造影术内窥镜逆行球囊扩张胰腺炎
- 新型过氧乙酸溶液消毒消化内镜的效果评价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探讨新型过氧乙酸溶液应用于消化内镜消毒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消化内镜40条分成两组,每组胃镜和肠镜各10条,观察组接受新型过氧乙酸溶液消毒10min,对照组接受常规2%戊二醛溶液消毒10min,比较两组消毒合格率,评价新型过氧乙酸溶液消毒的有效性。有效性获得证实后,再选择消化内镜80条分成四组,每组胃镜和肠镜各10条,分别接受新型过氧乙酸溶液消毒2rain、3min、4min和5min,比较消毒合格率,探讨新型过氧乙酸溶液消毒的高效性。结果对照组胃镜消毒合格率为100%(10/10),肠镜消毒合格率为90%(9/10),消毒后胃镜和肠镜均能检出菌落;观察组胃镜和肠镜消毒合格率均为100%,且消毒后胃镜和肠镜均不再检出菌落,明显优于对照组。新型过氧乙酸溶液消毒3min组、4min组和5min组胃镜消毒合格率均为100%(10/10),明显高于2min组的30%(3/10)(P〈0.05),但3min组仍可检出菌落;2min组肠镜消毒均不合格,4min组和5min组肠镜消毒合格率均为100%,明显高于3min的80%(8/10)(P〈0.05),但4min组仍可检出菌落。结论新型过氧乙酸溶液可用于临床消化内镜的消毒,较2%戊二醛溶液更符合消化内镜高水平消毒的要求。
- 吴仁培方爱乔刘建强李兆申叶斌
- 关键词:内窥镜检查消毒过氧乙酸戊二醛
- 96例临床晚期胰腺癌生存相关因素分析
- 目的:评价不能手术的晚期胰腺癌患者的综合治疗效果,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临床分期Ⅲ、Ⅳ期的晚期胰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资料、治疗方案、随访资料,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生存率多因素分析...
- 刘建强高军黄浩杰王卫卫李兆申
- 关键词:胰腺癌预后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