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宏

作品数:6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前胶原
  • 2篇前肽
  • 2篇细胞
  • 2篇胶原
  • 2篇NP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 1篇影像学检查
  • 1篇再灌注
  • 1篇认知疗法
  • 1篇乳癌
  • 1篇乳癌诊断
  • 1篇乳腺
  • 1篇乳腺肿
  • 1篇乳腺肿瘤
  • 1篇帕罗西汀
  • 1篇缺血
  • 1篇缺血再灌注

机构

  • 5篇青岛市精神卫...
  • 2篇青岛市市立医...
  • 1篇青岛大学
  • 1篇青岛市第八人...

作者

  • 6篇刘宏
  • 2篇薛龙
  • 2篇魏涛
  • 1篇郭云良
  • 1篇杨继武
  • 1篇王圣海
  • 1篇王立钢
  • 1篇秦玉奎
  • 1篇高安民
  • 1篇崔维珍
  • 1篇郭秀英

传媒

  • 3篇齐鲁医学杂志
  • 1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放射免疫学杂...

年份

  • 2篇2006
  • 4篇200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PⅢNP与影像学检查在乳腺癌复发监测中的作用评价
2006年
目的:本文以影像学检查为参照,研究血清PⅢNP在乳腺癌患者复发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成功随访36例术后复发转移乳腺癌患者为对象(其中肝转移21例,骨转移10例,肺转移5例)。乳腺癌病理分期:Ⅱ期8例、Ⅲ期28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乳腺癌患者术前、术后血清PⅢNP水平及CA15—3水平。36例乳腺癌患者术后均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结果:血清PⅢNP预测复发早于影像学指标(6—9)个月,比CA15—3早3个月。结论:PⅢNP作为乳腺癌复发的熏要参考指标,术后PⅢNP水平较术前下降不明显或者持续升高,提示复发。血清PⅢNP预测复发较CA15—3及影像学早。
邹晓魏涛刘宏孙刚薛龙王启堂王梅
关键词:影像学
帕罗西汀并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惊恐障碍临床对照研究被引量:4
2005年
①目的评价帕罗西汀并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惊恐障碍的临床效果及帕罗西汀副作用。②方法将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60例惊恐障碍病人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应用帕罗西汀20mg/d,研究组同时行认知行为治疗,连续治疗6个月,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副作用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药物副作用。③结果帕罗西汀并认知行为治疗后病人SAS、HAMA评分及其因子分和减分率与单用帕罗西汀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t=2.12~7.45,P<0.05);帕罗西汀副作用轻微。④结论帕罗西汀并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惊恐障碍安全有效。
刘宏崔维珍王立钢郭秀英
关键词:惊恐帕罗西汀认知疗法
PⅢNP及CA15-3对乳癌诊断的意义
2006年
目的探讨血清Ⅲ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ⅢNP)及CA15-3对乳癌诊断的价值。方法以接受手术治疗的58例女性乳癌病人为研究对象。正常对照组为29例女性健康查体者。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正常对照及乳癌病人术前血清PⅢNP及CA15-3水平。结果各期乳癌病人血清PⅢNP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且随TNM分期期次升高,PⅢNP水平逐渐升高。与CA15-3联检可提高检测的灵敏度,而特异度未降低。结论PⅢNP与乳癌分期密切相关,PⅢNP可作为乳癌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PⅢNP与CA15-3联检,可提高乳癌诊断的灵敏度,而特异度未降低。
邹晓刘宏宋修歧魏涛薛龙王启堂王梅苏天慧
关键词:乳腺肿瘤
自杀的流行病学状况及干预被引量:5
2005年
刘宏高安民王圣海杨继武秦玉奎
关键词:自杀流行病学干预
急性期脑梗死病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低氧-复氧内皮细胞的黏附性被引量:2
2005年
①目的探讨急性期脑梗死病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与低氧-复氧(H/R)血管内皮细胞黏附性,以及抗ICAM-1单抗对其的影响。②方法培养的人类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经(或不经)H/R和抗ICAM-1单抗处理后,分别加入脑梗死病人外周血PMN并检测黏附率。③结果ECV-304经H/R处理后与脑梗死病人外周血PMN黏附率明显增高;抗ICAM-1单抗可显著抑制脑梗死病人外周血PMN与H/RECV-304黏附。④结论脑梗死病人外周血PMN活化,H/R使血管内皮细胞与PMN黏附性进一步增强;ICAM-1参与介导脑梗死后PMN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抗ICAM-1单抗可起部分阻断作用。
刘宏
关键词:中性粒细胞脑梗死细胞黏着分子
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Cyclin D1和CDK4基因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1
2005年
①目的研究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和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4(CDK4)基因表达及其与神经细胞凋亡的关系。②方法成年健康雌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4只和实验组32只,实验组再进一步分为缺血1.5h再灌注2h、6h、12h、1d、2d、3d、7d和14d亚组,每组4只。应用线栓法经左侧颈外颈内动脉插线建立SD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再灌注模型,应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技术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变化,原位杂交技术检测CyclinD1mRNA和CDK4mRNA的表达。③结果脑缺血再灌注2h脑组织即开始出现凋亡神经细胞,并于1d和2d分别在皮质区和纹状体区达高峰。神经细胞CyclinD1mRNA和CDK4mRNA的表达分别于再灌注2h和6h开始逐渐增强,并于12h和1d分别在皮质区和纹状体区达高峰,至再灌注14d降至假手术组水平。④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皮质区、纹状体区对缺血更为敏感,CyclinD1mRNA和CDK4mRNA表达可能是诱导细胞凋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刘宏郭云良
关键词:脑缺血细胞周期蛋白D1细胞周期蛋白质依赖激酶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