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东宁

作品数:42 被引量:144H指数:6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1篇医药卫生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9篇手术
  • 17篇肿瘤
  • 16篇机器人手术
  • 15篇直肠
  • 14篇肠癌
  • 12篇直肠癌
  • 12篇腔道
  • 12篇自然腔道
  • 11篇标本
  • 9篇切除
  • 9篇肠肿瘤
  • 9篇达芬奇
  • 9篇达芬奇机器人
  • 8篇直肠肿瘤
  • 8篇手术系统
  • 8篇机器人手术系...
  • 8篇腹腔
  • 8篇腹腔镜
  • 7篇直肠癌根治
  • 7篇直肠癌根治术

机构

  • 36篇南昌大学第一...
  • 11篇汕头市中心医...
  • 5篇汕头大学医学...
  • 3篇南昌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福建省肿瘤医...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厦门大学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南昌大学第四...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赣州市人民医...
  • 1篇中山大学孙逸...
  • 1篇赣南医学院第...
  • 1篇井岗山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重庆大学附属...

作者

  • 42篇刘东宁
  • 27篇李太原
  • 10篇何鹏辉
  • 9篇江群广
  • 9篇唐城
  • 6篇韩智敏
  • 5篇李学东
  • 5篇刘志礼
  • 4篇张震宇
  • 4篇舒勇
  • 3篇曹凯
  • 2篇邱雪立
  • 2篇郑创义
  • 2篇刘先明
  • 2篇黄山虎
  • 2篇邹震
  • 2篇邱华
  • 2篇时军
  • 1篇汤庆超
  • 1篇蔡建春

传媒

  • 7篇中华结直肠疾...
  • 6篇中华胃肠外科...
  • 4篇中华消化外科...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3篇中华腔镜外科...
  • 2篇江西医学院学...
  • 2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江西医药
  • 1篇中华手外科杂...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实用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腹腔镜外科杂...
  • 1篇临床医药实践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华普外科手...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中国临床新医...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3
  • 7篇2022
  • 2篇2021
  • 5篇2020
  • 4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4
  • 7篇2009
  • 1篇2008
  • 5篇2007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腹部无辅助切口经肛门取标本的机器人高位直肠癌根治术一例报道(CRC-NOSESⅣ式)被引量:3
2020年
微创始终是外科治疗的追求目标,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理念的提出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热议,目前在国内得到广泛运用。腹部无辅助切口经直肠拖出标本的机器人高位直肠癌根治术(CRC-NOSESⅣ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其术后恢复快,腹部无辅助切口,避免了患者的心理创伤和负担。创新性达芬奇机器人系统克服了许多传统腹腔镜的操作局限,在直肠癌根治术中可能具有许多潜在的优势。
朱伟权刘东宁唐和春罗瑞何鹏辉温祥琼唐城李太原
关键词: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
三七总皂甙通过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信号通路促进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向神经样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被引量:3
2009年
背景:三七总皂甙对骨髓基质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的效应及相关信号通路目前尚不明确。目的: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信号通路对三七总皂甙调节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向神经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8-05/10在汕头大学医学院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完成。材料:4-6周龄雄性SD大鼠9只,由汕头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三七总皂甙为,一两梧州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产品,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的抑制剂PD98059为CellSignalingTech公司产品。方法:全骨髓法体外分离纯化大鼠骨麓基质细胞,取传至第3代细胞进行诱导分化,设立3组:单纯诱导组向培养液中加入10u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预诱导24h后全量换为正式诱导液(含10P-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DMSO、200μmol/L丁羟回醚的α-MEM培养基),每24h半量换诱导液1次;三七总皂甙组向预诱导液和正式诱导液内加入终浓度100mg/L三七总皂甙;PD98059组在三七总皂甙组培养液基础上加入10μmol/LPD98059。主要观察指标:细胞形态学观察,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鉴定细胞Nestin的表达。结果:诱导6h后,少数细胞呈锥形,细胞突起增多伸长,类似神经元,继续诱导培养后细胞突起增多,突起相互连接成网状。与单纯诱导组、PD98059组比较,诱导6,12,24h三七总皂甙组细胞均明显增殖(P〈005),且随诱导时间延长呈递增趋势(P〈0.05):单纯诱导组、PD98059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与单纯诱导组比较,诱导24h后三七总皂甙组Nestin阳性率明显升高(P〈0.05),PD98059组Nestin阳性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三七总皂甙可以促进骨髓基质细胞的神经分化和分化后增殖,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的特异性抑制�
张震宇曾艳李学东刘东宁
关键词:三七总皂甙骨髓基质细胞
高频超声在闭合性尺神经病变中的应用
2009年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闭合性尺神经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对27例单侧闭合性尺神经病变患者行患侧和健侧相同节段水平尺神经高频超声多谱勒扫描,观察其声像图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正常外周神经纵切面超声表现为中等条索状,内有线性平行回声,横切面呈圆形,内有点状回声。每1种病变都具有相应的声像图特征。16例尺神经卡压性病变可见内部低回声改变,外膜回声增强;6例尺神经粘连可见束状回声模糊不清;5例尺神经肿瘤病变,可清晰显示肿瘤与神经的关系。结论高频多谱勒超声对闭合性尺神经病变的诊断和术式选择有重要指导意义。
刘东宁郑创义刘志礼李学东韩智敏邱雪立
关键词:高频超声周围神经
腹部无辅助切口经肛门外翻切除标本的机器人低位直肠癌根治术(NOSES Ⅰ式)一例报道被引量:3
2020年
报道并分析一例行腹部无辅助切口经肛门外翻切除标本(NOSES Ⅰ式)的机器人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的病例,并对机器人NOSES手术的可行性、优势及适应证进行讨论。
唐和春刘东宁朱伟权罗瑞何鹏辉李太原
关键词:直肠肿瘤
大隐静脉-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大隐静脉-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2002年5月-2006年1月,对26例踝关节周围及足背软组织缺损患者行大隐静脉-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术。皮瓣面积最大为14cm×7cm,最小为6.5cm×5.5cm,平均9.3cm×6.1cm;蒂长3~7cm,蒂宽3~4cm,表面均保留1.5~2cm宽的皮桥行明道转移。结果25例皮瓣成活,随访6~18个月,皮瓣质地满意;1例皮肤坏死,但皮下组织部分存活。经游离皮片移植后创面愈合良好。结论大隐静脉-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下肢远端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良好方法。
刘东宁韩智敏曹凯刘志礼刘先明安洪
关键词:外科皮瓣隐静脉周围神经软组织损伤
完全机器人与机器人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疗效对比被引量:2
2018年
2002年.Weber等首次使用机器人手术系统成功开展右半结肠切除术。至今,机器人手术系统已经应用于结直肠良、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机器人右半结肠切除术有全机器人和机器人辅助两种手术方式.但目前国内缺乏完全机器人与机器人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对比的相关研究。
刘东宁何鹏辉唐博唐城江群广李太原
关键词:结肠肿瘤机器人手术右半结肠切除术
逆行隐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的动态界限研究
2009年
目的研究测定逆行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动态界限。方法采用新鲜成人下肢标本12例,设计制作超大面积逆行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模型,经股动脉将美蓝以平均动脉压进行灌注,测量并记录其染色面积和形态,然后根据观测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皮瓣染色面积在15min左右达到稳定;染色的皮瓣图形不规则,呈多样性,大致是皮瓣远近端窄,中间偏近处宽;皮瓣长径平均13.375cm,横径平均8.633cm。结论该方法较为客观、精确地描述了逆行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动态界限。
韩智敏刘东宁舒勇夏小莲曹凯刘志礼
关键词:外科小腿皮瓣皮神经
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机器人手术系统直肠癌手术的质量控制被引量:1
2023年
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机器人手术系统(以下简称“机器人”)直肠癌手术开展近10年,技术已进入成熟期,其健康有序、科学规范地开展需要系统、严格和全程的质量控制。笔者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团队实践经验,从术前、术中和术后的质量控制,手术医师培训和资质的质量控制等方面阐述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机器人”直肠癌手术的质量控制要点,旨在为更加安全地开展并推广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机器人”直肠癌手术提供参考。
刘东宁余宏鑫李太原
关键词:直肠肿瘤机器人手术
自体髂骨植骨带锁钢板内固定材料置入并一期前后路减压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12例:临床资料回顾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严重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单纯前路或后路手术都有其局限性。观察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并自体髂骨植骨及带锁钢板内固定材料置入在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4-11/2006-12本院12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均采用一期前后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带锁钢板内固定联合手术。其中男9例,女性3例,年龄49~75岁;3节段受累9例,4节段受累3例(突出节段分布:C3~66例,C4~73例,C3~73例)。全部病例进行临床随访,患者均对本试验知情同意。采用mJOA评分标准对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评定;术前颈椎侧位片测量,以D值(C4椎体后下缘到齿突后缘与C7椎体后下缘连线的垂直距离)评价颈椎(C2~7)弧度;根据颈椎伸屈动态侧位片C2和C7椎体后缘切线相交所成的夹角之和评价颈椎(C2~7)活动范围。主要以电话随访和问卷填写的方式,分别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颈椎弧度、活动范围及术后并发症等进行随访观察。结果:①12例患者全部得到随访,术后随访时间6~28个月,平均(16±6)个月。②所有植骨均获得骨性愈合;疗效结果中优4例(33.3%);良6例(50%);无效2例(16.7%);颈椎D值术前(3.9±1.4)mm,术后即刻(8.5±1.7)mm,随访时(8.1±2.5)mm。术前与术后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后与随访时差异无显著性(P=0.251);颈椎活动范围术前(36.3±4.0)°,随访时(10.6±2.7)°,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③术后C5神经根麻痹1例,为感觉及运动混合型,8个月随访时,感觉功能恢复,肩关节外展肌力从术后Ⅱ级恢复至Ⅳ级;1例术后6个月出现"S"畸形而再次压迫脊髓,神经功能改善停滞,目前处于随访中。结论:一期前后路手术并自体髂骨植骨及带锁钢板内固定材料置入减压充分、彻底,而且前路手术能重建颈椎稳定性,恢复颈椎生理前凸和椎间高度,并且后路减压术又能预防相邻颈椎退变引起的
刘志礼刘东宁韩智敏刘先明黄山虎舒勇
关键词: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椎板成形术
机器人辅助与腹腔镜辅助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疗效比较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18
2020年
目的比较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与腹腔镜手术的短期和中长期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前瞻性纳入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结直肠外科拟行根治性手术的130例中低位直肠腺癌患者(入组标准:年龄>18岁,≤80岁;结肠镜活检病理确诊为直肠腺癌;肿瘤距离肛缘≤12 cm;无远处转移;经检查为cT1~3N0~1或新辅助放化疗后ycT1~3;适合接受腹腔镜和机器人手术),根据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字的方法将纳入患者随机分为机器人手术组(66例)和腹腔镜手术组(64例),分别接受机器人手术和腹腔镜手术,收集所有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短期和中长期疗效。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法并绘制生存曲线,组间差异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机器人手术组1例患者术后病理结果证实为直肠腺瘤后被剔除。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患者。两组手术方式、预防性造口、手术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流质时间、拔除导尿管时间、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腹腔镜手术组相比,机器人手术组术中出血量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3.4±49.7)ml比(119.1±65.7)ml,t=-4.461,P<0.001];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8%(7/65)比12.5%(8/64),χ^2=4.342,P=0.720]。机器人手术组和腹腔镜手术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15.7±6.2)枚和(13.8±6.1)枚,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24,P=0.087)。两组患者术后标本肿瘤长径、肿瘤上下切缘距离、全直肠系膜切除完整性分级、阳性淋巴结数目、术后病理分期以及肿瘤分化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标本远侧切缘均为阴性,机器人手术组有1例患者环周切缘为阳性。两�
唐博高庚妹邹震刘东宁唐城江群广雷雄李太原
关键词:腹腔镜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