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万里

作品数:14 被引量:93H指数:6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卫生局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9篇对氧磷
  • 8篇糖尿
  • 8篇糖尿病
  • 7篇对氧磷酯酶
  • 7篇基因
  • 5篇对氧磷酯酶-...
  • 5篇多态
  • 5篇多态性
  • 5篇老年
  • 5篇老年人2型糖...
  • 4篇脂蛋白
  • 3篇低密度脂蛋白
  • 3篇肾病
  • 3篇糖尿病肾病
  • 3篇老年人
  • 3篇基因多态性
  • 3篇2型糖尿
  • 3篇2型糖尿病
  • 2篇蛋白
  • 2篇对氧磷酯酶1

机构

  • 12篇重庆医科大学
  • 8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重庆市第三人...

作者

  • 14篇刘万里
  • 10篇曾昭淳
  • 6篇曾繁荣
  • 5篇蒲霞
  • 4篇柯细松
  • 3篇张革
  • 2篇邓华聪
  • 2篇康格非
  • 2篇王红漫
  • 1篇贺福初
  • 1篇陆应麟
  • 1篇邱宗荫
  • 1篇王红漫
  • 1篇蒋代凤
  • 1篇邓国兰
  • 1篇何全

传媒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内分泌代...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国外医学(临...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老年医学与保...
  • 1篇中国检验医学...
  • 1篇第七届全国老...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 3篇2002
  • 5篇2001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对氧磷酯酶-l与老年人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
目的探讨血清对氧磷酯酶-1(PON-1)活性与老年人2型糖尿病(DM)并发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靠法血清PON-1活性用酚乙酸酯为底物测定。
曾繁荣蒲霞曾昭淳刘万里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对氧磷酯酶PON老年人
文献传递
IL-18促进肺癌细胞转移的功能鉴定被引量:9
2003年
目的 探讨IL 18是否具有促进肺癌细胞转移的功能以及通过何种途径发挥作用。方法 以人肺巨细胞癌高、低转移株为肿瘤转移的研究模型 ,采用Westernblot和半定量RT PCR结合Northernblot法检测IL 18蛋白或mRNA在肺巨细胞癌高、低转移株的差异表达 ;随后采用基因转染技术将IL 18的正义或反义表达质粒分别转染肺巨细胞癌低或高转移株 ,比较IL 18稳定转染细胞转移表型的改变。采用MICS系统检测稳定转染细胞体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改变 ,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稳定转染细胞转移表型相关指标的改变 ,从而确定IL 18通过何种途径促进肺癌细胞转移。结果由于IL 18蛋白和mRNA仅在肺巨细胞癌高转移株检测到 ,因此 ,将IL 18正义表达质粒转染肺巨细胞癌低转移株后 ,可检测到IL 18融合蛋白的表达 ,且稳定转染细胞出现了细胞体外迁移能力的显著上调和上皮细胞间黏附分子E cadherin蛋白的显著下调 ;相反 ,将IL 18反义表达质粒转染肺巨细胞癌高转移株后 ,可检测到内源性IL 18蛋白和mRNA水平的下调 ,且稳定转染细胞出现了细胞体外侵袭能力的显著下调和E cadherin蛋白的显著上调。结论 IL 18可能通过抑制上皮细胞间黏附分子E cadherin蛋白的表达来促进肺癌细胞的转移。
蒋代凤刘万里陆应麟邱宗荫贺福初
关键词:肺癌肿瘤转移白细胞介素-18基因转染E-CADHERIN蛋白
对氧磷酯酶-1与老年人2型糖尿病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探讨血清对氧磷酯酶-1(PON-1)活性、基因Glu-Arg192位多态性与老年人2型糖尿病(DM)及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用酚乙酸酯为底物测定血清PON-1活性;用多聚酶链限制片段多态件反应技术对老年2型DM各组及健康老年人的PON-1基因192位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老年单纯2型DM组PON-1活性为(98.32±21.68)kU/L,比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13.29±19.74)kU/L,P<0.01〕,老年2型DM合并大、微血管病变组PON-1活性分别为(73.18±13.00)和(74.02±15.13)kU/L,比老年单纯2型DM组显著降低对(P<0.01)。重庆市老年居民PON-1基因192位A、B等位基因频率在健康对照组为0.44、0.56,老年人单纯2型DM组及大、微血管病变组为0.43、0.57,0.33、0.67和0.38、0.62,老年人2型DM各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ON-1、AA、AB、BB基因到分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PON-1活性在老年2型DM及共发血管病变患者中均显著降低,提示PON-1活性的降低参与了DM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重庆市老年居民PON-1基因192位B等位基因与老年人2型DM及2型DM并发血管病变无明显关系。
蒲霞曾繁荣曾昭淳刘万里柯细松
关键词:老年人2型糖尿病对氧磷酯酶-1基因多态性
对氧磷酸酯酶-1Glu-Arg192位多态性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被引量:7
2001年
目的 :探讨对氧磷酸酯酶 - 1(PON- 1)基因 Glu- Arg192位多态性、血清 PON- 1活性与冠心病的关系。  方法 :用多聚酶链限制片段多态性反应技术对 12 3例冠心病 (CHD)患者 (CHD组 )及 110例正常人 (正常对照组 )的PON- 1192位进行基因分型 ,用酚乙酸酯为底物测定血清 PON- 1活性。  结果 :重庆居民 PON- 1基因 192 A、B等位基因频率在正常对照组为 0 .43、0 .5 7,CHD组为 0 .40、0 .6 0。 CHD组的PON- 1AA、AB、BB基因型的构成比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正常对照组 3种基因型之间血脂无显著相关 (P>0 .0 5 ) ,CHD组的 PON- 1活性 (75 .6± 2 3.5 KU/ L )比正常对照组 (10 8.4± 18.3 KU/ L )显著下降 (P<0 .0 1)。  结论 :重庆居民 PON- 1192 B等位基因与 CHD无关 ,血清 PON- 1活性与 CHD有一定的关系。
刘万里曾昭淳何全张革邓国兰
关键词:冠心病基因多态性高密度脂蛋白
对氧磷酸酯酶1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1年
对氧磷酸酯酶 1( paraoxonase 1,PON1)是由肝脏合成的 44kD糖蛋白 ,与apoAⅠ紧密结合并固定于HDL颗粒上 ,是一种钙离子依赖性磷酸酯酶。PON1能够阻止脂质过氧化物的生成 ,抑制LDL氧化 ,并能水解氧化性LDL(ox LDL)。PON1酶活性在氧化性脂蛋白增多性疾病如冠心病 (CHD)、2型糖尿病并发大血管病变等疾病中显著下降。PON1基因在 5 4位出现M /L和 192位出现A/B等位基因多态性 ,其B等位基因与L等位基因可能是冠心病及
刘万里曾昭淳康格非
关键词:酶活性基因多态性冠心病
侵染检测技术
2001年
刘万里康格非
关键词:单核苷酸基因突变
人内皮抑素cDNA克隆和初步表达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克隆人内皮抑素基因, 获得初步表达产物,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方法:用RT-PCR方法从中国汉族人正常肝组织扩增出内皮抑素cDNA,T/A插入pUCm-T载体,测序,再插入表达载体 pKPL-3a,转化大肠杆菌 POP2136,42℃诱导表达,SDS-PAGE分析表达蛋白。结果:中国人内皮抑素cDNA开放阅读框架全长552bp,编码184个氨基酸, 其85位谷氨酸和98位天冬氨酸密码子的第三位碱基出现改变,但编码的氨基酸不变。结论:构建了中国人内皮抑素的克隆载体和表达载体,初步表达了约20kD人重组内皮抑素。
张革曾昭淳刘万里
关键词:人内皮抑素分子克隆基因表达CDNA
对氧磷酯酶-1对内皮和血小板功能的影响以及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对氧酸酯酶-1(PON1)在2型糖尿病(DM) 中与内皮细胞和血小板功能的关系及对糖尿病肾病(DM)的发生和发展的影响.方法:用酚乙酸酯为底物的速率法测定了91例2型DM患者血清的PON1以及用ELISA法测定...
王红漫邓华聪刘万里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对氧磷酯酶
文献传递
对氧磷酯酶-1与老年人2型糖尿病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血清对氧磷酯酶-1(PON-1)活性、基因Glu-Arg192位多态性与老年人2型糖尿病(DM)及并发症的关系。方法用酚乙酸酯为底物测定血清PON-1活性;用多聚酶链限制片段多态性反应技术对老年人2型DM各组及健...
曾繁荣蒲霞曾昭淳刘万里柯细松
关键词:多态性老年人对氧磷酯酶PON
文献传递
对氧磷脂酶-1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在2型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被引量:44
2002年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 (DM)对氧磷脂酶 1(PON 1)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ox LDL)与内皮细胞和血小板功能的关系 ,以及对糖尿病肾病 (DN)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 用酚乙酸酯为底物的速率法测定 91例 2型DM患者血清PON 1,用ELISA法测定ox LDL ,同时测定血清一氧化氮 (NO)、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VWF)及血浆颗粒膜蛋白 (GMP 14 0 ) ,并与正常人作对照。以 2 4h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将DM患者分成三组。结果 血清PON 1活性在 2型DM三组中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 <0 0 1) ,血浆ox LDL浓度则显著升高 (P <0 0 1) ,二者在DM三组之间的差别有显著性 (P <0 0 5 )。PON 1与尿白蛋白呈显著性负相关 (P <0 0 1) ,ox LDL则与之呈显著性正相关 (P <0 0 1) ,二者之间呈负相关 (P <0 0 1)。PON 1与血NO呈正相关 ,与GMP 14 0呈显著负相关 ;ox LDL与血NO呈负相关 ,与VWF、GMP 14 0呈正相关。经Logistic回归分析 ,提示ox LDL是DN的危险因子。结论 DM的高血糖和脂代谢紊乱造成的PON 1酶活性下降以及脂质过氧化物的堆积 ,使内皮细胞的完整性及功能受损 ,同时血小板的活化程度明显增强。它们的共同作用与DN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王红漫邓华聪刘万里
关键词:脂蛋白类LDL糖尿病肾病对氧磷脂酶1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