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松

作品数:9 被引量:539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攀登计划“九五”国家攀登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太阳黑子
  • 3篇气候
  • 2篇地球
  • 2篇太阳活动
  • 2篇青藏
  • 2篇青藏高原
  • 2篇降水
  • 1篇地球自转
  • 1篇地热涡
  • 1篇地下热流
  • 1篇地震
  • 1篇新证据
  • 1篇亚洲季风
  • 1篇雨带
  • 1篇天文因素
  • 1篇天文因子
  • 1篇突变
  • 1篇年代际
  • 1篇年代际振荡
  • 1篇启动区

机构

  • 9篇中国科学院
  • 1篇甘肃省气象局
  • 1篇中国气象局兰...
  • 1篇台湾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科学院地...

作者

  • 9篇冯松
  • 7篇汤懋苍
  • 2篇王冬梅
  • 1篇李文华
  • 1篇董安祥
  • 1篇张莉
  • 1篇高晓清
  • 1篇柳中明
  • 1篇马柱国
  • 1篇白重瑗
  • 1篇张存杰
  • 1篇蔡英
  • 1篇钟大赉

传媒

  • 3篇高原气象
  • 2篇气象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热带气象学报

年份

  • 1篇2002
  • 1篇1999
  • 6篇1998
  • 1篇199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500年来中国东部雨带的南北摆动被引量:6
2002年
研究表明 ,在世纪时间尺度上 ,14 70年以来 ,在 10 8°E以东、4 0°N以南的中国东部发生了 7次多雨和 7次少雨过程 ,它们都最先从中国北方开始 ,然后是江淮地区 ,华南地区出现最迟。中国温度高时 ,多雨区偏南 ,温度低时 ,多雨区偏北。中国多雨区自北向南的位相差异可能与Hadley环流的变化有关。
董安祥冯松张存杰
关键词:雨带温度长江流域干旱大气环流降水变化
青藏高原是我国气候变化启动区的新证据被引量:380
1998年
研究表明 ,1980年以来开始的新暖期和 1955年以来 10年尺度的温度波动都是高原东南部的林芝、波密等站最先开始出现 ,然后逐渐向东向北传播 .我国东部比高原东南部要晚 4~ 8a .近 6 0 0a.来的 3次冷期和 3次暖期都是青藏高原出现最早 ,其次是祁连山 ,继而是我国东部 .高原百年尺度的冷暖变化比我国东部要早 10~ 6 0a .一些事实表明 ,从岩石圈中去寻找百年以下气候变化“启动区”的原因 ,可能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
冯松汤懋苍王冬梅
关键词:青藏高原启动区气候变化
亚洲季风年代际振荡及与天文因子的相关被引量:21
1999年
主要通过滑动t检验方法和相关统计,分析了近50年来南亚季风、东亚季风以及高原季风的相互关系,并对其与太阳黑子周期长度(SCL)和地球自转速度(Δω)的关系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三种亚洲季风虽然在年际变化上相关不好,但在年代际变化上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亚洲季风的年代际变化与SCL和Δω均相关很好,其中以与Δω关系最好,且Δω的变化超前亚洲季风的变化。对日地因子的短期变化如何影响亚洲季风年代际振荡提出了初步看法。
卫捷汤懋苍冯松冯松
关键词:亚洲季风年代际振荡季风
2500多年来的太阳活动与温度变化被引量:31
1997年
利用Schove推算出的2500多年太阳黑子极值出现的年份得到了2500多年来的太阳黑子周期长度,将其与北半球部分地区温度对比,发现太阳黑子周期长时北半球温度低,太阳黑子周期短时北半球温度高;快周期持续时间越长暖期持续时间也越长,反之亦然。最后,利用太阳黑子周期长度和万年尺度的温度变化趋势拟合了2500多年来的温度变化,它与我国温度和极区温度有一定的可比性。
冯松汤懋苍
关键词:太阳黑子温度变化太阳活动
1980~1994年台湾海峡两岸的地热涡与降水季度预报初探被引量:5
1998年
利用1980~1994年大陆3.2m深度和台湾3.0m深度的地温资料,分析了15a来的逐季地气图,统计了台湾海峡两岸的地热涡活动,发现平均每季有1个地热涡活动,其水平尺度比大陆内部的地热涡要小,生命史也要短,进入台湾地区的地热涡绝大多数是从西方和北方进入,其移动速度比大陆内部的要快得多。90%以上的地热涡在同期有多雨区与其对应,热涡中心与多雨中心相距在100km以内者占68%。最后给出了一个季度降水的定性预测方案,其步骤为:预报地热涡的中心位置、强度和水平尺度;推算降水正距平区的水平尺度、中心位置和强度;根据本区发生的地震等情况进行预报订正。
汤懋苍柳中明高晓清冯松
关键词:地热涡季度降水预测地震
本世纪青藏高原气候的三次突变及与天文因素的相关被引量:83
1998年
用给出的划分气候阶段的标准对本世纪高原的气温、降水和季风的阶段性变化进行了分析,发现本世纪高原气候在20年代初、50~60年代和80年代初发生了三次突变,与北半球的气候变化一致。高原气温突升数年后我国和北半球温度突升,接着高原季风增强,高原“季风多雨区”变湿,“季风少雨区”变干,反之则相反。进一步分析表明,地球自转速度和太阳黑子周期长度的变化对高原及北半球本世纪气候的突变和阶段性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汤懋苍白重瑗冯松蔡英
关键词:青藏高原气候突变地球自转太阳黑子
太阳活动百年尺度的跃变与气候跃变的相关分析被引量:15
1998年
讨论了2500多年来太阳黑子周期长度(SCL)的跃变特征,发现在百年尺度上SCL基本在平均值附近变化,而其变率则存在明显的跃变现象,当SCL的变率增大时,气候随之发生冷跃变,反之,则发生暖跃变。小冰期时,太阳活动弱且不稳定,与地球气候冷且不稳定具有同时性。
冯松汤懋苍
关键词:太阳黑子气候跃变
TOGA-COARE强化期(IOP)西太平洋热带海域的热通量特征被引量:5
1998年
利用TOGA-COARE强化期(IOP)“实验3”号科学考察船所取得的表面气象和探空资料,对考察期间的热通量进行详尽的分析和计算,特别是对发生在IOP期间的两次西风爆发过程中西太平洋热带海域热通量的特征进行了重点分析,并讨论了它们与大尺度环流及其中高纬度环流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其它天气过程相比,在西风爆发过程中,海洋向大气输送的感热和潜热最大,其形成原因与北半球的越赤道气流有重要关系。不同的天气过程热量输送也不同。
马柱国冯松王冬梅
关键词:感热通量潜热通量热通量
雅鲁藏布江“大峡弯”是地球“热点”的证据被引量:38
1998年
首先从应用的角度给出了“热点”的定义 .再从固体地球物理方面指出大峡弯是一个“高温、低密、低磁、负重力、多地震、强构造运动”地区 .根据已有资料初步定出了“热点”中心位置 ,发现各气象站 1月份的地气温差 (ΔT)与距热点中心的距离呈反比 .利用地表面能量平衡方程计算得到“热点”中心的地下热流强度可达 2 5W /m2 .最后指出 ,此“热点”区是全球降水最多、热带森林纬度最高的地区 ,也是气候变化的“启动区” .
汤懋苍钟大赉李文华冯松
关键词:地下热流地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