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兰华仙

作品数:14 被引量:29H指数:4
供职机构: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局科研基金温州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温州市医药卫生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心室
  • 7篇右心
  • 7篇右心室
  • 6篇流出道
  • 5篇综合征
  • 5篇消融
  • 4篇电张调整性T...
  • 4篇心电
  • 4篇心律
  • 4篇心律失常
  • 3篇单导管
  • 3篇导管消融
  • 3篇心尖
  • 3篇心尖部
  • 3篇心室流出道
  • 3篇右室
  • 3篇右室流出道
  • 3篇右心室流出道
  • 3篇射频
  • 3篇射频消融

机构

  • 12篇温州医学院附...
  • 3篇温州市第三人...

作者

  • 14篇兰华仙
  • 12篇林加锋
  • 10篇林佳选
  • 8篇季亢挺
  • 8篇陈鹏
  • 8篇杨鹏麟
  • 7篇王品晓
  • 6篇李继武
  • 2篇陈鹏
  • 2篇李嘉
  • 2篇柴俊德
  • 2篇孙海燕
  • 2篇金戈
  • 2篇殷日鹏
  • 1篇周寿英
  • 1篇王毅
  • 1篇冯湘君
  • 1篇林伟
  • 1篇韩虹
  • 1篇朱凯

传媒

  • 4篇心电学杂志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浙江医学
  • 1篇中国心脏起搏...
  • 1篇2007年浙...
  • 1篇2007年浙...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心室异常除极顺序与电张调整性T波的相关性研究
传统概念 T 波异常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 T 波改变两大类,近年来还发现另一种性质不同于上述两类的 T 波变化,Rosenbaum 等称之为电张调整性 T 波。我院1998年10月至2006年12月共收治86例持续或间歇性...
林加锋杨鹏麟林佳选兰华仙王品晓陈鹏
文献传递
不同起源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征
目的探讨不同起源右心室流出道(RVOT)室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征。方法85例RVOT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男31例、女54例,年龄15~78 (46.54±15.7)岁。其中室性心动过速(VT)12例,室性期前收缩(PVC)...
林佳选柴俊德林加锋季亢挺兰华仙李继武陈鹏杨鹏麟
文献传递
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对心脏收缩同步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 探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患者分别在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RVOT)和右心室心尖部(RVA)植入永久性心室起搏导线前后各项心功能指标是否存在差异,比较各项指标的敏感性.方法 选取SSS患者60 例,随机分为RVOT 组和RVA组,均植入DDD永久性起搏器.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1、3、6 个月进行心电图检查,测量QRS 时限;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EF)、左右室射血前期时间延迟(PETd);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分别检测左心室16、12 节段达到最小收缩容积时间的标准偏差(Tmsv16-SD、Tmsv12-SD)及心率校正后的Tmsv16-SD/R-R、Tmsv12-SD/R-R 和左心室16 节段达到最小收缩容积时间的最大差值(Tmsv16-Dif)、心率校正后的Tmsv16-Dif/R-R 和左右心室间机械延迟(IVMD);检测血NT-proBNP.结果 与术前比较,RVOT组术后1、3、6个月QRS 及IVMD 均显著升高(P<0.01);RVA组术后1、3、6 个月QRS、IVMD、Tmsv16-SD、Tmsv12-SD、Tmsv16-SD/R-R、Tmsv12-SD/R-R、Tmsv16-dif、Tmsv16-dif/R-R 均显著升高(P<0.01),术后3、6 个月PETD 亦显著升高(P<0.01).与ROVT 组比较,术后1、3、6 个月时RVA 组IVMD、Tmsv16-SD、Tmsv12-SD、Tmsv16-SD/R-R、Tmsv12-SD/R-R Tmsv16-dif、Tmsv16-dif/R-R均明显升高(P<0.05 或0.01).结论 DDD 起搏后,无论是RVA 起搏还是RVOT起搏,均影响了心室运动的同步性;RVOT起搏对心室收缩同步性影响较RVA 小.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DDD 起搏术后患者心室运动的同步性优于传统的检测方法.
王品晓林加锋季亢挺李嘉孙海燕兰华仙金戈殷日鹏
关键词:右室流出道间隔部右室心尖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
不同部位心室预激所致电张调整性T波的比较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心室显性预激伴电张调整性T波的心电学特征。方法观察46例持续或间歇性显性预激综合征(右侧28例,左侧18例)射频导管消融后电张调整性T波的心电学特征析,并对预激程度[最大δ波时间及其百分比(最大δ波时间/同导联QRS时间×100%)]与电张调整性T波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①除右希氏束旁、右前间隔、右前壁旁道外,其他各位点预激旁道顺传阻断后,多数患者出现电张调整性T波。②右侧显性预激组最大δ波时间(62.76±5.37ms)、百分比(51.32%±4.48%)及电张调整性T波深度(-0.35±0.11mm)、持续时间(14.7±5.6天)均显著大于左侧显性预激组。③直线相关分析显示不论右侧或左侧显性预激组,其最大δ波时间和百分比与电张调整性T波的深度和持续时间呈正相关。结论左、右侧显性预激综合征的心室预激程度及其产生电张调整性T波的导联分布特征、深度、持续时间均有显著不同。
林加锋林佳选兰华仙王品晓陈鹏杨鹏麟
关键词:电张调整性T波心电描记术预激综合征
单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右心室流出道心律失常
目的探讨单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右心室流出道性心律失常患者133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82例,年龄15~78(47.91±11.7)岁。其中室性心动过速14例,室性期前收缩119例...
林加锋林佳选季亢挺兰华仙李继武陈鹏杨鹏麟
关键词: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
文献传递
健康体检人群Brugada心电图征发生率的初步调查
2011年
Brugada综合征是离子通道病的一种[1].Brugada波是Brugada综合征最具特征的临床表现,也是诊断的必要条件之一[2].Brugada综合征的流行病学调查多以Brugada心电图征作为评价指标,根据国内外的报道,Brugada综合征尤其是Brugada波在临床上并非罕见.我们通过调查健康体检人群的心电图,旨在初步了解Brugada心电图征的发生率.
韩虹王毅周寿英兰华仙林伟朱凯
关键词:健康体检人群BRUGADA综合征发生率BRUGADA波流行病学调查
单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右心室流出道心律失常
目的探讨单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RVOTA)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85例RVOTA患者,男31例、女54例,年龄15~78 (46.54±15.7)岁。其中室性心动过速(VT)12例,室性早搏(PVC)...
林加锋林佳选季亢挺兰华仙李继武陈鹏杨鹏麟
文献传递
不同起源右心室流出道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征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探讨不同起源右心室流出道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征。方法比较61例不同起源右心室流出道性室性心律失常的QRS形态和电压。结果右心室流出道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室性期前收缩心电图均呈典型左束支传导阻滞型伴心电轴右偏,并因起源不同各有特征:①前间隔性:Ⅱ、Ⅲ、aVF及V4~V6R波电压最高,Ⅰ呈QS、rs、qr或m型,r波电压低≤0.2mV;QSaVR/QSaVL比值接近1。②后间隔性:Ⅱ、Ⅲ、aVF及V4~V6R波电压较低,下壁导联R波差值增大(>0.2mV),Ⅰ呈R或M型,电压0.2~0.5mV;QSaVR/QSaVL比值明显增大(平均达2.25)。③游离壁性:Ⅱ、Ⅲ、aVF及V4~V6R波电压最低,下壁导联R波差值进一步增大(>0.3mV);Ⅱ、Ⅲ、aVF有特征性的R波顶峰或降肢切迹且其位置逐渐延迟。结论熟悉不同起源右心室流出道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征有利于在射频导管消融前初步判断其起源灶,以缩短手术时间并提高成功率。
林佳选柴俊德林加锋季亢挺兰华仙李继武陈鹏杨鹏麟
关键词:心电图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射频导管消融
右室流出道心律失常有效消融靶点的表现形式被引量:1
2010年
对153例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进行射频消融治疗,其中室性心动过速(VT)18例,室性早搏(PVCs)135例。成功率95.42%。有效消融靶点的表现形式:①激动顺序标测PVCs电位较体表心电图QRS波领先30ms以上成功率高;②起搏时QRS波形态与体表心电图PVCs的QRS波12个导联上的形态相同成功率高,且有3种特征;③放电时PVCs或VT很快消失或出现同形PVCs增多或VT持续时间延长,频率增快,随即消失。
林加锋林佳选季亢挺兰华仙李继武陈鹏杨鹏麟
关键词:电生理学
单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右心室心律失常的疗效与安全性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单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右心室室性心律失常(RVA)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至2008年5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11例患者资料,其中男41例、女70例,年龄(45.2±16.7)岁。其中右心室流出道(RVOT)室性心律失常104例[室性心动过速(VT)13例,室性早搏(PVC)91例],右心室流入道PVC7例。根据是否采用单根消融导管技术,将患者分为两组:(1)单导管组:76例,男27例、女49例,年龄(44.5±16.9)岁;RVOT-PVC62例,RVOT-VT9例,RVIT-PVC5例。(2)常规组:35例,男14例,女21例,年龄(46.7±16.5)岁;ROOT-PVC29例,RVOT-VT4例,RVIT-PVC2例。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消融术,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单导管组手术操作时间和X线曝光时间[(55.23±26.24)min和(9.93±5.32)min]较常规组[(68.37±21.83)min和(12.96±4.54)min]短(t=2.76和3.09,均P〈0.01),手术费用(12440.32±761.24)元较常规组(22119.51±1071.07)元节省(t=46.09,P〈0.1301);其近、远期成功率分别为93.42%(71/76)、97.18%(69/71)与94.29%(33/35)、96.97%(32/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其他各项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导管射频消融治疗RVA安全、有效,操作简化,节省费用。
林加锋林佳选季亢挺兰华仙李继武陈鹏杨鹏麟
关键词:电生理学右心室导管消融射频电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