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青春
- 作品数:41 被引量:284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五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吴阶平医学基金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上海市医学发展基金重点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血清抗HBc-IgM检测值对急性乙型肝炎的早期诊断价值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本研究通过比较成人急性乙型肝炎(AHB)与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CHB-AE)患者的临床特点,评估抗HBc-IgM抗体滴度值(s/co值)对急性乙型肝炎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自2008年1月至2014年3月入院的乙型肝炎患者共155例。其中124例确诊为AHB,31例为CHB-AE。收集并整理相关的临床数据,临床表现生化指标、病毒学指标。绘制s/co值在区分AHB和CHB-AE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根据曲线下面积(AUC)得到s/co值在区分AHB与CHB-AE的cut-off值。结果(1)AHB组和CHB-AE组患者血清ALT均值分别为(1564±1037)IU/L和(695±553)IU/L,两组间ALT均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2)AHB组1月内HBsAg定量明显下降者有89例,约占入院HBsAg阳性患者的61%,CHB-AE组中无明显下降的病例;(3)AHB组的s/co值明显高于CHB-AE组。结论 AHB和CHB-AE组的s/co值测定可有效区分AHB和CHB-AE患者,当s/co值>11.79,患者为AHB的可能性较大,若同时伴有高水平ALT且HBsAg定量在1个月内明显下降,更支持AHB的诊断。
- 周丰姜婷李莉杨峻施莉琴傅青春王晓今倪鎏达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急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抗HBC-IGM
- 脂质体-白细胞介素-2基因复合物瘤体内注射治疗肝细胞癌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 1996年
- 以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in介导含人白细胞介素一2(IL-2)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ME18S-IL-2转染体外培养和体内成瘤的小鼠肝癌HAC细胞,观察IL-2基因转染的肝癌细胞表达IL-2情况及对肝癌的治疗作用。结果:体外转染IL-2基因48小时后在培养上清中可测得人IL-2活性,96小时达最高峰(76U/ml);瘤体内转染后,发现治疗组小鼠生存时间明显延长(32.1±9.4d比20.9±7.5d,P<0.01),肿瘤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瘤组织内可检出IL-2的mRNA。实验表明,脂质体-IL-2基因复合物直接注射人瘤体后可获局部IL-2基因表达,从而诱生机体抗肿瘤效应,这为肝癌基因治疗提供了一种简便实用的模式。
- 傅青春许德华郑仲承戈凯刘新垣陈成伟
- 关键词:肝肿瘤白细胞介素-2脂质体
- 妊娠期和药物性肝内胆汁淤积的遗传因素被引量:10
- 2012年
-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ICP)和药物性胆汁淤积是获得性胆汁淤积性肝病的两个重要类型。ICP与雌激素和黄体酮代谢产物有关,代谢产物通过一种间接机制抑制胆盐输出泵(BSEP)起作用。此外,多药耐药蛋白3(MDR3)和BSEP的遗传多态性,以及决定两者基因转录的法尼醇X受体(FXR)都与ICP有关。
- 吴银霞傅青春
- 关键词: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药物性胆汁淤积胆汁淤积性肝病多药耐药蛋白法尼醇X受体
- 小肝癌行射频消融术和挽救性肝移植的二步法策略评价
- 2012年
- 最近法国的Nkontchou等报告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共67例符合米兰标准的肝细胞癌(HCC)患者首选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术(RFA),若随访中复发或发生肝衰竭则行挽救性肝移植。64例RFA完全消融者,38例(59.4%)5年内复发,其中21例行肝移植术,14例因肿瘤超过米兰标准而不能移植,3例拒绝移植而再行RFA治疗。
- 傅青春
- 关键词:肝移植术小肝癌队列研究RFA肝衰竭
- 难治性腹水及肾损伤认识和处理
- <正>~~
- 傅青春
- 关键词:难治性腹水肝移植HRS肝硬化腹水患者肾损伤
- 文献传递
- 慢性肝小静脉阻塞综合征救治成功1例报道
- 施莉琴王晓今傅青春
- 多模式介入治疗伴失代偿性肝硬化肝癌
- 2008年
- 目的探讨伴失代偿性肝硬化肝细胞癌(HCC)多模式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在内科治疗稳定后,147例伴肝硬化失代偿HCC患者接受不同介入模式的治疗,其中36例采用肝动脉化学栓塞(TACE,A组),54例采用肝动脉节段性化学栓塞治疗(S-TACE,B组),57例采用S-TACE后序贯射频消融(RFA)或(加)无水乙醇局部注射(PEI)的多模式介入治疗(C组)。结果随访6~72月,A组、B组和C组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4.1月、9.4月(P〈0.05)和13.7月(P〈0.01和P〈0.05);累计生存率6个月分别为22.2%、51.8%(P〈0.05)和75.44%(P〈0.01),12个月分别为5.6%、31.5%(P〈0.05)和40.35%(P〈0.05),24个月分别为0、9.3%和19.30%(P〈0.05);AFP复常率分别为23.3%、60.5%(P〈0.05)和71.1%(P〈0.01);瘤体缩小(〉50%)分别占8.3%、31.5%(P〈0.05)和50.9%(P〈0.01)。单变量分析显示包括HBVDNA在内的14项因素与预后显著相关,多因素Cox模型分析显示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吲哚氰绿15min储留率(ICGR,s)、门静脉癌栓、介入模式及甲胎蛋白术前升高者介入后变化与预后显著相关。结论多模式介入治疗是伴肝功能失代偿HCC的有效治疗方法,对HBVDNA阳性患者应该考虑抗病毒治疗。
- 倪鎏达周峰傅青春陈成伟王晓今
- 关键词:失代偿性肝硬化肝细胞癌预后
- 乙型肝炎临床免疫学及其相关的转化医学——第8届亚太肝病学会专题研讨会侧记
- 2011年
- 主题为“转化医学: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治疗”的第8届亚太肝病学会(APASL)专题研讨会于2011年10月7日至9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40多位国内外专家围绕乙型肝炎天然免疫、适应性免疫及其相关的转化医学等最新研究热点进行了专题报告和讨论。一、天然免疫系统与乙型肝炎天然免疫(尤其是NK细胞)在乙型肝炎中的作用成为本领域研究的焦点。王福生教授指出,感染HBV后,最终自愈或转为慢性,
- 王立峰张政傅青春张纪元王福生
- 关键词:临床免疫学乙型肝炎天然免疫系统病毒性肝炎适应性免疫
- 有效肝血流量对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短期预后评估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索有效肝血流量(EHBF)对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ACLF)短期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 ACLF 患者的临床资料,以3个月内死亡为终点,在确诊 ACLF 后24 h 内采用脉搏染料光密度法测定 EHBF、ICGR15值,同时记录24 h 内各项临床化验指标。结果63例患者中21例死亡;EHBF 与 ALT、TBil、DBil 、Alb 、GGT有较好的相关性(r=-0.26、-0.37、-0.34、-0.29、0.48);提示 EHBF 是影响 ACLF 预后的主要相关因素之一,EHBF ROC 曲线下面积为0.669(95% CI :0.539~0.782),与 MELD 评分0.711(95% CI :0.510~0.758,P =0.07)相比无显著差异,而明显优于 CTP 分级的0.581(95% CI :0.495~0.738,P <0.01)和 KCH 标准0.554(95% CI :0.458~0.722,P <0.01);EHBF ROC 曲线截断值对预后预测也有一定价值,当 EHBF≤0.221时病死率为44.7%,EHBF>0.221时为16%(χ2=5.6,P =0.018)。结论 EHBF 能较准确预测 ACLF 患者的短期预后。
- 吴婧倪鎏达张懿江甫柱孙双双程明亮傅青春陈成伟
- 关键词:短期预后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剂量递增静脉输注治疗失代偿性肝硬化的安全性研究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探索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剂量递增外周静脉输注治疗失代偿性肝硬化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并观察其疗效。方法采用开放、剂量递增的方法进行前瞻性的安全性研究,随访观察期1年。入组的肝硬化失代偿患者通过外周静脉输注hUCMSCs,输注剂量分为三个级别,即5×107个/次、1×108个/次和2×108个/次,从低剂量级开始,每个级别患者需接受3次同等剂量细胞的输注,按严格规定进行剂量升级。相关不良事件(AE)评价采用美国国立肿瘤研究所NCI-CTC AE4.0标准。干细胞制备有严格质控,每次输注的干细胞均可溯源。试验严格按照药物临床试验规范(GCP)进行观察和随访。结果 (1)共20例肝硬化失代偿患者纳入研究,显示静脉途径输注hUCMSCs有良好耐受性,最大耐受剂量为2×108个/次;(2)输注后患者生命体征、心电图、肾功能等均无异常;(3)20例患者共观察到516次AE,最常见与干细胞输注可能相关不良事件有发热、胆红素升高、PT延长、血小板降低等,AE的发生率不随细胞剂量升高而升高;(4)共观察到21起严重不良事件(SAE),仅1例SAE(PT延长)与hUCMSCs输注可能有关,且4 d内自行缓解,该患者至今存活;(4)多数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明显(SF-36评分由基线109上升至127,P<0.05);(5)肝功能改善:前白蛋白由基线74.55 mg/L上升至104.61 mg/L(P<0.01);白蛋白由基线29.50 g/L上升至34.94 g/L(P<0.01);白球蛋白比由基线1.01上升至1.22(P<0.01);TBil由基线52.59μmol/L下降至40.02μmol/L;CTP评分由基线9.10下降至7.61(P<0.05);MELD评分由基线15.18下降至13.46。(6)1年生存率90%,随访至2年时无一例发生肿瘤。结论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静脉途径输注hUCMSCs是安全的,并具有良好的耐受性。hUCMSCs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改善患者临床表现。随访2年无肿瘤发生。
- 傅青春姜舒王晓今罗朝霞倪鎏达叶圣勤李莉陈进进施莉琴汪照静周丰刘沐芸臧祖胜佳娜李震宇胡祥陈成伟
- 关键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代偿性肝硬化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