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傅其林

作品数:94 被引量:242H指数:8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霍英东教育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8篇文学
  • 38篇哲学宗教
  • 10篇文化科学
  • 5篇经济管理
  • 5篇社会学
  • 3篇艺术
  • 2篇政治法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 1篇理学

主题

  • 20篇美学
  • 15篇文学
  • 14篇赫勒
  • 13篇主义
  • 12篇阿格妮丝·赫...
  • 11篇文艺
  • 11篇布达佩斯学派
  • 10篇新马克思主义
  • 10篇马克思主义
  • 9篇哲学
  • 8篇东欧新马克思...
  • 8篇艺术
  • 8篇卢卡奇
  • 7篇审美
  • 7篇文化
  • 6篇人类学
  • 6篇文论
  • 6篇小说
  • 5篇审美人类学
  • 5篇后现代

机构

  • 90篇四川大学
  • 4篇复旦大学
  • 2篇四川理工学院
  • 2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四川师范学院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匈牙利科学院

作者

  • 93篇傅其林
  • 3篇冯宪光
  • 3篇匡存玖
  • 2篇李欧
  • 2篇赵修翠
  • 1篇邓祝仁
  • 1篇张熹
  • 1篇贾冰
  • 1篇张宇维
  • 1篇高翔

传媒

  • 9篇学术交流
  • 9篇中外文化与文...
  • 5篇马克思主义美...
  • 3篇外国文学研究
  • 3篇文艺理论研究
  • 2篇学习与探索
  • 2篇江西社会科学
  • 2篇探索与争鸣
  • 2篇社会科学家
  • 2篇社会科学研究
  • 2篇当代文坛
  • 2篇四川大学学报...
  • 2篇中国图书评论
  • 2篇复旦外国语言...
  • 1篇山西师大学报...
  • 1篇广西民族学院...
  • 1篇中国文学研究
  • 1篇文艺争鸣
  • 1篇求是学刊
  • 1篇文艺研究

年份

  • 3篇2023
  • 7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5篇2017
  • 8篇2016
  • 6篇2015
  • 9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7篇2010
  • 3篇2009
  • 6篇2008
  • 7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 4篇2004
9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布达佩斯学派对艺术观念与雅俗文化结构关系的重构
2011年
布达佩斯学派对自律的高雅艺术概念及其与大众文化的结构关系进行颠覆,在批判其宏大叙事的悖论的同时展开了艺术合法性概念的重构,在大众文化的积极性、高雅艺术的必然性的发掘中重新思考雅俗文化结构问题,这种结构既拥有大众接受的现实基础,又具备一种阐释性的意义价值。这些美学思想对深入研究后现代的大众文化以及第三世界的大众文化无疑是有启发的。
傅其林
关键词:布达佩斯学派高雅艺术大众文化审美自律
美学与政治意识形态被引量:6
2002年
傅其林
关键词:美学理论政治意识形态资产阶级领导权伊格尔顿
论哈贝马斯关于审美领域规范性基础的阐释——兼及文艺学规范性之反思被引量:4
2010年
检视哈贝马斯关于审美领域规范性基础的阐释,进而反思文艺学规范性这一知识学得以展开的可能性。审美领域在现代拥有自身的规范性基础,因此可以用形式语用学加以阐释,但是它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模糊性和悖论性,使得其内在地违背普通语言的惯例,逃脱日常言语行为的以言行事力量之掌控。因而立足于现代审美领域的文艺学既拘宥于话语的价值合理性,又要应对"无言之美"的微妙灵韵,文艺学规范性基础的思考理应聚焦于这两者之间的连接点。
傅其林
关键词:哈贝马斯文艺学
论布达佩斯学派对卢卡奇总体性美学范式的批判被引量:2
2008年
布达佩斯学派(Budapest School)是20世纪60年代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围绕着卢卡奇而形成的一支具有重要影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此学派把卢卡奇哲学美学的重要理论命题与概念范畴作为哲学美学之根基,但是又批判了卢卡奇美学具有历史性、宏大叙事、救赎范式等历史哲学的特征,指出其总体性美学与布洛赫希望哲学、克尔凯郭尔宗教哲学、中世纪神学的联系。卢卡奇的总体性美学是现代自由漂浮的知识分子的典型美学,是一种浪漫主义反资本主义的美学范式。此学派通过批判建立了具有后马克思主义特征的批判理论。
傅其林
关键词:布达佩斯学派卢卡奇历史哲学后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与接受被引量:11
2018年
毛泽东于1942年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构建了中国共产党的文艺政策和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本土话语,同时对世界现代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形成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在世界范围内,《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毛泽东思想传播最为广泛的文章之一。该文在英语世界中的传播掀起过三次高潮。以这三次高潮(20世纪60年代,70—80年代,90年代至世纪之交)为线索,考察毛泽东《讲话》70多年以来在英语世界的接受转型,从而揭示英语世界汉学家对于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接受转变,以及这些转变所体现出的知识社会学的变迁和世界政治形势的变化。
傅其林张宇维
关键词: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英语世界
暴力、责任与和解——《再论强制阐释》中的阐释伦理问题被引量:1
2022年
《再论强制阐释》不仅从期望、动机、整体等角度对强制阐释进行了追本溯源式的批判和剖析,而且对阐释伦理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和思考。强制阐释具有暴力性和强制性的特点,会对阐释对象和公众造成话语暴力与精神伤害。阐释行为必然对他者产生影响且不可逆转,因而阐释者必须对阐释的目标对象、公众和自己负责。阐释活动是在社会整体中进行的,各要素之间具有平等关系,通过反复的斗争与和解,达成阐释的共识。这些问题将强制阐释论带到了更加宽广的阐释伦理的论域,提示我们思考阐释活动的道德维度和价值维度,并最终指向一种平等、良善、和谐的公共生活。
傅其林朱鸿旭
关键词:阐释学交往
中国模式的“审美意识形态”论评述
2003年
钱中文和童庆炳等提出的"审美意识形态"论对中国文艺学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在阐释过程中又彰显出共同的思维模式与话语方式.本论文试图梳理其对这一命题的论证思路,指出其论证过程中的得与失以及在当下语境下这一理论的可行性举动化与拓展.
傅其林
关键词:审美意识形态文艺美学话语方式哲学理论
公共阐释论的演变、张力和裂痕被引量:1
2023年
在《公共阐释论》一文中,张江针对公共阐释论提出了新概念,推进了中国阐释学的体系构建,展开了对当前现实文化的新批判。这种演变是公共阐释论走向成熟的标志,同时也标志着中国阐释学的新发展。张江的公共阐释论内含人文性与科学性、非理性与理性以及个体性与公共性之间的辩证张力,从而具有合法性、包容性和阐释力,但其中内含的某些裂痕尚需进一步加以弥补。
傅其林
论布达佩斯学派对艺术制度理论的批判被引量:4
2005年
20世纪后期出现的艺术制度理论,强调艺术活动和人文价值的社会性基础和文化条件,揭示了艺术的权力关系与意识形态要素,颠覆了本质主义、基础主义的文艺和美学观念。布达佩斯学派在清理艺术领域与制度领域的关系中,从艺术生产、接受、传播方面对这一理论进行了批判,从而认为,艺术从根本上说不可能被制度化。
傅其林
关键词:布达佩斯学派艺术制度艺术领域
论东欧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核心命题被引量:5
2020年
东欧马克思主义对文化进行了多维度的理论思考,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理论,彰显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度及其阐释现实的力量,丰富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美学。同时在东欧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之中,可以寻见某些思想观念与知识话语的共同性,从而凝聚为核心命题。这些核心命题主要包括文化实践论、文化符号学、文化现代性理论、文化政治论、人道主义文化观。把这些核心命题凝聚起来,就能够构建东欧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体系。由此,文化在本体论层面上是一种实践,在话语层面是一种符号意指化结构,在历史层面是现代性的建构,在功能层面是政治权力的颠覆与重构,在价值层面是人道主义的自由创造。虽然东欧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与西方、俄苏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密切相关,但是又具有自身鲜明的民族性、原创性,尤其关注对东欧社会主义文化问题的深刻批判及其问题解决的探索,透视出现实性。东欧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复杂多元,甚至存在对立,也有教条式的演绎,还存在非马克思主义元素,需要进行细致的辨析。
傅其林
关键词:文化符号学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