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候勇生

作品数:2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眼内
  • 2篇眼内异物
  • 2篇眼内异物伤
  • 2篇眼炎
  • 2篇异物伤
  • 2篇组织学
  • 2篇交感
  • 2篇交感性
  • 2篇交感性眼炎
  • 2篇病理
  • 2篇病理组织
  • 2篇病理组织学
  • 1篇单眼
  • 1篇眼球穿通
  • 1篇眼球穿通伤
  • 1篇眼外伤
  • 1篇开放性眼外伤
  • 1篇穿通
  • 1篇穿通伤

机构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作者

  • 2篇候勇生
  • 2篇刘红玲
  • 2篇傅少颖
  • 1篇许琳
  • 1篇冯广忠
  • 1篇崔浩
  • 1篇高轶悝

传媒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中华眼外伤职...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9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大鼠眼内异物伤诱发交感性眼炎的实验研究
2011年
目的观察大鼠单侧眼外伤能否诱发交感性眼炎,为交感性眼炎的发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36只Wistar健康成年大鼠随机分为Ⅰ组眼内异物(砂粒)伤组、Ⅱ组异物(刀片)伤组、Ⅲ组正常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大鼠4只,不做任何处理。Ⅰ组、Ⅱ组中各16只大鼠右眼为异物植入眼,将不同异物经睫状体部位置入玻璃体腔,获得大鼠单眼异物伤型,通过额带放大镜观察双眼前段变化,并于2、4、6、8周摘除眼球,应用HE染色观察双眼球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Ⅰ组、Ⅱ组大鼠右眼眼前段主要表现为球结膜充血、水肿,创口处有异常分泌物,眼球萎缩随时间延长例数增加。组织病理学可见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左眼无眼前段变化及组织病理学变化。Ⅲ组未见病理性改变。所有外伤眼均未能诱发交感性眼炎。结论交感性眼炎的发病机制复杂,通过单纯模拟交感性眼炎的易发条件未能诱发出交感性眼炎。
傅少颖刘红玲候勇生高轶悝
关键词:交感性眼炎眼内异物病理组织学
大鼠单眼开放性眼外伤对双眼影响的实验研究
2009年
目的:观察大鼠单眼开放性眼外伤对双眼的影响,为伤眼及对侧眼的病理组织学观察提供双侧对比的直接依据。方法:44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眼外伤组各12只,正常对照组8只。单纯穿通伤组以右眼颞上10点位为中心距角巩膜缘后1.0mm做与其平行的弧形切口,长约2mm,深达玻璃体腔,切口处造成色素膜嵌顿,色素膜外露部分与切口缘平行,切口不予缝合;异物伤组在此基础上于切口处分别置入玻璃体腔1.0mm×1.5mm大小长方形双面刀片或1.0mm×1.0mm×1.0mm大小石粒一枚。致伤后不予处置,观察眼部表现,四组内再随机均分为四小组,分别于致伤后2、4、6、8周处死。放大镜下摘除双眼眼球,冰冻切片,HE染色,数码显微镜下观察病理改变。结果:单纯穿通伤组伤眼在2周时表现为视网膜、脉络膜急性炎症;4周始观察到脉络膜增生肥厚、单核细胞浸润的慢性炎症特点;8周时可见1例眼球萎缩。异物伤组伤眼病理组织学在2周时均表现为急性化脓性炎症;4周时观察到脉络膜慢性炎症改变的程度较单纯穿通伤组重;6周始视网膜、脉络膜的萎缩性改变明显;8周时大部分伤眼眼球萎缩。结论:(1)眼内异物存留是发生化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2)单纯穿通伤及球内异物伤合并色素膜嵌顿8周内未见伤眼及对侧眼任何交感性眼炎的典型及非典型病理改变。
傅少颖许琳刘红玲候勇生冯广忠崔浩
关键词:眼外伤眼球穿通伤眼内异物伤交感性眼炎病理组织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