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烜华 作品数:31 被引量:51 H指数:4 供职机构: 福建中医药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历史地理 更多>>
辅助性T17细胞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性研究进展 2011年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IJF)是一种多系统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与遗传、病毒感染、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效应性CD4+T细胞即辅助性T细胞(Thelper,Th)在机体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俞烜华 李忆农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 辅助性T细胞 ERYTHEMATOSUS CD4+T细胞 机体免疫应答 LUPUS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B细胞活化因子、干扰素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B细胞活化因子(BAFF)、干扰素α(IFN-α)表达水平,探讨BAFF、IFN-α与SLE疾病活动指标(SLEDAI)的关系及BAFF与IFN-α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60例SLE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血清BAFF、IFN-α水平。结果 SLE患者活动组血清中BAFF水平显著高于非活动组及健康对照组,(1 141.81±650.12)ng/L vs(652.87±414.94)ng/L、(573.77±241.97)ng/L(均P<0.01)。SLE患者活动组血清中IFN-α水平显著高于非活动组及健康对照组,5.81(9.91)ng/L vs 4.41(4.27)ng/L,3.89(1.18)ng/L(均P<0.01)。SLE患者血清中BAFF水平与SLEDAI、血沉(ESR)呈正相关(r=0.671、0.278,P<0.05或<0.01);与补体(C3)呈负相关(r=-0.320,P<0.05)。SLE患者血清中IFN-α水平与SLEDAI、ESR、C反应蛋白(CRP)呈正相关(r=0.426、0.398、0.300,P<0.05或<0.01);与C3呈负相关(r=-0.297,P<0.01)。SLE患者中32例抗ds-DNA抗体阳性者血清BAFF、IFN-α水平高于28例阴性者(1 027.45±587.32)ng/L vs(666.06±379.10)ng/L(P<0.01);6.85(13.61)vs 4.03(1.54)ng/L(P<0.05)。SLE患者血清中BAFF与IFN-α呈正相关(r=0.290,P<0.01)。结论SLE患者BAFF、IFN-α水平明显升高,并与SLEDAI相关;BAFF和IFN-α存在正相关,提示在SLE发病中可能起相互调控的作用。 许小玲 俞烜华 李忆农关键词:红斑狼疮 干扰素Α B细胞活化因子 20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综合工作能力研究 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疾病活动性与综合工作能力(comprehensive work ability,CWA)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法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AS组)206例及正常对照组206例的CWA进行测评,同时计算观察对象的Bath强直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SDAI)、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强直性脊柱炎整体指数(BAS-G),并填写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结果①AS组CWA指数(comprehensive workability index,CWAI)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32.5±8.6vs 55.1±6.9(P<0.01);②AS组SAS和SDS值超过正常对照组(66.1±9.3)分vs(45.4±7)分(P<0.05);(61.8±11.4)分vs(41.9±8.3)分(P<0.05);③AS疾病活动指数(BASDAI,BASFI,BAS-AG)和CWAI呈负相关(r=-0.326、-0.407、-0.371,P<0.05);④AS组的抑郁状态与焦虑状态(SDS值和SAS值)和CWAI呈负相关(r=-0.296、-0.249,均P<0.05)。结论 AS患者的CWA下降,CWA下降与疾病活动、焦虑及抑郁相关。 柯典闪 俞烜华 王燕 任新颖 叶洪江 李忆农关键词:脊柱炎 强直性 疾病严重程度指数 辅助性T17细胞功能异常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意义 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辅助性T(Th)17细胞介导的炎症损伤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102例SLE患者及68例健康对照血清白介素17A(IL-17A)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相对定量分析27例SLE患者及13例健康对照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中孤核受体γt(RORγt)基因表达水平;分析血清IL-17A水平与RORγt基因表达之间及其分别与SLE疾病活动度(SLEDAI)、SLE是否合并肾脏病变的关系。结果102例SLE患者血清IL-17A水平[14.75(5.12—69.76)ng/L]较68例健康对照组[5.77(2.22~9.60)ng/L]显著升高(P〈0.01)。102例SLE患者血清IL-17A与血清C反应蛋白、血浆肌酐、尿管型呈正相关(分别为r=0.33、P〈0.01,r=O.26、P〈0.05,r=0.27、P〈0.05);与SLEDAI无显著相关(P〉0.05)。27例SLE患者RORγt基因表达水平较13例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1(0.40~2.62)和0.19(0.15~0.75),P〈0.01]。27例SLE患者RORγt基因表达水平与血清IL-17A水平呈正相关(r=0.47,P〈O.01),与血清补体3之间呈负相关(r=-0.46,P〈0.05)。SLE病情高活动组与低活动组、SLE合并肾脏病变与SLE无合并肾脏病变组间血清IL-17A、RORγt基因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Th17细胞介导的炎症损伤可能参与了SLE的发病,与SLE肾脏病变可能有关,但其可能不是SLE病情活动惟一的影响因素,在SLE及SLE肾脏受累中可能均不是主导因素。 俞烜华 李忆农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7 RORΓT 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糜烂性胃炎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评价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Helicobacter pylori,Hp)相关的糜烂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全面检索2000年1月-2018年3月国内的相关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并依据Jadad量表评价标准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对检索到的符合条件的14篇文献、共1210例患者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总有效率方面:共有12篇文献进行总有效率的研究,异质性检验提示无明显异质性(P=0.96,I2=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分析后提示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OR=5.23(95%CI:3.52~7.78),Z=8.19,P<0.00001],表明中医药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漏斗图提示存在一定偏倚。Hp转阴率情况:共有12个研究进行Hp转阴率的研究,异质性检验提示所纳入研究无明显异质性(P=0.94,I2=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分析后提示治疗组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OR=3.07(95%CI:2.14~4.39),Z=6.11,P<0.00001]。表明中西医联合治疗组Hp转阴率优于对照组。漏斗图提示偏倚较小。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Hp相关性糜烂性胃炎可提高临床疗效,并有效提高Hp转阴率,但仍需后续高质量的研究进一步支持。 黄惠娟 俞烜华关键词:中医药 中西医 幽门螺杆菌 糜烂性胃炎 META分析 髓关节腔内注射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受累一例 被引量:1 2010年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是一种以骶髂关节炎、肌腱端炎和脊柱炎为特点的慢性炎症进行性疾病, 俞烜华 李忆农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抗体融合蛋白 关节受累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日常保养攻略 2018年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炎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骨突、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并可伴发关节外表现。临床主要表现为腰部、背部。颈部、臀部、髋部的疼痛以及关节肿痛,严重者可发生脊柱畸形和关节强直。下面介绍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日常保养攻略。 俞烜华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 关节外表现 炎性疾病 骶髂关节 外周关节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相关性研究进展 2025年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作为一种严重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其临床表现具有显著异质性。中医诊治疾病的核心为辨证论治,其基本原则是根据辨证分型进行诊断和治疗,而将中医证型客观化始终是中医现代化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发现SLE的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多聚焦于特定指标的差异性分析,缺乏整体性及系统性。未来可挖掘高灵敏度、特异度指标,建立相关证型模型,对SLE的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的关系进行深入探索,为传承和发展中医提供新思路。 刘昌泉 杨琪 张伟桢 吕雪冰 俞烜华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 中医证型 福州地区汉族人群Mfn2基因多态性与超重/肥胖易感性的关系 2024年 目的 探讨福州地区汉族人群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基因多态性与超重/肥胖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选择福州地区汉族健康体检者198例,其中体质量正常104例,超重/肥胖94例。采集受试者空腹静脉血,Sanger测序法检测Mfn2基因rs2295281位点的基因型。统计基因位点和基因型频率,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校正混杂因素后,分析不同基因型与超重/肥胖易感性的关系;进一步根据性别进行分层,分析男性、女性人群中不同基因型与超重/肥胖易感性的关系。结果 Mfn2基因rs2295281位点存在CT、TT、CC三种基因型,其中CC基因型携带者78例,CT基因型携带者88例,TT基因型携带者32例;C等位基因频率为61.62%,T等位基因频率为38.38%。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fn2基因rs2295281位点的T等位基因较C等位基因超重/肥胖的发病风险增加(P=0.019,OR=1.688,95%CI为1.088~2.618),TT基因型较CC基因型发病风险增加(P=0.018,OR=3.099,95%CI为1.214~7.909),TT基因型较CC+CT发病风险增加(P=0.032,OR=2.572,95%CI为1.086~6.089)。根据性别进行分层统计,男性人群中,T等位基因较C等位基因超重/肥胖的发病风险增加(P=0.043,OR=1.900,95%CI为1.022~3.533),CT基因型较CC基因型发病风险增加(P=0.027,OR=2.803,95%CI为1.123~6.993),CT+TT基因型较CC基因型发病风险增加(P=0.02,OR=2.784,95%CI为1.178~6.584);女性人群中,TT基因型较CC+CT基因型超重/肥胖的发病风险增加(P=0.014,OR=4.683,95%CI为1.366~16.047)。结论 Mfn2基因rs2295281位点的基因分布频率与超重/肥胖易感性存在明显相关性,T等位基因可能增加发病风险,含CT基因的男性人群及含TT基因的女性人群可尽早进行饮食结构调整、运动干预。 黄惠娟 俞烜华 张富 梁玲 李淼鋆 陈孔敏 黄文金关键词:基因多态性 肥胖 超重 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在强直性脊柱炎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在强直性脊柱炎(AS)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AS患者及67例健康体检人群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其血浆DD、FIB及FDP水平,分析其与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血小板(PLT)及AS疾病活动指数评分(BASDAI)、AS功能指数评分(BASFI)的关系;同时将AS患者分为疾病活动组(BASDAI≥4分)和疾病缓解组(BASDAI<4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DD、FIB、FDP、CRP、ESR、PLT、BASFI水平。结果①AS患者血浆DD、FIB、FDP水平高于健康对照者(P<0.05)。②AS疾病活动组患者的DD、FIB、FDP、ESR、BASFI高于疾病缓解组(P<0.05);AS疾病活动组患者的病程长于疾病缓解组(P<0.05);两组患者的年龄、CRP、P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AS患者血浆DD、FIB、FDP水平与ESR、CRP、BASDAI、BASFI均成正相关(ρ=0.473、0.449、0.424、0.409,0.827、0.750、0.442、0.391,0.545、0.622、0.544、0.373;P<0.05)。④AS患者FDP与年龄成正相关(ρ=0.308,P<0.05),DD、FIB与年龄无相关性(P>0.05),DD、FIB、FDP与病程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AS患者,尤其在疾病活动期凝血-纤溶系统异常,与AS心血管损害、病程、疾病活动指标及功能指数相关,DD、FIB、FDP可作为评价AS疾病活动、功能的指标。 俞烜华 黄惠娟关键词: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脊柱炎 强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