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宏伟
- 作品数:16 被引量:229H指数:6
- 供职机构: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室间隔肥厚1例家系调查
- 2007年
- 范郑周余宏伟杨平王巧敏王改玲魏彤
- 关键词:家系调查室间隔肥厚家族遗传病史意识不清剑突下心尖部
- 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被引量:169
- 2016年
- (2015年11月修订)胸痛中心的建设目标是要建立"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急性胸痛患者送至具有救治能力的医院接受最佳治疗"的机制。通过对我国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救治现状的分析,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委员会所确立的我国胸痛中心建设的基本理念是:以具备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rimary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能力的医院为核心,通过对医疗资源的整合建立起区域协同快速救治体系,以提高急诊胸痛患者的整体救治水平。为实现此目标,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共包含5大要素。
- 蔡琳陈纪言陈玉国陈韵岱丛洪良董少红范觉新方唯一傅向华葛雷关怀敏韩冰黄岚霍勇姜铁民荆全民李保李春洁李国庆李建平李浪李丽君刘斌刘峰刘惠亮刘健卢一郡聂绍平秦伟毅曲新凯苏唏孙玉红万征王景峰王乐丰王伟民王焱伍贵富向定成徐亚伟颜红兵杨丽霞于波余宏伟袁祖贻张瑞岩郑杨朱莉无
- 关键词:胸痛中心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流程图
- 伊布利特转复老年新发持续性心房颤动合并左心室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观察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探讨伊布利特转复老年(〉65岁)新发持续性心房颤动(PAF)合并左心室功能不全(LVD)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100例老年新发PAF合并LV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伊布利特组(n=50)采用伊布利特静脉注射转复,首次剂量1 mg,稀释后缓慢注射;胺碘酮组(n=50)采用胺碘酮静脉注射转复,首次剂量150 mg,稀释后缓慢注射。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30 min内、60 min内、4 h内、24 h内的转复率,检测用药前及用药后48 h左心室功能指标(LVEDD、LVESD、LVEF及NTproBNP),并记录两组患者转复用药过程中(24 h内)的不良反应。结果伊布利特组患者用药后30 min内、60 min内、4 h内、24 h内PAF转复率均高于胺碘酮组(P〈0.01或P〈0.05),伊布利特组患者PAF的平均转复时间短于胺碘酮组(t=-3.232,P=0.002),伊布利特QTc平均恢复时间短于胺碘酮(t=-17.743,P=0.000)。治疗48 h后,两组患者的LVEDD、LVESD、LVEF及NT-proBNP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或P〈0.05),而伊布利特组改善更显著(P〈0.01或P〈0.05)。伊布利特组患者短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胺碘酮组(χ~2=4.762,P=0.029),伊布利特组不良反应持续时间短于胺碘酮组(t=-11.622,P=0.000)。结论与胺碘酮相比,伊布利特用于转复老年新发PAF合并LVD起效快,转复率高,左心室功能改善显著,安全性好。
- 杨平刘长凯李勇丁永丽王娟余宏伟
- 关键词:持续性心房颤动左心室功能不全老年患者伊布利特
- 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1
- 2010年
-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按常规心绞痛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心绞痛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观察一个疗程(14 d)后临床症状、心电图、运动平板试验、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治疗组在临床症状、心电图、血液流变学等指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 05).结论 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效果肯定,无明显不良反应.
- 杨平余宏伟魏彤
- 关键词:丹红注射液冠心病心绞痛
- 肺动脉内碎栓溶栓治疗肺栓塞前后心电图观察1例
- 2008年
- 范郑周李宝珠郝凌霄余宏伟
- 关键词:心电图肺栓塞溶栓治疗动脉内股动脉粥样硬化碎栓
- Brugada综合征2例
- 2007年
- 范郑周余宏伟
- 关键词:BRUGADA综合征BRUGADA波ST段抬高描记心电图心率变异性房性期前收缩
- 胸痛中心建设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被引量:8
- 2020年
- 目的探讨胸痛中心建设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就诊于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且接受冠脉介入治疗的178例NSTEMI患者临床资料。将2015年7月胸痛中心认证前收治的88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此后收治的9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对照组经传统模式救治,观察组按照胸痛中心规范化流程救治。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院内救治效率、预后及社会经济效益。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血浆超敏肌钙蛋白水平、全球急性冠脉事件登记(GRACE)评分、病变血管分布、支架植入数量、血脂,以及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等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诊断时间、介入治疗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0.05),血浆脑钠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左室射血分数、规范化药物治疗率、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均P<0.05),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绞痛再发率、心律失常发生率、术后1 a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设胸痛中心能对NSTEMI患者的诊治过程起到规范化作用,可提高患者院内救治效率,改善预后,创造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 梁亚州杨平王俊蒙李勇丁永丽余宏伟
- 关键词:胸痛中心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预后
- 冠脉支架术后该如何治疗?
- 2008年
- 据统计,14.9%的糖尿病患者伴有冠心病,在接受冠脉支架手术的冠心病患者中,60%~70%患有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代谢异常、胰岛素分泌异常、血管内皮功能障碍、高凝状态、高血压、肥胖等都可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冠脉支架手术仅仅是通过物理学的方法使冠脉血流得到恢复,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并未控制,支架术的优点是创伤小,恢复快,能缓解症状等;
- 余宏伟
- 关键词:冠脉血流支架术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支架手术
- 尼可地尔对老年糖尿病并STEMI患者直接PCI缺血再灌注的心肌保护效应被引量:8
- 2020年
- 目的:探讨尼可地尔对老年糖尿病并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心肌保护效应。方法:选取老年糖尿病并STEMI患者124例,均符合直接PCI适应证,按照分层区组随机化原则分为对照组(62例)和尼可地尔组(62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PCI;尼可地尔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术前给予注射用尼可地尔以0.06 mg·kg^(-1)(限制3~4 mg/次)静注,术中2 mg冠状动脉内给药,并以4 mg·h^(-1)静脉泵注24 h,之后尼可地尔片5 mg/次,3次/d,口服6个月。于术前及术后监测两组患者:(1)心肌IRI指标: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超敏肌钙蛋白T(hs-cTnT);心力衰竭指标: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2)冠状动脉微循环灌注指标: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和校正的TIMI帧数(CTFC);(3)再灌注心律失常(RA);(4)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心室室壁运动评分指数(WMSI)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5)术后6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6)术后6个月内药物不良反应。结果:(1)于PCI术后0,6,12,24 h及术后3,7 d,尼可地尔组的血清cTnI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F_(组间)=62.537,P_(组间)<0.01);(2)PCI术后尼可地尔组TIMI血流分级优于对照组(Z=-2.227,P=0.026),CTFC低于对照组(t=5.937,P<0.001);(3)PCI后14 d尼可地尔组的WMSI低于对照组(t=14.974,P<0.001),LVEF高于对照组(t=-5.268,P<0.001);(4)于术后1,3,7,14 d,尼可地尔组的血清NT-proB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F_(组间)=54.818,P_(组间)<0.01);(5)IRA开通后4 h内尼可地尔组RA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9.325,P=0.002);(6)术后6个月内尼可地尔组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613,P=0.032);(7)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χ~2=0.614,P=0.4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尼可地尔对老年糖尿病并STEMI患者直接PCI的IRI具有心肌保护效应,能有效改善PCI后的心脏血流灌注,减轻心肌的IRI,改善室壁运动及左心功能,减少RA的发生,
- 杨平余宏伟高建凯李勇刘长凯梁亚州王娟丁永丽
- 关键词: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尼可地尔
- 互联网+急性心肌梗死规范化快速救治体系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救治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5
- 2019年
- 目的探讨互联网+急性心肌梗死规范化快速救治体系(ISRTS)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救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非同期队列研究方法。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自2017年11月开始实施ISRTS及流程,选取未实施ISRTS之前的2017年4月至2017年10月收治可行PCI的STEMI患者为对照组(106例),采用传统模式进行常规救治;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5月收治可行PCI的STEMI患者为观察组(110例),采取ISRTS及流程进行救治。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快速反应指标、入院时病情程度指标、住院期间并发症、社会效益指标、术后6个月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等。结果观察组的快速反应指标(发病至呼救120时间、发病至首次心电图完成时间、发病至入院时间、入院至首次心肌酶完成时间、入门-球囊扩张时间、首次医疗接触到血管开通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01),入院时病情程度指标(cTnI、NT-proBNP、LVEF、LVESD、LVEDD、hs-CRP)均轻于对照组(P均<0.01),主动脉球囊反搏应用率低于对照组(P<0.05),社会效益指标(药占比、平均住院费用、平均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均<0.001),住院期间并发症(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室壁瘤、恶性心律失常及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6个月主要不良心脏事件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ISRTS建立优化STEMI救治流程,提高救治效率,缩短心肌再灌注时间,减少并发症,有效改善STEMI患者的临床预后,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 杨平余宏伟高建凯李勇刘长凯梁亚州王娟丁永丽
- 关键词:互联网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