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乐庆
- 作品数:6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昭通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 孙中山民权主义与当代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被引量:2
- 2004年
- 以孙中山民权主义为旗帜,辛亥革命推动中国迈出了从传统权力社会向现代民主社会转型的第一步。今天我们对其予以重新审视,可以看到孙中山民权主义理论与实践对于当今中国政治民主的发展,不仅是重要的思想资源,而且具有强烈的现实启示:在目标上,建设现代政治文明应是一种现实追求,而不是遥远理想;在内容上,应接受国际社会具有普遍性的治理模式,对一向被视为神圣不可动摇的"议行合一制",应予以重新研究;在路径上,推进民主政治,应认同必要的政治妥协,采取和平渐进方式,而摈弃"不断革命"的激进主义。
- 徐波余乐庆
- 关键词:孙中山民权主义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 遥远的回响 永久的记忆——昭通交通地名的历史透视
- 2003年
- 万山阻隔,群峰环绕,使得昭通开门见山,出门是坡,昭通人民以无比坚强的毅力,在崇山峻岭之中、从悬崖绝壁之旁,开凿出了一条条通向区外的驿道、马路,留下了数以千计的道路、桥梁、渡口、险关、方位等交通地名。延伸在崇山峻岭中的条条马帮小道,不仅过去是,现在仍然是部分山区人民重要的生命线。那崎岖山路上人背马驮的艰辛,在地名中留下了难以抹去的记忆。人们已经用遍布全市的数百个带"马"字的地名,在昭通大地上给马铸造了一座无形而又传之久远的纪念碑!
- 傅奠基余乐庆
- 关键词:交通史
- 古代艺术作品中的原始宗教遗迹——乐马厂石狮与三星堆青铜“纵目”相似研究
- 2014年
- 宗教的文化性及其对人们意识的影响,使之通常以多种形式存在和体现。出土于四川广汉三星堆祭祀坑青铜人像的奇异眼神和昭通市鲁甸县龙头山乐马厂石狮的夸张瞳孔,均以"纵目"的形式体现着古人类的图案崇拜、祖先崇拜、神灵崇拜、巫术崇拜。以实地调查、走访,探寻乐马厂石狮子"纵目"与三星堆青铜器"纵目"相似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和依据,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知古艺术中的原始宗教遗迹。
- 张兴莲雷思余乐庆秦明华
- 关键词:原始宗教三星堆纵目
- 抗日战争与文化嬗变——抗战时期陈独秀关于中国文化路径的思考被引量:1
- 2005年
- 抗日战争时期,在对苏俄、德意、英美和世界各国近代文明进行冷静比较研究的基础上,陈独秀对于中国文化更新的路径问题作了新的思考。他提出,改造和提升民族精神,是中国文化更新的根本目标;社会嬗变与精神自省,是文化更新的两大条件;主动汲取西方现代文明,则是文化更新的基本路径。在“中学”与“西学”两大文化思潮激烈斗争之际,陈独秀无所避忌地举擎“欧化”旗帜,对那种借口“国情”、“中国特点”,实则是拒绝现代民主制和市场法则、害怕自由主义思潮进入的政治势力以及狭隘的文化自是、排他心态予以坚决抨击。陈独秀对中国文化发展路径的这一新思考,实为数十年后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理论先声,值得今人反思与回味。
- 徐波余乐庆
- 关键词:中国文化
- 区域发展与历史演变的档案——昭通地名的史料价值
- 2004年
- 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在地名中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反映,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地名记录了昭通先民在改造环境,开发资源,建设家园的生产、生活历程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表达了当时人们对生老病死、人情世故、众生百态的感悟与反思。地名是研究昭通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的百科全书,也是了解民族习俗、风土人情的生动教材。
- 傅奠基余乐庆
- 关键词:地名人地关系历史文化民风民俗
- 汪精卫叛国投敌原因综述
- 2002年
- 对史学界关于汪精卫叛国投敌的决定性因素的七种争议进行综述 。
- 余乐庆
- 关键词:汪精卫叛国投敌蒋介石权力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