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连金
- 作品数:8 被引量:28H指数:3
- 供职机构:福建省水产研究所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滩涂贝类养殖及加工实用技术(八)——泥蚶的养成和收捕被引量:1
- 1985年
- 泥蚶的养成包括蚶豆(即体长8—20毫米的蚶苗)培育及成蚶养殖两个生产阶段。
- 何连金
- 关键词:泥蚶收捕滩涂贝类养殖养成
- 缢蛏循环水池人工育苗实验报告被引量:8
- 1984年
- 缢蛏(Siuonovacula Constricta Lamarck)在我省贝类养殖业中,其产量占第一位。六十年代初,我省蛏苗平畦预报技术广泛应用于半人工采苗后,蛏苗产量大幅度增加。但由于生产不断发展和自然苗丰歉不稳,在歉收年景,苗种仍显得紧张。为弥补天然苗的不足,探索缢蛏人工育苗的有效办法,是必须研究解决的课题。
- 陈文龙何连金李秀珠吴卓诚方火顺黄松木方银标
- 关键词:缢蛏蛏苗人工育苗半人工采苗贝类养殖
- 砂虾人工苗淡水驯化试验报告被引量:3
- 1994年
- 砂虾(Metapenaeus.sp)是在海水中繁殖生长,但到仔虾期后,对比重适应能力增强。我省江河多,河口区比重低,将人工培育的砂虾苗淡化,适应于低盐水域甚至淡水中养殖,是本试验的目的。1982年郭国骥等对刀额新对虾苗进行淡化,并在淡水池塘中养殖。这些研究为“海虾淡化”积累了经验。但因数量少,没能形成生产规模。
- 何连金杨甘霖杨章武叶聪香郑养福
- 关键词:人工苗淡水驯化
- 砂虾人工育苗试验报告被引量:1
- 1994年
- 砂虾是新对虾属(Medapenaeus-sp)的俗称,闽南地区的群众称之为“土虾”,该属的刀额新对虾等常见种,具有对低盐、高温耐力强、食性杂、耗氧量低等特点。而且肉质脆嫩、味道鲜美、价格高、便于鲜活运输,是养殖的优良品种。
- 何连金杨甘霖杨章武叶聪香郑养福
- 关键词:人工育苗
- 螺旋藻的培养方法和应用效果的初步探讨被引量:13
- 1988年
- 我省螺旋藻的开发研究已进行多年。近年来,不仅科研、教学单位开展此项工作,甚至许多水产苗种生产场,也进行螺旋藻的培养及应用试验。应众多基层单位及个人索取资料的要求,笔者将手头资料及几年来工作实践的点滴收获作综述介绍,以供参考。
- 何连金
- 关键词:螺旋藻生物学特性采收长毛对虾人工育苗活饵料
- 云微型藻的筛选、培养和应用初报被引量:2
- 1983年
- 目前我国在贝类人工育苗中,幼体初期常用的饵料生物有扁藻、三角褐指藻、小新月菱形藻、牟氏角毛藻、湛江叉鞭金藻及底栖硅藻等。上述单细胞藻类的筛选及培养的成功,促进了贝类人工育苗工作的开展。为了筛选福建海区优良的微型藻种,笔者等于1979年在泥蚶、缢蛏繁殖季节,
- 何连金陈文龙李秀珠方银标方火顺吴卓成黄松木黄加敏
- 关键词:饵料生物海区牟氏角毛藻人工育苗新月菱形藻三角褐指藻
- 日本饵料生物培养技术 一、轮虫的生产方法
- 1982年
- 近年来,日本由于鱼、虾、贝苗种企业化生产的兴起,解决养殖种类幼体阶段的饵料问题,引起了水产科研、生产单位的关注。由于人工配合饲料存在着不易为某些水产生物的幼体所有效地利用,和投放后育苗水质难以控制等局限性,所以在“活饵料”的研究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积累了许多经验。目前对单细胞藻类(如小球藻、硅藻类等)、
- 何连金
- 关键词:饵料生物轮虫幼体人工配合饲料水产生物贝苗
- 泥蚶幼虫及稚贝饵料的研究被引量:1
- 1988年
- 在泥蚶[Arca(Anadara)granosa Linne]人工育苗中,选择适宜的饵料和掌握适当的投饵量,是育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关于泥蚶幼虫和稚贝的饵料,国外尚未见过报道。国内在七十年代,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温州分所、福建省水产研究所、广东省海丰养殖场等单位,曾采用牟氏角毛藻、三角褐指藻、扁藻和小球藻等做为泥蚶幼虫的饵料,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 何连金陈文龙许万竹江宇吴卓诚方火顺方银标方永瑞
- 关键词:泥蚶饵料幼虫稚贝投饵量牟氏角毛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