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海根
- 作品数:21 被引量:54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共中央党校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公民社会与斯洛文尼亚的政治转型
- 2014年
- 公民社会对东欧国家的民主转型有重要的影响。在斯洛文尼亚1980年代的民主化进程中,公民社会经历了一个从不成熟到逐渐成熟,从新兴运动的兴起到新社会运动逐步介入政治并最终实现政党化的过程,对斯洛文尼亚社会多元化结构的形成、社会政治组织的培育和政治精英的培养等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斯洛文尼亚共盟所推行的政治改革以及对公民社会的包容,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公民社会的发展壮大,二者共同推动斯洛文尼亚实现平稳的政治转型。
- 何海根
- 关键词:恩格斯工人阶级政党共产党
- 近年来国内学界关于中国式现代化重点问题研究述评
- 2023年
-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后,现代化研究再度成为学术热点,中国式现代化是其中的主要议题。近年来,国内学界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分期、科学内涵、显著优势等重点问题进行了多维度的探讨,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正在逐步建构相对完整的研究框架。目前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研究还处在上升阶段,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明确中国式现代化所指的历史阶段、概括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比较优势,并持续拓展和深化对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论述、现代化建设现实问题、中国式现代化的普遍意义以及比较现代化等问题的研究。
- 张伯瀚何海根
-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共产党
- 理解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三个维度被引量:3
- 2021年
- 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和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我们可以从历史渊源、理论逻辑、实践要求三个维度来理解这一命题。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反映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是体现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中国式表达,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则是新时代提升治党效能的重要方式。
- 何海根
-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党的建设
- 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及其理论贡献被引量:1
- 2023年
-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在马克思主义发展中是一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随着实践进程不断深化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出了“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的重大论断,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共享”和“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等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思想。“最本质特征论”从制度层面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特征的认识,形成了一个更加完整的新的社会主义本质论。“三大本质要求”从实践层面深化了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性认识,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是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中国的新发展,为推动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贡献了中国理论。
- 何海根
- 关键词:社会主义本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现代化”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被引量:3
- 2019年
- "五四"时期是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转折点,比较完整的现代化观念在这一时期初步形成。"五四"以前,中国的现代化观念萌芽于应对英国入侵的海防思潮,洋务自强运动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初始阶段,历经洋务思潮、维新思潮和辛亥革命,中国人关于现代化的认识和探索仍然处于被动地位。"五四"以后,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发展到新的阶段,中国社会"学外国"发展到高潮,广大的知识分子激烈批判中国的封建传统,逐步形成了涵盖物质、制度、文化、思想等重要层面的现代化观念。俄国发生十月革命之后,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人找到了以社会主义走向现代化的道路,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也由被动转为主动。
- 何海根
- 关键词: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
- 我国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模式
- 群体性事件是中国进入社会转型期后主要的社会抗争形式,表现出三个方面的特征:首先是数量和规模逐年增长,在少数规模较大的冲突性群体事件中,群众的抗争方式呈现出暴力特征;其次,进入21世纪后,无直接利益相关的人群成为大型群体性...
- 何海根
- 关键词: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社会抗争
- 党的领导作用是如何被削弱的?——斯洛文尼亚共盟在政治变革中的角色及其原因
- 2018年
- 20世纪80年代末斯洛文尼亚的政治剧变是斯洛文尼亚共盟及其领导层自我变革的结果。政治传统和文化特征、"改革派"的改革行为、共盟在政治变革中的双重角色,以及总体上共盟的民族主义化,都导致共盟在斯洛文尼亚的权威和领导作用被不断削弱。伴随着国内形势的急剧变化,斯洛文尼亚共盟主动提出实行政治多元化的主张,并在首次多党制选举中丧失执政地位。
- 何海根
- 关键词:政治变革民族主义
-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新发展被引量:3
- 2016年
-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其中共享是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与马克思主义经典发展理论中强调分享和共同占有的思想一脉相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探索与深化发展的理论创新成果。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既是为了解决中国发展中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也是对发展目的的再确认。共享发展体现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强调共享共富,表明我们党对发展的理解从以价值导向为理论起点向以操作导向为理论起点转变。体现公平正义的有效制度安排,是推进和实现共享发展的关键。
- 孙代尧何海根
- 关键词:共享发展公平正义
- 中国共产党领导与近代以来中国的社会整合——基于现代化的分析视角被引量:2
- 2020年
-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对现代化目标的一种中国式表达,扎根于中国近代以来的社会发展史。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属于外源性变迁,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属于外源性现代化,西方殖民主义给近代中国带来前所未有的危机与影响,其中社会整合能否实现,是影响中国现代化进程能否顺利推进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社会整合面临国家分裂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两大历史性难题。中国共产党承担起实现国家大一统、重构社会秩序以及解决发展不均衡的历史重任,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实现了民族国家的重建和社会权威的重塑,是实现中国社会整合的重要方面,是践行初心和使命的前提条件。
- 何海根
-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社会整合
- 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观及其当代价值被引量:12
- 2011年
- 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观蕴含于他们探索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体系之中。他们在多重意义上使用文化概念,并在唯物史观的框架里考察文化现象,阐明了文化与经济基础的辩证关系、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不平衡关系以及文化所具有的现实性、开放性和跨越性特征。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了有价值的思想资源。
- 孙代尧何海根
- 关键词:恩格斯文化文明文化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