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树云

作品数:10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性病
  • 2篇影像
  • 2篇影像学
  • 2篇影像学表现
  • 2篇病变
  • 1篇代谢
  • 1篇代谢功能
  • 1篇代谢功能紊乱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血性
  • 1篇血压
  • 1篇银屑
  • 1篇银屑病
  • 1篇银屑病患者
  • 1篇影像学诊断
  • 1篇肾损
  • 1篇肾损伤
  • 1篇收缩压
  • 1篇舒张
  • 1篇舒张压

机构

  • 8篇中北大学
  • 1篇太原市中心医...

作者

  • 8篇何树云
  • 3篇王宏
  • 2篇杨学英
  • 1篇王拉云
  • 1篇孔慧华
  • 1篇刘瑞风
  • 1篇张开明
  • 1篇李春锋
  • 1篇张素英
  • 1篇刘小民
  • 1篇王鹏飞
  • 1篇陈晓红
  • 1篇崔金钟
  • 1篇张伟

传媒

  • 2篇中国辐射卫生
  • 1篇中国药物与临...
  • 1篇实用医学影像...
  • 1篇临床医药实践
  • 1篇基层医学论坛
  • 1篇中国医学工程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肠壁缺血性病变患者多层螺旋CT诊断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肠壁缺血性病变作为一种临床常见的肠道营养吸收障碍[1]。此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肠道血液回流受阻以及血流灌注减少等导致,而这一现象的发生会使得肠道壁出现损伤,引发代谢功能紊乱[2]。临床特征主要是肠管运动障碍以及肠壁缺血性坏死等,同时临床表现多伴急性腹痛,缺乏一定的差异性[3]。临床诊断常出现漏诊以及误诊,从而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患者多在健康体检时发现,却已进展致中晚期,发展为危险性急腹症,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研究影响[4]。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层螺旋CT逐渐在临床各领域广泛应用,有研究指出,CT以及B超等影像学检查对于肠系膜血管成像以及血管血流情况的诊断率较高,有效提高肠缺血的检出性[5]。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78例肠壁缺血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多层螺旋CT在其中的诊断价值。
何树云
关键词:代谢功能紊乱缺血性坏死多层螺旋CT肠缺血肠道营养
肺部孤立性病变影像学表现的分析与诊断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对肺部孤立性病变的影像学表现进一步认识分析,探讨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改变误诊原因,提高对孤立性炎性病变与不典型肺结核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9月-2014年9月检查收治的108例肺部孤立性病变的临床资料,把检查结果进行归纳整理并对比分析。结果病灶部位:两肺下叶背段及各基底段占60%,两肺上叶后段(尖后段)占25%,中叶及舌叶占15%。病灶X射线、CT表现:边缘粗长毛刺58例;光滑清楚20例;略有分叶24例。支气管充气征20例,胸膜尾征32例,桃尖征14例,方形征12例。结论胸部孤立性病变的误诊率较高,应结合CT检查、临床资料加以综合全面分析方做出明确诊断。
何树云王宏
关键词:肺部孤立性病变影像学
银屑病患者骨髓基质细胞分泌EGF、PDGF-A和PDGF-B水平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通过比较银屑病患者与对照组骨髓基质细胞分泌表皮生长因子(E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A(PDGF-A)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PDGF-B)水平的差异,揭示银屑病患者骨髓造血微环境的异常。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患者与对照组骨髓单一核细胞,通过贴壁法培养骨髓基质细胞,收集传3代后又培养72h的骨髓基质细胞及培养上清,用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表面标志并用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EGF、PDGF-A和PDGF-B的水平。结果90%以上细胞表面抗原高表达CD29,而CD34、CD45及HLA-DR表达阴性,即骨髓基质细胞纯度在90%以上;患者组骨髓基质细胞分泌EGF和PDGF-B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PDGF-A的分泌水平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银屑病患者骨髓基质细胞分泌的某些细胞因子存在异常,表明患者骨髓造血微环境可能存在异常。
刘小民刘瑞风张开明何树云杨学英王鹏飞崔金钟陈晓红
关键词:银屑病骨髓基质细胞EGFPDGF-APDGF-B
16排螺旋CT在脑梗死患者诊断中的效果
2023年
目的探究16排螺旋CT在脑梗死的诊断效果。方法在2019年1至9月中选择40例疑似脑梗死患者展开回顾性分析,均接受头颅CT平扫和脑CT灌注成像操作。结果发病时间均在24 h内,有20例患者被诊断为急性脑梗死,其余20例并未见异常;而后在1周内对20例未见异常患者通过CT复查和随访,证实其中急性脑梗死发作16例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例。36例患者脑CT灌注异常,4例脑CT灌注正常,并且感兴趣区内脑血流量、脑血容量以及对比剂达峰时间均出现显著转变,病灶侧较之对照侧、病灶周边区、病灶中心区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脑CT灌注成像灵敏度以及特异度均高于CT平扫。结论应用16层螺旋CT在脑梗死的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为临床医师诊断疾病、制定治疗方案和预估预后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何树云
关键词:脑梗死
50例肾损伤CT表现的分类及体会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评价肾损伤的检查方法,探讨CT表现的分类和临床意义。方法对50例肾损伤CT表现的分类作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中CT表现为肾影增大23例(46%),肾轮廓不规则14例(28%),肾包膜下血肿36例(72%),肾内血肿27例(54%),肾周积血21例(42%),肾节段性梗塞6例(12%),轻度肾实质挫伤4例(8%),肾撕裂或断裂26例(52%),肾粉碎4例(8%),肾动脉主干断裂或闭塞2例(4%)。另外尚有胸、腹腔积液、肝、脾破裂、骨折等合并伤表现。结论CT平扫加增强检查对肾操作定性诊断准确率达100%,分类诊断准确率达98%以上,CT分类对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有重要指导价值。
何树云王宏
关键词:肾损伤CT
胃癌的回顾性研究
2013年
目的探讨胃癌发病与年龄、性别的关系;胃癌发病部位、胃癌发病种类的统计学差异。方法对于经内窥镜及手术病理证实的37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发现,胃癌的发病与年龄、性别无关,与发布部位、发病种类有明显的关联性,并有统计学差异。结果胃癌的发病部位以胃体部为主,依次贲门部、幽门部、胃底部;胃癌发病主要是低分化腺癌、依次是鳞癌、其它种类癌。结论胃癌的发病随着年龄、发病部位明显改变,早起诊断胃癌能够提供科学的手术方案。
杨学英王拉云孔慧华何树云李春锋张伟
关键词:胃癌鳞癌胃窦部贲门癌
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和脉压与脑卒中的关系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不同收缩压、舒张压、脉压水平与脑卒中发生率的关系。方法:收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86例,其中单纯并发脑卒中者84例。按收缩压、舒张压、脉压的水平不同分别分为四组,观察各组脑卒中的发病率。结果:随着收缩压、舒张压、脉压水平的增高,脑卒中的发病率增加,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我国脑卒中是人群主要的病残和死亡原因。积极有效地降低血压水平及脉压差,是防治脑卒中的重要环节。
张素英何树云
关键词:高血压收缩压舒张压脉压脑卒中
强直性脊柱炎影像学诊断价值探讨
2012年
强直性脊柱炎(AS)发病缓慢,多见于男性,其病理改变主要是累及骶髂关节、髋关节、椎间关节、肋椎关节的滑膜部分及韧带部分,且以髂骨侧侵蚀为明显,初发部位常在膝关节及髋关节处,患者下蹲、弯腰、行走困难,夜间疼痛加重。近年来发病率有所上升,早期的诊断对于及时治疗、延缓病程进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AS的影像学表现进行了研究,发现CT、MRI、核素检查在AS诊断、疗效判断、随访中的价值越来越引起临床的重视。
何树云王宏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影像学表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