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晓芳

作品数:29 被引量:556H指数:7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7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生物学
  • 10篇农业科学
  • 4篇文化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0篇红火蚁
  • 7篇入侵
  • 5篇昆虫
  • 5篇赤眼蜂
  • 3篇害虫
  • 2篇单倍型
  • 2篇敌百虫
  • 2篇引物
  • 2篇入侵害虫
  • 2篇生殖调控
  • 2篇生殖方式
  • 2篇生殖行为
  • 2篇试剂
  • 2篇试剂盒
  • 2篇特异表达
  • 2篇特异表达基因
  • 2篇特异性引物
  • 2篇天敌
  • 2篇种群
  • 2篇总DNA

机构

  • 29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广东中烟工业...

作者

  • 29篇何晓芳
  • 15篇陆永跃
  • 14篇曾玲
  • 8篇梁广文
  • 6篇温硕洋
  • 4篇许益镌
  • 4篇曾鑫年
  • 4篇张维球
  • 4篇王磊
  • 3篇吴仕豪
  • 3篇吕利华
  • 3篇黄俊
  • 3篇王琳
  • 3篇韩诗畴
  • 3篇何余容
  • 3篇李小妮
  • 2篇姜建军
  • 2篇程代凤
  • 2篇庞雄飞
  • 2篇钟国华

传媒

  • 4篇环境昆虫学报
  • 3篇昆虫知识
  • 1篇黑龙江畜牧兽...
  • 1篇昆虫学报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湖南环境生物...
  • 1篇武夷科学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 1篇应用昆虫学报
  • 1篇生物安全学报...
  • 1篇第一届全国生...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寄生性天敌对火蚁的控制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09年
本文对火蚁类群及其生物防治中的寄生性天敌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寄生性蚤蝇作为主要的寄生性天敌被引进到入侵火蚁的非原产地—美国进行了室内饲养和田间释放,并已在美国南部的部分州定殖和扩散。寄生蚁,寄生蜂,捻翅虫和螨类亦被发现寄生于火蚁,笔者对它们的寄生行为、寄生特征和寄生率进行概述,并试述了各种天敌在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注意事项,为今后我国开展红火蚁的生物防治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何晓芳陆永跃曾玲
关键词:蚤蝇寄生蜂
磺胺嘧啶对感染Wolbachia的短管赤眼蜂生殖行为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磺胺嘧啶对在感染Wolbachia的短管赤眼蜂生殖行为中的应用。本发明提供了磺胺嘧啶在清除动物体内共生Wolbachia或降低Wolbachia滴度中的应用。本发明首次发现单独使用含有1.0mg/ml磺胺嘧啶...
何晓芳张美娇王轩李远玉
文献传递
桔小实蝇抗敌百虫和高效氯氰菊酯抗药性水平检测cDNA芯片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桔小实蝇抗敌百虫和高效氯氰菊酯抗药性水平检测cDNA芯片及其制作方法和应用。本发明利用正向抑制性消减杂交(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方法分别获得了...
曾玲姜建军陆永跃何晓芳梁广文温硕洋
文献传递
重大入侵害虫红火蚁种群控制基础理论及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
曾玲陆永跃梁广文曾鑫年陈忠南吕利华许益镌胡学难韩诗畴李小妮田伟金王琳吴仕豪何余容何晓芳
发现发明及创新点:(1)首次发现红火蚁入侵中国大陆,提出了火蚁种类分子鉴定方法;(2) 首次系统阐明了华南红火蚁入侵规律、行为学及生态学适应机制、入侵对华南无脊椎动物群落的影响;(3)提出评价药效的综合指标,阐明印楝素等...
关键词:
关键词:红火蚁致病机理生态学
基于微卫星的中国红火蚁种群遗传结构的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背景】自入侵中国之后,红火蚁已给农林业、健康卫生、生态环境等造成了危害。红火蚁在中国的入侵、扩散路径及方式等仍然是待解决的问题。【方法】利用微卫星分子标记,对来自国内14个地区和国外1个地区共15个红火蚁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及种群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应用7对微卫星引物共检测到28个等位基因,15个红火蚁种群在各微卫星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各种群的平均表观杂合度HO、预期杂合度HE、Shannon信息指数I、基因多样性指数Nei's和多态位点百分率P分别为0.2848、0.2708、0.3174、0.2629和43.63%,研究结果表明这15个红火蚁种群具有比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种群间平均分化系数FST为0.4258,说明有42.58%的变异来源于种群间,表明红火蚁各种群之间有较高程度的分化,且遗传分化可能是由地理隔离和基因流障碍(Nem=0.7442)共同引起。遗传距离D显示,河源种群与其他种群间的遗传距离均相对高于其他各种群间的遗传距离,表明河源种群与其他地理种群之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可能是较为原始的类型。【结论与意义】短距离的种群主要通过自然扩散方式传播,地理距离与亲缘关系有一定的相关性;长距离的种群主要依靠人为传播,因此地理距离与遗传距离不成正比。对于长距离的入侵事件,监控与检疫是关键的预防措施。
黄奕雯何晓芳陆永跃曾玲程代凤
关键词:红火蚁种群微卫星
红火蚁入侵规律和传播扩散防控技术系统研究
本研究综合应用了昆虫学、生态学、农药学、分子生物学、地理信息学的理论和技术,紧密围绕灭除红火蚁疫情开展科技攻关,在红火蚁鉴定、发生特点、扩散规律、防控药剂及使用技术研制、监测与防控方案和规程制定以及示范区应急扑灭等方面的...
曾玲陆永跃曾鑫年梁广文许益镌黄俊何晓芳
关键词:红火蚁扩散
文献传递
拟澳洲赤眼蜂ITS2二级结构及其推导的地理种群进化
拟澳洲赤眼蜂是广泛分布世界,用以防治鳞翅目害虫的一种寄生蜂。近年来多以ITS2基因作为标志基因研究其进化与分类特征。ITS2为核糖体DNA上的一段内含子,其具体功能仍未清楚,同时ITS2如何从rRNA前体脱离出来的原理也...
何晓芳温硕洋庞雄飞
关键词:拟澳洲赤眼蜂ITS2进化
文献传递
四种农药两种处理方法对红火蚁工蚁作用的室内筛选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为探讨及筛选对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工蚁高效低毒的药剂,以应用于红火蚁的化学防治。【方法】本试验采用胃毒、药膜法测定阿维菌素、甲维盐、辛硫磷、高效氯氰菊酯4种农药对红火蚁工蚁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辛硫磷对红火蚁工蚁的胃毒LC_(50)值最小,为3.42×10^(-4)mg/m L;而甲维盐对红火蚁工蚁的触杀LC_(50)值最小,为2.56×10^(-5)mg/m L。【结论】红火蚁工蚁对辛硫磷、甲维盐较为敏感。甲维盐作为以阿维菌素为原料经过化学修饰而得到的一种高效杀虫剂,利用红火蚁"交哺习性"进行传毒,作为胃毒饵剂具有较好的前景。
张震何晓芳
关键词:红火蚁触杀作用胃毒作用
草坪生境中红火蚁蚁巢空间关系和蚁群迁移动态规律研究被引量:12
2012年
应用最近邻体法研究了草坪生境中红火蚁蚁巢间空间关系,调查了蚁群迁移动态规律.结果表明,该生境中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蚁巢空间格局呈随机分布和均匀分布交替出现,且大部分时间为随机分布,蚁巢间平均距离是6.88 m.不同月份蚁巢密度变化存在差异,4月份蚁巢密度增加程度最大,为0.305×10-2个/m2;5月份蚁巢密度降低程度最大,为0.19×10-2个/m2.与其他月份相比,4月份蚁巢平均迁移率最高,为20.70%,迁移最活跃.蚁巢平均使用时间为43 d,平均迁移距离为5.57 m.新出现于地表的红火蚁蚁巢短期内消失比率很高,出现后第1周达31.48%,之后低于10%.
王磊陆永跃曾玲何晓芳
关键词:红火蚁草坪
基于COI基因分析入侵我国的红火蚁遗传多样性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原产于南美洲,是一种入侵性极强的有害生物,也是我国重要的检疫性害虫之一。由于其社会结构复杂,扩散途径多,具有明显的种群竞争优势且繁殖力高,近年来呈现出迅速扩散的趋势。目前,红火蚁...
黄奕雯陆永跃何晓芳曾玲
关键词:红火蚁单倍型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