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学梅 作品数:7 被引量:54 H指数:4 供职机构: 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鼓膜置管术后留置时间与复发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2 2017年 目的:探讨鼓膜置管术后留置时间、取管或脱管后分泌性中耳炎(SOM)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对465例行鼓膜置管术的SOM患儿的病史以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331例SOM患儿,共576耳,脱管或取管后有177耳(30.73%)复发。置管时平均年龄为(4.69±2.18)岁,3~6岁为高峰。通气管平均留置时间为(9.96±3.72)个月,其中复发耳平均留置时间为(8.59±3.49)个月,痊愈耳为(10.57±3.65)个月,其中留置时间小于6个月者复发率为46.09%。脱管或取管后复发患儿中变应性鼻炎(AR)的患病率为59.62%,高于手术患儿整体患病率(38.67%)。177耳中79耳(44.63%)再次行鼓膜置管术,再次置管患儿的初次通气管平均留置时间为(7.50±3.40)个月,其AR患病率为68.09%,高于痊愈患儿患病率(29.07%)。结论:3~6岁行鼓膜置管术的SOM患儿脱管或取管后易复发,留置时间越短且患有AR的患儿复发率越高。留置时间大于13个月复发率明显降低。 万学梅 杨军关键词:鼓膜置管术 复发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手术疗效比较、术后复发因素及对策 被引量:16 2014年 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OME)是儿童常见病,其发病率仅次于上呼吸道感染[1],据统计10岁以下儿童中约有90%(其中80%为单耳)患过OME[2].儿童咽鼓管结构及免疫功能发育不成熟是主要病因,年龄越小患病风险越高[3],伴有先天性腭裂、唐氏综合征以及其他颅面部结构异常者风险更高[4].OME一般可在3个月内自愈,其中有30%~40%会复发,5%~10%可能持续1年以上[5].OME的手术简单易行,但临床上针对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却不统一,不同医院、甚至同一科室不同医生的处理策略亦不相同. 万学梅 杨军 贾欢关键词:分泌性中耳炎 手术适应证 复发因素 儿童 上呼吸道感染 患病风险 医联体背景下健康管理现状与策略分析 2022年 健康管理是一项前瞻性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包括健康监测、评估、干预和预防。医联体建设始终强调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与健康管理的理念不谋而合。医联体背景下健康管理是将发展重心从治病转移到健康服务,最终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健康需求。本文对医联体背景下健康管理现状展开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万学梅 辛梅 田茜溪 卿立刚 罗俊 聂蕙斌 占煜 白云丹关键词:健康管理 类固醇激素在变应性鼻炎中的局部应用现状 被引量:5 2008年 变应性鼻炎为全球常见病、多发病。类固醇激素是目前治疗变应性鼻炎最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本文较系统地论述了类固醇激素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机理、使用方法、剂量等,从而为临床治疗变应性鼻炎提供依据。 田翠玲 万学梅 李瑛 唐嗣泉关键词:类固醇 变应性鼻炎 芪参补气胶囊治疗成人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探索芪参补气胶囊治疗成人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作用机制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成人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3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80例。对照组给予匹多莫德胶囊治疗;观察组给予芪参补气胶囊治疗,均为3个疗程。主要观察指标为年度呼吸道感染次数。次要观察指标包括:血WBC、N(%)、IgA、IgG、补体C3、CD4、CD8、CD4/CD8、TNF-α、IL-6、IL-8,以及2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且随访至开始治疗后的12个月。结果:2组患者年度呼吸道感染次数均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年度呼吸道感染次数更低(P<0.05),其中对有吸烟史,伴慢性咽炎,伴慢性鼻窦炎的患者,观察组疗效更明显(P<0.05)。2组患者CD4/CD8均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IgA、IgG、补体C3水平显著提高(P<0.05)。2组患者血清TNF-α、IL-6、IL-8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现严重不良事件,2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参补气胶囊治疗成人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同时提高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补体系统活性相关。 刘晓海 代冕 万学梅 闵小玲关键词:反复呼吸道感染 慢性扁桃体炎 慢性鼻炎 鼓膜置管术后通气管留置时间与渗出性中耳炎复发率相关性分析 秦欢 万学梅 杨军成都市高新区4~18岁儿童青少年近视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 了解成都市高新区4~18岁儿童青少年近视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为近视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1年8—11月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对成都市高新区202所学校82 024名4~18岁学生进行视力筛查及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近视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成都市高新区儿童青少年总近视患病率为40.42%,不同性别(男38.76%vs女42.21%,χ^(2)=101.529,P<0.001)、不同学龄段之间近视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81%、34.44%、79.73%、83.25%,χ^(2)=22099.288,P<0.001)。4~18岁儿童青少年近视患病率分别为1.90%、1.25%、9.04%、17.20%、31.22%、42.10%、55.79%、65.15%、73.43%、79.95%、84.44%、84.45%、83.25%、81.95%、77.2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母均近视、初次使用电子产品年龄≤3岁、节假日电子产品使用时间较长、阅读学习用眼持续时间≥30 min、有不良用眼习惯、户外活动及睡眠时间不足等是与儿童青少年近视相关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成都高新区儿童青少年学龄初期近视患病率增长速度快,其影响因素可能与遗传及个人习惯等多个方面有关,早期筛查及预防十分重要。 聂蕙斌 占煜 辛梅 张雪梅 刘倩茜 万学梅 王晓翔 邹兴伟 白云丹 田茜溪 杨杰 罗俊 陈泽君关键词:近视 影响因素 儿童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