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呈彪

作品数:25 被引量:257H指数:8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文化科学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关节
  • 5篇膝关节
  • 5篇步态
  • 5篇步态分析
  • 4篇疼痛
  • 4篇康复
  • 4篇康复治疗
  • 3篇足底
  • 3篇足底压力
  • 3篇疗法
  • 3篇疗法治疗
  • 3篇活动度
  • 3篇骨折
  • 3篇关节活动
  • 3篇关节活动度
  • 3篇氟比洛芬
  • 3篇氟比洛芬酯
  • 3篇步态特征
  • 2篇炎性
  • 2篇炎性介质

机构

  • 21篇安徽医科大学...
  • 8篇安徽医科大学
  • 3篇安徽医科大学...
  • 3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安徽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合...
  • 1篇安徽省中医学...

作者

  • 25篇丁呈彪
  • 16篇周云
  • 12篇刘奕
  • 9篇冯小军
  • 8篇张全兵
  • 5篇王锋
  • 4篇吴建贤
  • 4篇王永召
  • 3篇杨雪
  • 3篇江炎
  • 2篇彭磊
  • 2篇丁洋洋
  • 1篇王年
  • 1篇黄晶晶
  • 1篇汤健
  • 1篇洪永锋
  • 1篇杨先军
  • 1篇邵鹏飞
  • 1篇谢娟
  • 1篇余皖婉

传媒

  • 7篇生物医学工程...
  • 4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安徽医学
  • 1篇工业控制计算...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北京生物医学...
  • 1篇科技风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 1篇中华医学教育...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安徽医专学报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7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体外冲击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13
2018年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采用表面肌电图分析患者腰部肌肉生物力学特性。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3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19例)和对照组(1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采用体外冲击波椎旁痛点治疗,1周2次。观察患者治疗前后数字疼痛量表(NR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同时利用表面肌电图收集患者治疗前后双侧椎旁肌表面肌电信号,包括平均肌电波幅(AEMG)、平均功率频率(MPF)和中位频率的斜率(MFs)。结果治疗2周后NRS、ODI评分减低,AEMG和MPF增加,MFs绝对值降低,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RS、ODI、MFs、MPF第1周结束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2周结束后治疗组的NRS、ODI、AEMG及MFs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治疗能显著缓解LDH患者腰部疼痛、改善腰椎功能评分以及腰部肌肉的电生理状况,提高肌肉的收缩功能。
冯小军周云吴建贤江炎刘奕洪永锋丁呈彪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体外冲击波表面肌电信号临床疗效评价
单侧慢性膝痛患者步态特征及其与JOA评分间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采用步态分析系统观察单侧慢性膝痛患者的步态特征,并寻找其特征参数与JOA评分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21年7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运动医学科因单侧慢性膝痛住院的患者20例(研究组),其中男性7例,女性13例;年龄33~81岁,平均年龄53.55岁;身高151~178 cm,平均身高162.45 cm;体质量52~82 kg,平均体质量62.50 kg。同期招募同等例数的健康人(对照组),其中男性9例,女性11例;年龄31~76岁,平均年龄52.15岁;身高154~182 cm,平均身高164.65 cm;体质量50~77 kg,平均体质量63.45 kg。通过Tecno Body Walkerview步态分析系统采集数据,比较两组人群步速、步长、触地时长、躯干屈伸活动度、躯干侧弯活动度,以及峰值屈髋角度、峰值屈膝角度,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分析JOA评分与研究组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患侧步长、患侧触地时长较健侧明显减小,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33.60±3.05)cm vs(40.10±2.67)cm、(0.83±0.05)s vs(0.93±0.04)s。t=-7.754、-6.336,P<0.01]。研究组步速、患侧步长、患侧触地时长较对照组均明显减低[(1.89±0.26)km/h vs(3.57±0.34)km/h、(33.60±3.05)cm vs(50.15±4.02)cm、(0.83±0.05)s vs(0.70±0.03)s],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t=-17.572、-14.674、9.46,P<0.01)。研究组躯干屈伸活动度较对照组增大(7.52°±0.86°vs 2.48°±0.30°),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24.697,P<0.01)。研究组躯干侧弯活动度较对照组增大(1.28°±0.43°vs 1.11°±0.3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83,P=0.146)。研究组患侧峰值屈髋角度较健侧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45±2.13)°vs(22.84±1.53)°。t=-2.753,P<0.05];研究组患侧峰值屈膝角度较健侧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31.29±3.95)°vs(40.72±4.20)°。t=-6.748,P<0.01];研究组患侧峰值屈髋角度、患侧峰值屈膝角度均较对照组降低(21.45°±2.13°vs 27.58°±3.86°、31.29°±3.95°vs 49.14°±3.23°),差
丁呈彪刘奕冯小军王原莉张海洋刘龙康王华周云
关键词:步态分析JOA评分
一种动态紫外激光响应皮肤组织仿体的制备
2020年
随着生物医疗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组织仿体作为一种可模拟光在生物组织中传播的实物模型,已经在科学研究与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目前的绝大部分组织仿体只能模拟一些固定的光学参数,这限制了其应用。利用光致变色材料的可逆变色效应制备了一种光学参数随紫外激光照射可动态变化的皮肤组织仿体。检测了仿体置于紫外激光照射环境不同时间后的反射率光谱,并与相同条件处理后皮肤的反射率进行比较,两者在某些波段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同时仿体在一个月内重复测量的反射率光谱谷值误差在5%以内,表明这种组织仿体具备用于指导激光治疗剂量调节的潜力。
黄奎铭申书伟郭步云姚秀华吕红张兰芳丁呈彪
关键词:仿体光致变色材料紫外激光反射率
发散式冲击波疗法治疗继发性肩关节僵硬的临床效果
周云黄鹏鹏张全兵卢茜王永召李凯冯小军丁呈彪刘奕
不同时机综合康复治疗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膝关节挛缩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1
2020年
目的:分析和研究不同时机综合康复治疗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膝关节挛缩的预防和治疗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52例,其中男性40例,女性12例;年龄10-69岁.3组患者入住我科前均已行骨折内固定,骨折固定牢靠.根据骨折术后综合康复治疗的时间分为3组.A组:16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3例,年龄16-62岁,平均年龄(39.31±15.30)岁;骨折术后1个月内由骨科转入康复医学科行康复治疗,或骨折术后1个月内因遗留有膝关节功能障碍直接行康复治疗.B组:18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5例;年龄10-55岁,平均年龄(36.33±13.27)岁;骨折术后早期未进行综合康复治疗,术后1-3个月因存在有膝关节活动功能障碍来康复医学科就诊.C组:18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4例;年龄24-69岁,平均年龄(39.78±10.67)岁;骨折术后早期未进行综合康复治疗,术后3个月以后因存在膝关节活动功能障碍来康复医学科就诊.3组患者根据各自相应的疾病阶段特点予以相应的康复治疗措施.对3组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前、行6个疗程综合康复治疗后的膝关节主动活动度、适用于一般膝关节损伤患者的疗效评分系统、临床治疗疗效标准对治疗疗效进行综合评估.结果: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良好,康复治疗未对骨折解剖位置、骨折愈合情况等产生不良影响.治疗前,3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分别是37.56°±19.31°、39.89°±12.97°、41.22°±16.33°,适用于一般膝关节损伤患者的疗效评分分别是(44.69±13.40)分、(47.50±13.82)分、(49.33±13.95)分.综合康复治疗前3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适用于一般膝关节损伤患者的疗效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6个疗程综合康复治疗后,3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分别是109.94°±16.33°、96.06°±9.56°、69.22°±13.99°,3组患者适用于一般膝关节损伤患者的疗效评分分别是
张全兵周云王锋刘奕冯小军丁呈彪王永召
关键词:膝关节骨折关节挛缩康复治疗关节功能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31
2023年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康复医学科中的一种常见病,常引起患者腰腿疼痛及活动受限等症状。腰椎间盘退行性变为引起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内部因素,而外伤为主要外部因素。大部分的LDH患者临床症状较轻,采用非手术疗法便可缓解症状及治愈,同时也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及可行性;而对于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患者,则应考虑采取手术治疗。两种或多种治疗方法的联合应用,是未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点。
方乔洲张全兵张全兵丁呈彪王锋丁呈彪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治疗
应用ByGait-G6060-5压感步态测试仪分析中老年单侧膝关节滑膜炎患者的步态特征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应用ByGait-G6060-5压感步态测试仪观察中老年单侧膝关节滑膜炎患者的步态特征,为后续康复评估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运动医学科住院的20例单侧膝关节滑膜炎中老年患者(观察组),其中男性6例,女性14例;年龄51~68岁,平均年龄59.20岁;身高151~174 cm,平均身高161.45 cm;体质量52~98 kg,平均体质量66.90 kg;平均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45.60分;左侧8例,右侧12例。同期选择20例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中老年人(对照组),其中男性9例,女性11例;年龄54~68岁,平均年龄61.45岁;身高155~171 cm,平均身高162.50 cm;体质量51~74 kg,平均体质量63.15 kg;平均JOA评分53.35分。采用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研究院研发的ByGait-G6060-5压感步态测试仪进行步态分析数据采集。比较两组静态站立姿势下双足压力中心(BPC)轨迹、双侧足底压力比值(ROP),以及行走时的步长、步速、触地时长、足底各分区压力占比和负重面积占比,获得滑膜炎患者的步态特征。结果观察组BPC轨迹较对照组明显增加[(59.60±15.68)mm vs(34.10±9.94)mm],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6.152,P<0.01);而ROP低于对照组(0.88±0.07 vs 0.98±0.04),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5.329,P<0.01)。观察组步长明显短于对照组[(0.38±0.08)m vs(0.59±0.09)m;t=-7.756,P<0.01];步速明显低于对照组[(1.10±0.17)m/s vs(1.33±0.20)m/s;t=-3.924,P<0.01];而触地时长明显多于对照组[(0.81±0.09)s vs(0.68±0.06)s;t=5.293,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足底第四跖骨、第五跖骨、足中部区域所受压力占比相对较高,踇趾受力较小(P<0.05);第四跖骨、足中部和足后跟外侧负重面积增大(P<0.05),踇趾区受力面积减小(P<0.05)。结论中老年单侧膝关节滑膜炎患者静态平衡能力降低,行走能力减退,与健康中老年人对比有明显差异。
刘奕丁呈彪周旭王华王婧郑浩然孙银龙周云
关键词:膝关节滑膜炎中老年步态分析
一种激光散斑和温度刺激仪器在压疮早期诊断的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设计了一款具有血流成像以及温度刺激功能的系统,用于测量压疮区域与非压疮区域的特征,并通过对动物压疮模型进行参数测量,验证该系统在早期压疮诊断中的作用。方法系统主要由相机、环形光源、激光二极管、长焦温度传感器及液氮喷射器组成,可以实现激光散斑血流成像,同时利用液氮喷射器给皮肤降温,使该系统获取皮肤动态血流特性。采用脂肪乳模拟血流,验证该系统血流速度测量的准确性。通过对5只兔子的背部进行压力装置下的加压200 mmHg(1 mmHg=133.3Pa)持续1 h,再恢复血流灌注20 min,反复两次,制作出早期压疮模型。利用该系统对动物压疮模型降温之前到降温再到恢复的整个过程进行血流成像及血流参数分析。结果系统性能测试结果中,该系统测量的散斑值得到的流速与脂肪乳实际的流速成正比关系。动物实验测试结果中,非压疮区域与压疮区域的制冷后恢复时间(time to peak)分别为89.88 s±5.70 s和112.69 s±19.67 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作为压疮区域与非压疮区域的区分特征。结论本研究设计的系统为早期压疮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
彭士恒张清栋刘鹏丁呈彪邵鹏飞
关键词:激光散斑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足底压力变化的初步临床观察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患者足底压力变化情况,为康复治疗提供借鉴。方法选择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科就诊的受试者40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21~56岁,平均年龄35.58岁。根据ACL是否损伤,分为研究组(单侧ACL重建术后的患者)20例和对照组(步态正常的健康人群)20例。研究组20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4例;年龄22~56岁,平均年龄36.20岁。对照组20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10例;年龄21~43岁,平均年龄34.95岁。应用Footscan足底压力测试系统分别采集研究组和对照组足底压力数据,对比分析受试者步长、步速、触地时长、足底压力中心移动轨迹、足底分区压力、患足与健足足底压力比值。结果研究组步长、步速较对照组均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18、8.821,P <0.05)。研究组患侧触地时长较健侧缩短,两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69,P <0.05)。研究组患侧第五跖骨(M5)、足弓(MF)两区压力较健侧升高,两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45、7.489,P <0.05);患侧足跟内侧(MH)、足跟外侧(LH)足底压力较健侧减低,两侧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10.858、-11.278,P <0.05)。研究组M5、MF两区压力较对照组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66、12.162,P <0.05);研究组MH、LH区足底压力较对照组减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414、-10.776,P <0.05)。研究组足底压力中心椭圆短轴、足底压力中心轨迹总长较对照组增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0、2.796,P <0.05);研究组双侧足底压力分布对称性较对照组变小,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01,P <0.05)。结论 ACL重建术后患者步行能力、平衡控制能力较正常人减低,步态对称性较正常人变差;足底压力测试可以检测出下肢生物力学的细微变化,可以用于对外科手术效果的评价,为临床康复治疗提供参考。
段宗宇张全兵周云王锋杨雪丁呈彪刘奕冯小军吴建贤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重建足底压力步态分析
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滑膜炎的发病机制及研究进展被引量:112
2015年
背景:在膝骨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研究中,逐渐认识到膝关节滑膜的炎性改变在膝骨性关节炎的发病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目的:对近15年有关膝骨关节炎中滑膜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行归纳,并对国内外在分子生物学领域进行的实验成果进行总结。方法:检索万方数据库、维普信息资源系统、CNKI数据库及Pub Med数据库。以"骨关节炎"、"滑膜炎"、"发病机制"为关键词检索2000至2015年的文献,收集膝骨关节炎中滑膜炎发病机制研究的文献。共检索文献3 446篇,经过筛选,最终纳入36篇文献。结果与结论:膝关节滑膜炎可能是骨关节炎的超早期表现,滑膜炎的发展可能影响骨关节炎的进展。在骨关节炎的形成过程中,滑膜的自身炎性反应及释放的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蛋白对疾病的发生起到重要作用,但直到今天,在分子水平还不能对滑膜炎症的发病途径进行公认的描述。
丁呈彪周云
关键词:骨关节炎滑膜炎膝关节发病机制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