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胜规
- 作品数:16 被引量:40H指数:5
-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重点科研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价值被引量:3
- 2009年
- 夏颂年卢一郡谢健刘博义农肖尧贾红轩龙胜规
-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电描记术
- 急性心肌梗塞院前急救
- 本文对1992年以来院前急性心肌梗塞25例急救处理分析如下:男22例,女3例,年龄22—83岁,50岁以上占84%。首发症状:剧烈胸痛占72%、休克占36%、呼吸困难24%、恶心呕吐12%、心跳骤仃12%。
- 水海峰冯艳丽陈美仙林石波吴歆伍秋霞龙胜规
- 文献传递
- 热毒宁联合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59例的疗效观察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观察热毒宁联合抗菌药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8例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昔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为常规抗菌药治疗,治疗组为在常规抗菌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热毒宁注射液静脉点滴。疗程7~10d。结果治愈率治疗组为98.31%,对照组为79.66%。在控制主要症状、体征、白细胞恢复天数上,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效果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热毒宁联合抗菌药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可以提高疗效。
- 龙胜规卢一郡
- 关键词:社区获得性肺炎
- 急诊抢救中光棒引导法与直接喉镜法气管插管效果比较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比较在急诊抢救过程中采用光棒引导法与直接喉镜法进行气管插管的临床效果,探索该方法在急救领域的适用性。方法:将2010年2~6月来我院急诊科就诊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分别采用光棒引导法(光导组)与常规直接喉镜法(常规组)进行气管插管,比较两组的插管时间、一次插管成功率、咽喉部损伤程度及插管后疼痛时间。结果:插管时间[光导组(31.23±9.94)s,常规组(48.15±8.67)s]、疼痛时间[光导组(3.45±1.34)d,常规组(5.33±1.65)d]和咽喉部损伤程度比较,光导组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一次插管成功率[光导组(97.5%),常规组(80.0%)]高于常规喉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救过程中,与常规直接喉镜气管插管相比,光棒引导法具备操作简便易行、插管时间短、一次插管成功率高、对咽喉部损伤小的优点,是一种适宜在急诊科室推广的气管插管技术。
- 俞宁沈印龙胜规
- 关键词:光棒喉镜气管插管急诊抢救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合并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
- 2008年
- 目的:分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合并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及其诱发因素,探讨消化道出血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预后的影响及早期防治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7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合并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为44.89%(211/470),其中早、晚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0.1%(20/198)和70.22%(191/272),可见病情越重,消化道出血发生率越高(P<0.01);出血发生在病程的第1~5d者占88.15%(186/211)。发生消化道出血的211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治愈38例,好转83例,自动出院36例,死亡54例。结论:消化道出血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情危重的一个重要标志,大剂量激素的使用是消化道出血的重要诱发因素,早期防治对于改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 龙胜规卢一郡
- 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消化道出血
- 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在急诊救治危重病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07年
-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急救应用方法与特点。方法回顾分析480例深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急救对象、操作特点、穿刺结果、并发症及护理配合。结果穿刺成功率93.75%,抢救效果佳,并发症少且轻,护理方便。结论深静脉穿刺置管术是一项基本急救技术,配套穿刺置管器械操作及护理简便、效果明显。
- 龙胜规罗和生
- 关键词:急救深静脉穿刺术
- 以呼吸泵衰竭改善窗为切换时机序贯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的研究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探讨以呼吸泵衰竭改善窗为切换时机序贯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呼吸衰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COPD并呼吸衰竭经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好转,呼吸泵衰竭改善窗出现后的10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治疗组(序贯通气组)52例和传统治疗组(对照组)54例。序贯通气组立即拔除气管插管,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支持脱机;对照组以传统有创机械通气方式脱机。比较两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再插管率和住院死亡率。结果两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3.9±1.5)d和(15.5±6.1)d,住ICU的时间分别为(4.9±1.8)d和(20.3±5.5)d,VAP发生率分别为15.38%(8/52)和35.19%(19/54),病死率分别为11.54%(6/52)和27.78%(15/5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再插管率分别为19.23%(10/52)和16.67%(9/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COPD并呼吸衰竭需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当呼吸泵衰竭改善窗出现后,立即拔管改无创序贯通气治疗,可以缩短有创通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的时间,降低VAP发生率及住院死亡率。
- 龙胜泽秦志强黄国兰黄桂香龙胜规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序贯机械通气
- 序贯通气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的研究
- 目的:探讨有创及无创序贯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28例COPD并呼吸衰竭需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经抗感染及扩张气道等综合治疗,待呼吸泵衰竭改善窗出现后,随机分为有创-...
- 龙胜规黄国兰龙胜泽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序贯机械通气
- 文献传递
- 乌司他丁治疗重症肺炎43例疗效观察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急性重症肺炎患者的肺保护作用。方法 86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进行抗感染、机械通气、祛痰、增强免疫力、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10万U+10 ml生理盐水静注,1次/8 h,连续应用5~7 d。常规监测患者心率(HR)、呼吸频率(RR)、体温(T)、白细胞计数(WBC)、氧分压(PaO2)、氧饱和度(SaO2)、氧合指数(PaO2/FiO2);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6 d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T、RR、HR、PaO2/FiO2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3 d、6 d的CRP、IL-6、WBC和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但治疗组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明显。结论乌司他丁能有效改善急性重症肺炎患者的病情及其各种炎性反应指标,对炎症引起的肺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龙胜规龙胜泽
- 关键词:肺炎乌司他丁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
- 60例危重病人肠外营养治疗结果观察
- 2006年
-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急性期全肠外营养(TPN)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危重病人,39例使用TPN,21例先用TPN支持,后改用肠外营养(PN)加肠内营养(EN),再过渡到全肠内营养(TEN)或口服饮食。结果7例因原发病而死亡,其余53例病情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或治愈出院。结论TPN在危重病治疗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
- 龙胜规罗和生
- 关键词:胃肠外营养危重病人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