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静
- 作品数:15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金属学及工艺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后12个月出血事件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影响
- 2017年
- 目的探讨药物洗脱支架(DES)置入术后12个月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分析出血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由沈阳军区总医院牵头,全国32家中心共同参研的一项前瞻性、单盲、随机对照临床研究(I-LOVE-IT2)中置入DES的2 737例患者,进行1年电话随访,观察DES置入术后1年内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探索出血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分析出血事件的发生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本组2 737例患者,电话随访1年,6.10%(167/2 737)患者发生出血事件(BARC 1~5型)。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女性(HR=1.77,95%可信区间1.21~2.62,P<0.01)、既往心肌梗死或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HR=1.98,95%可信区间1.42~2.76,P<0.01)和围术期应用抗凝药(HR=1.70,95%可信区间1.22~2.37,P<0.01)为DES置入术后1年出血事件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与未出血患者比较,出血患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及全因死亡的风险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DES置入术后1年出血事件并不少见,且与全因死亡及MACCE增加相关,早期应识别出血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以减少出血事件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 赵公双李毅王贺阳徐凯荆全民许丹裘淼涵陈玉山杨宇进齐静李春江候子山李晶
- 关键词:药物洗脱支架出血事件独立预测因素预后
- 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现状和进展
- 2005年
- 室间隔缺损(以下简称VSD)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以下称先心病),其发生率占先心病的20%。后天性VSD少见,主要见于外伤引起的室间隔破裂和急性心肌梗死导致的室问隔穿孔。对于VSD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近几年,随着介入器材及技术的不断发展,介入治疗VSD已成为可行的治疗方法。现就近年来VSD介入治疗的现状及进展作如下综述。
- 齐静朱鲜阳
-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
- 置入生物涂层可降解长支架后口服6个月和12个月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I-LOVE-IT2研究亚组分析
- 齐静李毅王贺阳李晶陈玉山韩雅玲
- 健康的生活方式对择期PCI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
- 2017年
- 目的调查健康的生活方式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出院患者2276例,对其中诊断为ACS并择期行PCI术的患者1 159例随访1年,最终纳入1 129例(其中3例在随访过程中排除,27例失访),按是否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分为健康生活方式组(戒烟、合理饍食和运动康复至少占一项,n=294)与对照组(n=835),比较两组患者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和术后心绞痛的发生率。结果纳入的1 129例患者中,仅294例患者(26.0%)至少坚持了或改善为一种良好的生活方式,其中230例患者选择了戒烟,占本组78.2%,112例患者重视了良好的饮食习惯,占本组38.1%,118例患者坚持了运动康复,占本组40.1%,约2/5患者具有2项或3项健康生活方式。健康生活方式组MACCE事件总发生率(9.9%)显著低于对照组(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包括:健康的生活方式、城市居民、左室射血分数是保护性因素;高脂血症、植入支架数、最大狭窄率是危险因素,利用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作为因子多元逐步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模型分析结果是危险比(hazard ratio,HR)=0.642,95%可信区间0.429~0.962,P<0.05。结论健康生活方式能够显著降低1年期MACCE事件的发生率。
- 李超李毅李晶孙毅齐静王贺阳许晓明韩雅玲陶凌
-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不同时间窗介入干预老年中危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疗效观察
- 余晓凡李毅李晶王贺阳王晓燕许丹齐静韩雅玲
- 年龄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发生净临床事件的相关性
- 杨宇进李毅李晶王贺阳齐静陈玉山裘淼涵
- 采用成角型蘑菇伞封堵小儿动脉导管未闭
- 2005年
- 为总结应用成角型蘑菇伞封堵小儿动脉导管未闭(简称PDA)的经验,回顾性分析15例5.5个月 -8岁(平均2.8±2.5岁)小儿应用此技术的资料。PDA最小直径为2-10 mm(平均为5.9±3.1 mm),术前均有肺动脉高压,平均肺动脉压为34-65 mmHg。选用新型封堵伞直径6-20mm(平均12.9±4.2 mm)。结果表明,15例均获得成功。即刻听诊心底部杂音消失,重复主动脉造影,无主动脉腔内狭窄和变形。术后12例即刻无分流,3例有少量残余分流,术后24 h超声心动图示分流消失。肺动脉压术后均有下降。结论:应用成角型蘑菇伞治疗小儿特殊类型PDA适应证范围广,成功率高,治疗效果好。
- 朱鲜阳韩秀敏盛晓棠邓东安崔春生张坡全薇侯传举齐静
- 关键词:儿童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
- 基因型指导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应用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有效性分析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探讨在基因检测条件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应用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5年1—6月在西京医院心血管内科诊断为ACS并行择期PCI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访1年,最终纳入有1年随访资料并行基因检测患者933例。依据患者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DAPT)不同,分为替格瑞洛组(n=239)和氯吡格雷组(n=694)。根据等位基因功能缺失的基因型差异分为快代谢型、中间代谢型和慢代谢型。比较3种代谢型下两种药物的临床效益,即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包括心血管死亡、缺血驱动的血运重建、缺血性卒中。结果在快代谢型组,与服用替格瑞洛患者比较,氯吡格雷是发生MACCE的保护性因素(HR=0.481,95%可信区间0.268~0.863,P=0.014);在慢代谢型组,与服用替格瑞洛患者比较,氯吡格雷是发生MACCE的危险性因素(HR=3.481,95%可信区间1.122~10.799,P=0.031)。氯吡格雷与其代谢型间存在明显交互作用(P<0.05)。结论对于慢代谢基因型患者,替格瑞洛的临床效益明显优于氯吡格雷。
- 李超李毅裘淼涵李晶齐静许晓明陶凌韩雅玲
- 关键词:基因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氯吡格雷
- 性别与经皮冠脉动脉介入治疗术后靶病变失败的相关性分析
- 陈玉山李毅李晶王贺阳齐静韩雅玲
- 置入生物涂层可降解长支架后口服6和12个月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I-LOVE-IT2研究亚组分析
- 齐静李毅王贺阳李晶陈玉山韩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