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黎松

作品数:10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博士后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哲学宗教
  • 2篇政治法律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德性
  • 2篇道德
  • 2篇人权
  • 2篇健康
  • 1篇道德缺失
  • 1篇德性论
  • 1篇德育
  • 1篇德育启示
  • 1篇义务
  • 1篇义务论
  • 1篇在职
  • 1篇正义
  • 1篇职业道德
  • 1篇人性
  • 1篇身体
  • 1篇身体健康
  • 1篇神性
  • 1篇生理
  • 1篇视域
  • 1篇强健

机构

  • 9篇西南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9篇黎松
  • 3篇任丑

传媒

  • 2篇四川职业技术...
  • 1篇中州学刊
  • 1篇阴山学刊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伦理学研究
  • 1篇长江师范学院...
  • 1篇现代基础教育...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生理增强技术的身体德性反思被引量:1
2021年
生理增强技术是利用药物、生物技术、基因技术和智能技术等改善人的身体机能和生命活动的技术方式或手段。其伦理两难体现为,在给人类带来福祉的同时也给人类自身的健康、安全和进化带来威胁。要解决此问题,就要调和生理增强技术和人类自身的共同善之间的关系。身体德性立足身体之自然善,致力于解放身体、挑战身体的局限,以发挥身体的自由和价值。身体德性指导下的生理增强技术,应以身体健康为基础、以身体强健为动力、以身体自由为目的,致力于人类自身的共同善,如此生理增强技术就不仅会实现自身的积极价值,也会为维护人类自身及其进化的利益做出贡献。
黎松
关键词:身体健康
试论道德缺失的人性理据被引量:1
2012年
道德缺失是指人们由于某种原因放弃了对社会法则的尊重而采取道德冷漠行为的现象。其产生尽管有着社会法律、风俗习惯和权利等原因,但究其根本原因来说在于人性。人性是物性和神性、善恶并存的统一体,决定着人们的一切行为方式及其行为后果。要改变道德缺失现象,必须尊重人性。
黎松任丑
关键词:道德道德缺失人性物性神性
“善”在职业道德中的体现
2011年
自古以来伦理主体的道德实践都指向一个终极的价值——善,它的基本含义与好或完善同义。而职业道德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所遵循的职业规范的基本价值理念,它表现为职业规范意识和准则。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显得更突出,但很多领域职业道德却未被重视,甚至还被漠视。因此,探讨善在职业道德中的体现和价值,对于理解、把握、建构和推进职业道德建设都具有其重要的意义。
黎松
关键词:职业道德
科技创新与良善生活的辨正
2022年
科技创新和社会良善生活的关系由来已久,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来看,科技创新促进了人类自身的进化,给人类带来了物质上的充裕和精神上的满足。但科技创新真正地促进了人类良善生活的实现?从科技创新对于良善生活的正面效应、中性效应和负面效应的现实来看,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在当前各种高新技术的大力发展下,科技创新要促进良善生活的真正实现,就需要在科技创新活动的过程中饱含善的理念、蕴藏正义的价值、彰显人的自由和尊严、造就健康和安全的福祉。由此,科技创新才能真正地为人的良善生活服务,增进人类的福祉。
黎松
关键词:正义健康
从义务论谈人权
2012年
人权即人所平等享有的最基本、最基础的权利,它本身就具有普世性和基础性的特点。从义务论的角度,人权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特点。从人权获得来看,人权是一种绝对性的权利;从人权遵守的角度来看,人权是一种无条件性权利。从人权呈现的特点来看,人权体现为一种自律性、必然性和强制性的权利。这对于人权的理解和把握将具有重大的价值。
黎松
关键词:人权义务权利义务论
《论语》中孝的德性阶梯及其德育启示被引量:1
2021年
《论语》中孝作为一种德性,孝的德性阶梯体现为“养”的基础阶段、“敬”的核心阶段、“礼”的形式阶段和“仕”的完善阶段,整体上实现“由养到敬”,再到“又敬又养”和“更好地敬与养”的完善过程,使人具有高尚的行为品格和道德情操。这可以赋予当前我国德育以新的启示:从“知”的角度,重塑孝德的道德意识;从“情”的角度,培养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感;从“行”的角度,造就一种完善的道德人格,以此促进当前我国德育的健康完善发展。
黎松
关键词:《论语》德性德育
应用德性论探究
2021年
随着传统德性论的复兴与诸多现实应用伦理问题的不断出现,应用德性论的出场已是大势所趋。传统德性论是应用德性论的基础,应用德性论是扬弃传统德性论而形成的新型德性论。如果说传统德性论主要研究个人道德品质,那么应用德性论则重在思考人类命运的德性问题。也就是说,应用德性论主要研究事关人类共同命运、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重大现实伦理问题,如生态环境、基因工程、大数据等引发的德性问题。因此,应用德性论的主要价值取向应当是人类之善和共同福祉。
黎松任丑
康德德性论
德性作为人类的一个古老的话题,不少的哲学家和伦理学家都对此有充分的论述。康德作为一个德国古典的哲学家,也作为近代史甚至人类史上伟大的哲学家,对于德性也有充分的论述。但要真正地理解康德的德性论知识却并非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以...
黎松
关键词:德性论情感倾向
文献传递
人权视域的伦理问题--第二届人权与伦理学论坛述评
2011年
2011年10月20日至23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伦理室主办、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承办的"第二届人权与伦理学论坛"在重庆西南大学隆重召开。
任丑黎松
关键词:伦理学人权伦理问题视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