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华

作品数:15 被引量:33H指数:3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9篇细胞
  • 8篇干细胞
  • 6篇间充质干细胞
  • 6篇胶质
  • 6篇充质干细胞
  • 5篇神经胶质
  • 5篇神经胶质瘤
  • 5篇胶质瘤
  • 4篇脑胶质瘤
  • 4篇基因
  • 4篇脊髓
  • 4篇脊髓损伤
  • 4篇骨髓间充质
  • 4篇骨髓间充质干...
  • 3篇蛋白
  • 3篇间充质
  • 2篇神经功能
  • 2篇人骨髓
  • 2篇人骨髓间充质...
  • 2篇吡咯

机构

  • 15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清华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武警总医院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中国人民武装...
  • 2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武警新疆总队...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武装...

作者

  • 15篇黄华
  • 10篇安沂华
  • 6篇张涵
  • 4篇李晋
  • 3篇张莹
  • 3篇孙崇然
  • 2篇王晓东
  • 2篇秦川
  • 2篇崔福斋
  • 2篇潘琦
  • 2篇王忠诚
  • 2篇胡慧敏
  • 2篇孙晓丹
  • 1篇江涛
  • 1篇郭牧遥
  • 1篇王任直
  • 1篇魏跃腾
  • 1篇王海峰
  • 1篇刘淑玲
  • 1篇夏雷

传媒

  • 6篇中华神经外科...
  • 3篇中国比较医学...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武警医学
  • 1篇中国实验动物...
  • 1篇中国急救复苏...
  • 1篇武警后勤学院...

年份

  • 2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NSCs-HA-NT-3复合物移植修复兔面神经损伤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观察NSCs-HA-Col支架-NT-3复合物对兔面神经完全横断损伤修复效果。方法新西兰大耳白兔41只,随机分为6组,E组为NSCs-HA支架-NT-3联合移植组。电生理于术前、术后1、4、8和12周记录肌电图的潜伏期、阈值、振幅。术后12周取桥接处神经,行B rdU及S100免疫组化染色,半薄切片及图像分析,透射电镜观察再生情况。结果E组术后12周可见较多B rdU阳性细胞,电生理检测与正常对照无显著性差异,桥接处纵断面呈现连续或不连续波浪状;横断面髓鞘结构与正常对照组的较为相似。结论NSCs-HA支架-NT-3复合物可以显著提高面神经损伤修复的效果。
张涵魏跃腾孙崇然李晋黄华崔福斋安沂华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NT-3
非受体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2基因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基于中国脑胶质瘤基因组图谱计划(CGGA)和癌症基因组图谱计划(TCGA)数据库分析非受体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2基因(PTPN12)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CGGA数据库(325例)和TCGA数据库(636例)中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RNA测序数据。分析不同世界卫生组织(WHO)肿瘤级别、四分型亚型、异柠檬酸脱氢酶(IDH)突变状态、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患者PTPN12表达量的差异。根据PTPN12的表达量将患者分为PTPN12高表达组和PTPN12低表达组,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差异。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法判断PTPN12对脑胶质瘤患者的预后作用。进一步通过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获得基因相关的功能以及有关的通路。结果两数据库中,PTPN12的表达量均随脑胶质瘤病理级别的升高而升高(均P<0.01);与IDH突变型比较,IDH野生型中PTPN12表达量升高(均P<0.01);MGMT启动子非甲基化者PTPN12表达量高于MGMT启动子甲基化者(均P<0.01);PTPN12在经典型、间质型、神经元型以及前神经元型中表达量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间质型中表达量最高(均P<0.01)。两数据库中,PTPN12高表达者均比低表达者的生存期短(均P<0.01)。两个数据库中,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均显示,PTPN12表达量为脑胶质瘤患者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CGGA数据库中,HR=1.433,95%CI:1.094~1.876,P=0.009;TCGA数据库中,HR=1.588,95%CI:1.018~2.477,P=0.042)。GO分析结果显示,PTPN12表达量正相关的基因更多地富集在增殖、凋亡、黏附、蛋白水解、免疫反应、血管生成、药物反应、缺氧反应、肿瘤细胞G2/M期的转化、肿瘤细胞G1/S期的转化等多个与脑胶质瘤恶性进展相关的功能上。KEGG分析结果显示,与PTPN12表达量呈正相关的基因更多地富集在肿瘤�
黄华王宽宇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基因组学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抑制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对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实验分为四组:组一:小胶质细胞(BV2)生长于DMEM(High Glucose)培养液中;组二:BV2细胞生长于加入脂多糖(LPS)的上述培养液中;组三:BV2细胞、BMMSCs共培养于加入LPS的上述培养液中;组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生长于加入LPS的上述培养液中。观察BV2细胞的生长状态、电镜超微结构变化及其分泌的炎症因子TNF-α表达量的变化。结果光镜下BV2细胞密度依次为:组一>组三>组二,组四中BMMSCs生长状态良好;电镜下可见组二BV2细胞内出现大量肿胀及空泡化的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少见生长活跃多核仁细胞,同时可见大量崩解细胞,组三细胞状态明显好于组二;BV2细胞分泌的炎症因子TNF-α表达量依次为组二>组三>组一>组四。结论 BM-MSCs抑制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进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张凯华王飞胡慧敏黄华安沂华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
造血系细胞特异蛋白1基因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2021年
目的分析造血系细胞特异蛋白1(HCLS1)基因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特征及其意义。方法收集中国脑胶质瘤基因组图谱(CGGA)计划数据库的两套mRNA测序数据及其临床资料(CGGA325数据集325例,CGGA693数据集693例)。分析HCLS1在不同世界卫生组织(WHO)病理学分级、异柠檬酸脱氢酶(IDH)突变状态、2016年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脑胶质瘤患者中的表达特征。根据HCLS1表达量的中位数,将患者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HCLS1表达水平患者的生存差异。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判断脑胶质瘤患者总生存期的影响因素。收集2007年1月至2015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脑胶质瘤患者的脑胶质瘤样本和生存信息(实验组1共27例,实验组2共17例),实验组1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HCLS1的表达量,实验组2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HCLS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计算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分。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HCLS1的生物学功能。结果在CGGA325数据集中,HCLS1的表达量随WHO病理学级别(Ⅱ~Ⅳ级)的升高而增加(F=30.29,P<0.001);HCLS1在IDH野生型中的表达量高于IDH突变型(t=8.51,P<0.001);依据2016年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3组低级别脑胶质瘤患者中,HCLS1表达量在IDH突变+1p/19q联合缺失组最低(F=23.61,P<0.001),而两组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中,HCLS1在IDH野生组的表达高于IDH突变组(P<0.001);MGMT启动子非甲基化者的HCLS1表达量高于甲基化者(P=0.001);HCLS1高表达组患者的总生存期短于低表达组(P<0.001)。HCLS1的上述表达特征在CGGA693数据集中得到了验证。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CLS1表达量是影响脑胶质瘤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HR=1.951,95%CI:1.307~2.910,P=0.001)。qRT-PCR结果显�
张莹黄华曾凡保肇实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基因免疫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脊髓损伤模型大鼠体内的存活与分化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观察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在脊髓损伤大鼠体内存活与分化情况。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分离来自hBMSCs并进行流式细胞鉴定。制作大鼠脊髓半横断模型,按照实验分组为单纯损伤组与hBMSC移植组。6周后处死大鼠,用免疫荧光方法观察移植的hBMSCs在大鼠体内的存活及分化情况。结果本研究中所使用hBMSCs呈CD44,CD73,CD90和CD105阳性,CD11b、CD19、CD34和CD45表达为阴性。动物体内实验表明,移植后6周,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观察到由5-溴-2-脱氧尿苷(BrdU)标记的、存活的移植hBMSCs。移植的hBMSCs部分显示BrdU+/NeuN+与BrdU+/GFAP+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移植到大鼠脊髓损伤部位的hBMSCs在局部存活并有分化成为神经元以及神经胶质细胞的潜能,为hBMSCs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黄华Raynald安沂华潘琦王晓东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干细胞分化脊髓损伤
聚吡咯/聚乳酸生物材料联合骨髓基质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基础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研究聚吡咯(polypyrrole,PPy)/聚乳酸(PLA)/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复合治疗脊髓损伤的可行性,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制备聚吡咯/聚乳酸支架材料。从大鼠骨髓中分离、培养BMSCs;制作大鼠脊髓全横断模型,在T8水平脊髓头尾端完全横断脊髓,用虹膜剪刀去除长度约2.5 mm的脊髓组织。根据植入材料的不同将实验分为PPy/PLA组、PPy/PLA/BMSCs组及损伤组,损伤组无材料及细胞植入。术后6周处死大鼠,观察不同移植组体内轴突和血管生长情况。结果免疫荧光、电镜及q PCR结果证实复合移植可以显著促进轴突和血管生长,同时也提供了神经保护作用。结论 PPy/PLA/BMSCs可以促进大鼠脊髓损伤修复,其机制可能包括材料支架作用和BMSCs在体内促进血管生成,改善局部的微环境,因此促进新轴突生长而保护局部的神经元。
Raynald舒兵黄华周俊峰孙晓丹秦川安沂华
关键词:骨髓基质细胞脊髓损伤
移植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后的神经功能恢复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研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h BMSCs)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可行性。【方法】从人的骨髓中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制作大鼠脊髓半横断模型,按照试验分组分为单纯损伤组和h BMSC移植组。术后按照不同时间点评价损伤和移植后的大鼠运动功能。6周后处死大鼠,分别观察两组大鼠损伤区域血管生长情况、营养因子表达情况以及移植细胞的轴突生长情况。【结果】免疫荧光检测发现,移植后6周,病变部位产生新轴突,h BMSCs移植组比单纯损伤组有更多的神经丝蛋白(neurofilaments,NF)的信号。透射电镜检查发现h BMSCs组有大量的新生轴突和血管。单纯损伤组中,仅检测到极少量的新轴突生长。采用Real-time PCR检测脊髓组织里的神经营养因子,显示移植h BMSCs可以使脊髓组织中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增加。移植h BMSCs后脊髓组织转录神经营养因子3(neurotrophin-3,NT-3)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m RNA量在移植术后第2、3周明显高于单纯损伤组。移植h BMSCs的大鼠的BBB评分从损伤后第1周至第8周都比单纯损伤组大鼠的评分高,二者具有统计学差异。在损伤后的第4、6周所做的运动诱发电位结果表明,移植h BMSCs得大鼠的潜伏期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结论】h BMSCs具有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作用,其机制可能为h BMSCs在体内促进营养因子和VEGF表达和分泌,进而促进轴突再生和血管生成,使损伤的神经功能更好地恢复。
黄华Raynald安沂华王晓东潘琦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再生脊髓损伤
隧道法:一种评价大鼠脑缺血模型神经功能的方法
2008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一种新的、简便的、比较精细的大鼠脑缺血模型的行为学评分方法——隧道法。方法用改良的大脑中动脉结扎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TTC染色验证模型制作的有效性,缺血后2d、1周、2周、4周,分别用5分法和隧道法评价大鼠的神经功能,并测量大鼠的体感诱发电位和运动诱发电位。结果TTC染色显示大脑中动脉分布区皮层梗死灶。5分法只能反映是否存在皮层损伤,但不能反映脑缺血后自发恢复的细微神经功能变化。隧道法双前肢和双后肢评分之和的峰值出现在缺血后2d和1周,1周后下降;双前肢和双后肢评分之差的高峰出现在缺血后1周,1周后下降。体感诱发电位显示术后缺血侧肢体的波形消失,缺血2周后有波幅恢复的趋势,潜伏期大于对照组;而运动诱发电位却显示反常的现象,即缺血侧的波幅反而高于未缺血侧,而潜伏期没有明显差别。结论隧道法是一种比较简便、精确的评价大鼠脑缺血神经功能的方法,可以用于大鼠脑缺血模型的实验研究。
孙崇然安沂华刘淑玲夏雷李晋张涵黄华王忠诚
关键词:脑缺血动物模型诱发电位
神经营养因子和免疫分子在中枢神经系统修复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06年
神经营养因子在突触水平、轴突水平和细胞水平,乃至神经系统的附属结构水平上,可以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再生。关于神经系统的免疫分子,新近的研究显示,中枢神经系统不是免疫豁免器官,中枢神经系统的免疫反应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再生有促进作用,一些原来被认为只有在免疫系统中存在的大分子还被证明参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与再生,而且不依赖于免疫系统。因此,作者推测神经营养因子和免疫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
孙崇然李晋张涵黄华安沂华王忠诚
关键词:神经营养因子免疫反应免疫分子神经修复
基于转录组学数据探讨岩藻糖基转移酶Ⅶ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基于转录组学数据筛选影响脑胶质瘤恶性进展及替莫唑胺耐药的关键基因,分析其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本研究通过分析GSE23806数据库(63株细胞株)、癌症体细胞突变目录(COSMIC)数据库(34株细胞株)及中国脑胶质瘤基因组图谱(CGGA)计划数据库(325例患者)中的转录组学数据,分别筛选出在胶质瘤干细胞中高表达的差异基因、在替莫唑胺耐药细胞中高表达的差异基因以及与胶质母细胞瘤恶性预后相关的基因,进而筛选出共同差异基因。通过CGGA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计划数据库(636例患者)验证该基因在不同世界卫生组织(WHO)级别、不同四分型亚型的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差异;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该基因表达量不同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总生存期的差异;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研究该基因对脑胶质瘤患者总生存期的影响;通过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预测其潜在的生物学功能。结果:通过分析共同差异基因,筛选出岩藻糖基转移酶Ⅶ(FUT7)作为目标基因。FUT7在胶质瘤干细胞中呈现高表达(P=0.025),且在替莫唑胺耐药的细胞中高表达(P=0.033)。在CGGA数据库(325例)和TCGA数据库(636例)中,FUT7在WHOⅡ、Ⅲ及Ⅳ级组间表达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其中Ⅳ级中表达量最高,Ⅱ级中表达量最低;两数据库中,FUT7在四分型组间表达量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均在间质型中表达量最高。CGGA数据库和TCGA数据库中具有生存数据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分别为138例和168例)中,FUT7高表达者比低表达者生存期短(P=0.002和P=0.01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FUT7的表达量、放疗及化疗均为胶质母细胞瘤患者总生存期的影响因素(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UT7表达量、放疗及化疗均为影响胶质母细胞瘤患者总生�
黄华王宽宇王志亮江涛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肿瘤干细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