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秀莲
- 作品数:4 被引量:60H指数:4
- 供职机构: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分娩方式对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肌力的影响被引量:25
- 2010年
- 目的研究不同分娩方式对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肌力降低程度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改善盆底肌力。方法随机选择2009年2月至5月在中山市人民医院产后门诊进行6-8周复查的初产妇63例,按分娩方式将其分为择期剖宫产组(30例)和阴道顺产组(33例)。根据盆底肌肉肌力分级测试(GRRUG)分为0-5级,肌力≤3级者采用广州杉山公司PHENIX神经肌肉刺激仪,由专一盆底康复师进行盆底肌肉功能训练,每周2次,12次为一个疗程;肌力≥4级者进行常规健康宣教,随访至产后6个月。结果初产妇产后6-8周盆底肌力测试择期剖宫产组≤3级者占23.3%(7/30),≥4级者占76.7%(23/30);阴道顺产组≤3级者占54.5%(18/33),≥4级者占45.5%(15/3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6个月与6-8周时肌力比较,≤3级者经一个疗程盆底肌肉功能训练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4级未行训练者则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结论两种分娩方式对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肌力均有影响,就其降低程度而言,择期剖宫产的影响相对于阴道分娩为小。然而,选择剖宫产以期降低分娩对盆底肌力的影响的做法并不可取,故建议初产妇产后早期进行盆底肌肉功能训练,以改善盆底肌力,减少或延缓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FPFD)的发生。
- 麦秀莲曹丽龙丽珊
- 关键词:择期剖宫产盆底肌力
- 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60例疗效观察被引量:13
- 2010年
- 目的观察盆底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近期疗效。方法采用法国PHENIX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对轻度、中度SUI患者各30例进行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每周2次,12次为一个疗程,以后每周至少行Kegel训练3次,坚持10周以上。于疗程结束即时及6个月观察疗效,并填写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问卷简表(ICI-Q-SF)。结果60例患者无一例失访,总满意率达86.7%。疗程结束即时及6个月两组ICI-Q-SF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轻度组有效率高于中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可有效治疗女性SUI,尤其对轻度SUI疗效更佳,同时应强调个体化、循序渐进、适时适量的治疗原则。
- 麦秀莲曹丽陈汝虹陈燕林风莲龙丽珊苏园园
- 关键词:生物反馈电刺激压力性尿失禁
- 中山地区产后42天妇女盆腔器官脱垂筛查及防治研究被引量:14
- 2015年
- 目的探索区域性盆腔器官脱垂(POP)筛查及诊治模式,并通过对筛查结果的分析,了解中山地区产后42天妇女POP发病情况,及时予行盆底功能康复治疗,建立POP防治机制。方法建立中山市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三级防治网络,以该院为诊治中心,各市区、镇区医院建立相应的防治中心及筛查中心。采用统一的POP筛查流程、筛查方法及诊断标准,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中山地区13家医院自愿参与盆底功能筛查的20 510例产后42天妇女为研究对象,完成盆底功能障碍问卷、手法肌力分类测试及盆底器官脱垂量化分期系统(POP-Q)脱垂评分,并根据检查结果做出POP诊断。通过信息平台,将各中心的各项资料上传至中山市盆底功能障碍防治网数据库,由诊治中心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参与盆底功能筛查且记录完整的产后42天妇女共20 510例,平均年龄(27.08±5.04)岁,平均体重指数(BMI)为(22.10±3.13)kg/m2。妊娠1~7次,平均(1.62±0.84)次;分娩1~4次,平均(1.31±0.43)次;正常产14 972例(73.0%),剖宫产5 538例(27.00%)。肌力异常者检出率为73.44%,康复治疗者19 106例(93.15%),有效率达75.00%。POP-Q分度异常检出人数11 157例,检出率54.40%,其中以POP-QⅠ度所占比例最大(37.49%),POP发生率随年龄及分娩次数的增加而增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和盆底综合肌力异常是POP发生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高为POP的保护因素;户籍与POP检出率无相关性。结论通过建立中山市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三级防治网络,探索出一套成熟的区域性POP筛查及诊治模式,掌握该区域POP发病及治疗情况,有助于提高基层医院POP诊治技能,增强产后妇女自我保健意识,提高其生活质量,切实维护了产后妇女的健康权益,真正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服务理念。
- 苏园园韩燕华曹丽李丹彦陈燕张樱樱钟锴娜林凤莲麦秀莲
- 关键词:盆腔器官脱垂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