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鲍传明

作品数:11 被引量:41H指数:5
供职机构:湖北医药学院附属随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手术
  • 3篇肺癌
  • 2篇大隐静脉
  • 2篇大隐静脉曲张
  • 2篇血管
  • 2篇血管腔
  • 2篇血管腔内
  • 2篇隐静脉
  • 2篇预后
  • 2篇腔内
  • 2篇曲张
  • 2篇消融
  • 2篇耐药
  • 2篇静脉
  • 2篇静脉曲张
  • 2篇激光
  • 2篇激光消融
  • 2篇管腔
  • 2篇肺炎
  • 1篇单胞菌

机构

  • 8篇随州市中心医...
  • 3篇湖北医药学院
  • 1篇武汉大学

作者

  • 11篇鲍传明
  • 5篇杨俊
  • 4篇刘建华
  • 2篇凡兵
  • 2篇彭均伟
  • 2篇王谦
  • 2篇陈灿
  • 1篇王志维
  • 1篇刘秀玲
  • 1篇刘莉
  • 1篇秦又发
  • 1篇张晓春
  • 1篇周权
  • 1篇李晓飞
  • 1篇鞠涛
  • 1篇金志强
  • 1篇来永强
  • 1篇陈灿

传媒

  • 3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中华当代医学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先天性房缺、室缺伴一侧肺发育不良1例
2006年
杨俊刘建华鲍传明
关键词:肺发育不良先天性房缺室缺反复感冒反复肺炎
大隐静脉曲张微创化治疗的疗效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大隐静脉曲张的微创化治疗效果。方法:319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分别采用新型微创剥脱器(NMIS)、血管腔内激光消融(EVLA)、泡沫硬化疗法(FS)治疗,动态观察其疗效及主要并发症。结果:NMIS治疗233例,出现并发症10例;EVLA治疗74例,复发2例,出现并发症5例;FS治疗12例,复发5例,出现并发症1例。结论:按CEAP分级,结合患者的需求,采用微创化方法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可取得理想的效果。
陈灿鲍传明刘建华凡兵杨俊彭均伟李晓飞
关键词:大隐静脉曲张
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治疗肺癌附154例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治疗肺癌的手术并发症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08-2011年Ⅰ~Ⅲa期手术切除的肺癌患者154例,其中传统肺癌根治术81例,肺癌根治加系统淋巴结清扫术73例,比较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3年、5年生存率。结果系统性淋巴结清扫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9%,1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系统性淋巴结清扫组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76.7%、47.9%,传统肺癌根治组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67.9%、2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治疗肺癌没有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能明显提高患者的术后生存率,值得推广和普及。
陈灿鲍传明
关键词:肺癌预后
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治疗血、气胸2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 评价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治疗自发性气胸和凝固性血气胸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D年6月至2004年6月22例应用此法手术的病例。全组男性18例,女性4例,年龄17-58岁,平均31岁。自发性气胸16例,外伤性凝固性血气胸6例。在双腔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下行肺大疱切除或肺挫裂伤修补。结果 22例均一次手术成功,无死亡,随访3月至6月,无一例复发,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治疗自发性气胸和凝固性血气胸临床效果满意,价格低廉,基层可推广使用。
鲍传明王谦杨俊
关键词:电视胸腔镜辅助切口治疗肺大疱切除肺挫裂伤手术成功价格低廉
60岁以上老年肺癌患者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预后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通过分析60岁以上老年肺癌患者经手术治疗-9非手术治疗预后情况,指导临床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案。方法:对我科近14年来812名60岁以上老年患者肺癌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预后进行了相应的统计分析。结果:截止2012年12月30日,累计死亡746例,1年、2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75.2%,32.1%,21.7%,6%。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252例,非手术治疗560例,Ⅰ期~Ⅲa期患者接受手术治疗233例,平均生存期19.15月,I期~Ⅲa期患者接受非手术治疗74例,平均生存期15.42月;Ⅲb~Ⅳ期患者接受手术19例,平均生存期9.75月,Ⅲb~Ⅳ期患者接受非手术治疗486例,平均生存期9.10月。结论:年龄不是老年患者手术治疗的禁忌,Ⅰ-Ⅲa期患者根治性手术明显延长其生存期,Ⅲb、Ⅳ期老年肺癌患者手术无法延长其生存期,不主张此类患者采取手术治疗。
鲍传明王志维
关键词:肺癌老年人
大隐静脉曲张个体化治疗319例分析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探讨大隐静脉曲张的个体化治疗方法。方法对2009年7月至2013年3月319例大隐静脉曲张病人,分别采用新型微创剥脱器(New minimally invasivestripper,NMIS)、血管腔内激光消融(Endovenous laser ablation,EVLA)、泡沫硬化疗法(foam sclerotherapy,FS)3种治疗方法,且动态观察其疗效及主要并发症。结果NMIS治疗233例,无一例复发,出现并发症10例。EVLA治疗74例,复发2例,出现并发症5例。FS治疗12例,复发3例,出现并发症1例。结论按CEAP分级结合病人的需求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法均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陈灿鲍传明刘建华
关键词:大隐静脉曲张
清胰汤对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中药清胰汤在改善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免疫功能中的应用。方法:将106例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清胰汤治疗组(研究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7 d、第10 d,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比例,运用ELISA和放射免疫法测定细胞因子IL-8、IL-17、髓过氧化物酶(MPO)浓度;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愈率、死亡率以及ICU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于治疗后第7 d、第10 d,CD4+T细胞、CD4+/CD8+、NK细胞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D8+T细胞百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IL-8、IL-17、MPO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研究组ICU住院时间分别为(19.7±3.5)d、(12.2±2.7)d(P<0.05)。结论:清胰汤治疗可以显著改善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的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和应激反应,提高临床疗效。
刘秀玲周权金志强鞠涛鲍传明
关键词:清胰汤呼吸机相关肺炎免疫功能
肺癌多药耐药的机制及其对策
2004年
肺癌是当今世界上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不断增高,而肺癌目前总的预后不佳。在我国,肺癌占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首位,女性发病率的第2位,死亡率的第1位。这当然与不能早期诊断有关,大多数肿瘤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难以进行根治性切除。因此,化疗在肺癌治疗中占重要地位,但大多数患者药物治疗的效果不甚明显甚至无效。药物治疗失效的重要原因是肿瘤细胞的耐药性,尤其是肿瘤的多药耐药(MDR)。
鲍传明王谦杨俊
关键词:肺癌多药耐药性肺耐药蛋白谷胱甘肽蛋白激酶C
三切口右胸路径手术在胸中段食管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探讨经右胸、腹部、颈部三切口的右胸路径手术在胸中段食管癌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97例经病理检查确诊的胸中段食管癌患者的手术情况及术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右胸路径组(51例)与左胸入路组(46例),右胸路径组采用右胸、腹部、颈部三切口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及术后2年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右胸路径组的手术时间[(218.4±48.9)min]、术后住院时间[(14.7±3.9)d]均显著的低于左胸入路组的手术时间[(287.6±57.3)min]、术后住院时间[(18.5±4.6)d],而右胸路径组清扫淋巴结数目[(21.8±5.9)枚]显著高于左胸入路组清扫淋巴结数目[(13.7±4.8)枚](P<0.05)。右胸路径组的食管残端阳性率(3.92%)显著低于左胸入路组的17.39%(P<0.05)。右胸路径组的肺部感染率为2.17%、吻合口瘘发生率为4.35%,均显著低于左胸入路组的17.65%、23.53%(P<0.05)。右胸路径组的2年生存率为72.00%(36/50)显著高于左胸入路组的52.27%(23/44),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胸路径组患者的随访24个月的中位生存时间21.50个月,显著长于左胸入路组患者的18.00个月,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796,P=0.041)。结论:经右胸、腹部、颈部三切口的右胸路径手术在胸中段食管癌患者,术中清扫淋巴结更加彻底,术后2年生存率高,术中手术时间更短,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鲍传明彭均伟
关键词:胸中段食管癌
阿奇霉素联合环丙沙星治疗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联合环丙沙星对碳青霉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27例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阿奇霉素0.5 g+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而对照组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完毕后2 h内两组均立即给予乳酸环丙沙星氯化钠注射液0.6 g静脉滴注,qd。两组疗程均为2周。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8.46%(P<0.05)。给药5 d后,试验组环丙沙星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显著降低(P<0.01),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阿奇霉素可提高环丙沙星对临床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活性,为临床治疗该类菌株感染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张晓春秦又发鲍传明刘莉
关键词: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阿奇霉素环丙沙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