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鲁明

作品数:16 被引量:70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腹腔
  • 8篇肿瘤
  • 8篇腹腔镜
  • 5篇直肠
  • 5篇胃癌
  • 4篇肠癌
  • 3篇直肠癌
  • 3篇直肠肿瘤
  • 3篇胃癌根治
  • 3篇胃癌根治术
  • 3篇结直肠
  • 3篇腹腔镜辅助
  • 3篇肠肿瘤
  • 2篇易感性
  • 2篇手术
  • 2篇术后
  • 2篇肿瘤易感性
  • 2篇逻辑
  • 2篇逻辑回归
  • 2篇结直肠肿瘤

机构

  • 16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16篇鲁明
  • 13篇赵庆洪
  • 7篇马翔
  • 6篇汪宝林
  • 5篇喻春钊
  • 4篇张建平
  • 4篇张弛
  • 3篇骆霞岗
  • 3篇吴冬冬
  • 2篇周菲
  • 2篇董小刚
  • 2篇沈健
  • 2篇李娟
  • 2篇付波
  • 2篇宋鹏
  • 1篇侯大卫
  • 1篇唐朝阳
  • 1篇陈良
  • 1篇张驰
  • 1篇张冬

传媒

  • 3篇中国医药科学
  • 2篇重庆医学
  • 2篇中华结直肠疾...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国现代医药...
  • 1篇中华普外科手...
  • 1篇中华腔镜外科...
  • 1篇第四届中国武...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腹腔镜原位脾切除术在外伤性脾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原位脾切除术在外伤性脾破裂脾切除术中的应用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应用腹腔镜探查加腹腔镜下原位脾切除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例患者均在全腹腔镜下完成脾切除术,手术时间为102、113min,术中出血量为100、150m L,绕脐切口长度均约3cm,术后排气时间3、3~5d,住院时间7、9d。随访1~6个月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原位脾切除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是安全可行的。
鲁明马翔吴冬冬赵庆洪
关键词:腹腔镜外伤性脾破裂
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附57例报道)
2009年
目的:观察近期临床疗效,探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的可行性。方法:2008年5月~2009年5月,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性切除术57例,其中根治性远端胃癌根治术37例,根治性近端胃癌根治术10例,根治性全胃切除术10例。结果:57例均在腹腔镜辅助下完成手术,D1淋巴结清扫6例,D2淋巴结清扫51例。平均手术时间273min(155~450min)。镜下术中出血量平均为35ml(l0~60ml)。术中无脏器损伤。清扫淋巴结平均数为16枚(4~23枚)。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的平均数3天(2~5天)。术后无出血、吻合口漏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结论:用腹腔镜进行胃癌根治术是安全的,也是可行的。
汪宝林赵庆洪张驰鲁明
关键词:腹腔镜胃癌
lncRNA DANCR作为常见恶性肿瘤潜在预后因子的Meta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验证长链非编码RNA(lncRNA)中的分化拮抗非编码RNA(DANCR)在常见恶性肿瘤中的作用和预后价值。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中关于lncRNA DANCR表达与人类癌症关系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9年11月1日。根据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优先报告的条目声明进行文献的筛选和数据提取,运用Stata 12.0软件分析比值比(OR)和相应的95%置信区间(CI)来评估癌症患者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的促进或抑制效应。在临床分期的总体生存率上,计算风险比(HR)和相应的95%CI来评估生存期的效应。结果共纳入10项研究,包括2143例癌症患者。与DANCR低表达组患者相比,DANCR高表达组患者的总生存期较短(HR=1.26,95%CI 1.18~1.34,P<0.001)。消化道肿瘤患者DANCR高表达组的总生存期短于DANCR低表达组(HR=1.20,95%CI 1.12~1.30,P<0.001);呼吸系统肿瘤DANCR高表达组的生存期短于DANCR低表达组(HR=1.43,95%CI 1.24~1.64,P<0.001)。肿瘤分化程度(OR=2.72,95%CI 1.01~7.29,P=0.047)、肿瘤浸润深度(OR=1.62,95%CI 1.13~2.31,P=0.009)与DANCR高表达有关,lncRNA DANCR高表达患者的肿瘤分化程度更差,肿瘤浸润深度更深。结论lncRNA DANCR升高可作为预测多种癌症预后不良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但需要纳入更多新的研究做进一步的分析。
曹扬封佳曦鲁明马翔赵庆洪
关键词:长链非编码RNA预后META分析
腹腔镜辅助下结直肠切除术72例分析
2010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结直肠手术的操作体会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腹腔镜辅助下结直肠切除术7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腹腔镜辅助下结直肠手术72例(恶性肿瘤67例,良性疾病5例)。其中右半结肠切除术19例,左半结肠切除术4例,乙状结肠切除术22例,直肠前切除术22例,Milcs手术5例。平均手术时间180min。术中出血平均160ml,术后72h均恢复胃肠功能。术后3~5d均恢复进食。结论:腹腔镜辅助下结直肠手术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术式。
张弛赵庆洪汪宝林张建平鲁明
关键词:腹腔镜检查
腹腔镜下结直肠肿瘤定位研究进展
2024年
目前腹腔镜手术在普外科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视野、触觉等限制问题,术中对于结直肠肿瘤定位精准性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根据各类定位手段的适用范围、准确率、技术难题等综合分析不同状况的选用优劣,同时提出重点技术的未来发展前景。
施烨鑫马翔鲁明夏青城王鹏超宋青雨赵庆洪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腹腔镜肿瘤定位
干细胞标志物CD133与胃癌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2016年
目的探讨CD133蛋白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特征以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我院118例胃癌患者手术切除的病灶组织中CD133表达情况,并检索相关数据库对已报道的CD133表达与胃癌临床特征的研究做系统性荟萃分析,进一步验证我们的结果。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胃癌患者CD133蛋白表达阳性率为28.81%(34例/118例)。CD133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直径、分化程度、Lauren’s分型无关(P〉0.05);但与胃癌患者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明显相关(P〈0.05)。Meta分析结果显示胃癌肿瘤浸润越深(OR=0.36,95%CI=0.26~0.49,P〈0.0001);有淋巴结转移(OR=0.36,95%CI=0.26~0.50,P〈0.0001);以及TNM分期越高(OR=0.32,95%CI=0.24~0.42,P〈0.0001),CD133蛋白阳性表达率越高。并且CD133阳性表达提示胃癌患者预后不良(HR=2.21,95%CI=1.52~3.22)。结论 CD133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转移,临床分期以及预后显著相关,也许能够作为未来胃癌治疗的新的分子靶点。
鲁明付波马翔吴冬冬赵庆洪
关键词:CD133肿瘤干细胞胃癌免疫组化
基于SEER数据库和多因素逻辑回归的结直肠癌肝转移预测研究
2025年
目的 利用SEER数据库,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描述,分析肝转移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肝转移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为结直肠癌肝转移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纳入2015—2017年SEER数据库中结直肠癌患者,收集患者人口学和临床病理学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结果共纳入13 908例结直肠癌患者,包括结肠癌患者1 363例(98.17%),直肠癌255例(1.83%),共发生肝转移1379例(9.91%)。肝转移组与非肝转移组的原发肿瘤位置、年龄、婚姻状态、病理类型、Grade分级、T分期、N分期、肿瘤最大直径、癌胚抗原(CEA)和肿瘤沉积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1.398,95%CI:1.235~1.582)、病理类型为黏液性腺癌(OR=1.853,95%CI:1.471~2.333)、T分期越晚(OR=1.734,95%CI:1.561~1.925)、N分期越晚(OR=2.091, 95%CI:1.921~2.276)、 CEA阳性(OR=5.187, 95%CI:4.487~5.996)和有肿瘤沉积物(OR=1.905,95%CI:1.652~2.195)是影响结直肠癌发生肝转移的危险因素。基于此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837(95%CI:0.827~0.847),提示模型预测性能良好。预测模型的校正曲线与理想曲线接近。结论构建包含多个常规临床指标的结直肠癌肝转移预测列线图模型,预测效能较好,可为结直肠癌患者的个体化诊疗决策提供参考。未来需在前瞻性队列中进行大规模外部验证和进一步优化,为结直肠癌精准治疗提供支持。
鲁明李娟
关键词:结直肠癌肝转移
NOS3 G894T基因多态性与肿瘤易感性的Meta分析
2014年
目的探讨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NOS3或eNOS)G894T基因多态性与肿瘤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检索,收集有关NOS3G894T基因多态性与肿瘤易感性的文献,筛选出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文献,应用Meta分析软件对各项研究进行异质性检验,计算合并OR值及其95%CI,并行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的评估。结果 19篇文献纳入本研究,共计有7 679例肿瘤患者和8 180例对照人群。总体来说,NOS3G894T基因多态性与肿瘤无明显易感性(T versus G:OR=1.030,95%CI0.964-1.101;TT versus GG:OR=1.056,95%CI 0.895-1.245;TG versus GG:OR=1.045,95%CI 0.977-1.119;TT/TG versus GG:OR=1.047,95%CI0.981-1.117;TT versus TG/GG:OR=1.005,95%CI0.900-1.123)。根据种族、肿瘤类型及对照组来源进行分层分析,没有发现有明显易感性。结论 NOS3G894T基因多态性与肿瘤不存在明显易感性。
张冬陈良宋鹏鲁明赵庆洪
关键词:NOS3G894T基因多态性肿瘤META分析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与开放性胃癌根治术的对比研究被引量:55
2010年
目的通过比较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与开放性胃癌根治术的差异,探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性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08年5月至2009年10月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性切除术81例,其中根治性远端胃癌根治术48例,根治性近端胃癌根治术19例,根治性全胃切除术14例,与开放性胃癌根治术(相同分期)80例的病例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81例均在腹腔镜辅助下完成手术,D1淋巴结清扫6例,D2淋巴结清扫75例。腹腔镜手术和开放性手术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258min和193min(P<0.05),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292ml和389ml(P<0.05),清扫淋巴结平均数分别为16.5枚和17.8枚(P>0.05);术后平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2.9天和3.9天(P<0.05);腹腔镜手术组术中无脏器损伤,术后无出血、吻合口漏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安全、可行,与开放性胃癌根治术具有相同的淋巴结清扫范围。
赵庆洪鲁明张弛汪宝林
关键词:胃癌腹腔镜
基于多因素逻辑回归模型探究大肠癌肿瘤大小的危险因素
2024年
目的 探讨大肠癌肿瘤大小的危险因素,并评估这些因素对肿瘤大小的预测效能。方法 收集2023年12月至2024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54例大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影响肿瘤大小的危险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大肿瘤组高血压比例、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癌胚抗原均高于小肿瘤组,白蛋白低于小肿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APTT是影响肿瘤大小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逻辑回归模型的AUC为0.803(95%CI:0.728~0.877),灵敏度为84.5%,特异度为63.6%。结论 高血压、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APTT是影响大肠癌肿瘤大小的重要因素,可作为评估肿瘤大小的潜在预测指标。
王小元李娟张晓辉鲁明
关键词:大肠癌肿瘤大小逻辑回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