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伟

作品数:23 被引量:115H指数:4
供职机构:菏泽医学专科学校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内膜
  • 6篇宫内
  • 6篇宫内膜
  • 5篇子宫
  • 5篇内膜癌
  • 5篇化疗
  • 5篇宫内膜癌
  • 4篇子宫内膜
  • 3篇剖宫产
  • 3篇子宫内膜癌
  • 3篇细胞
  • 3篇疗效
  • 3篇白血
  • 3篇白血病
  • 3篇不孕
  • 2篇新辅助化疗
  • 2篇妊娠
  • 2篇术后
  • 2篇排卵
  • 2篇肿瘤

机构

  • 23篇菏泽医学专科...
  • 5篇青岛大学

作者

  • 23篇魏伟
  • 6篇王芳
  • 4篇王芳
  • 3篇魏伟
  • 3篇王芳
  • 1篇王炜振
  • 1篇赵淑萍

传媒

  • 3篇菏泽医学专科...
  • 3篇中国医药指南
  • 2篇齐齐哈尔医学...
  • 2篇中国现代药物...
  • 2篇中国当代医药
  • 2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山东医药
  • 1篇泰山医学院学...
  • 1篇中国药师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外医疗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6
  • 3篇2012
  • 8篇2011
  • 1篇2010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腹腔镜下抽芯法患侧输卵管切除术与患侧输卵管全切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对照试验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研究腹腔镜下抽芯法患侧输卵管切除术与患侧输卵管全切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0月菏泽医学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收治的94例异位妊娠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7例,对照组47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抽芯法患侧输卵管切除术,对照组采用腹腔镜下患侧输卵管全切术。比较两组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血清抗米勒管激素(AMH)、窦卵泡数、卵巢间质动脉收缩期的峰值流速(PSV)及血流阻力指数(RI)。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和术后1个月,两组FSH、LH、E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个月AMH水平及窦卵泡数均低于术前,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PSV均低于术前,RI均高于术前,术后观察组PSV高于对照组,RI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抽芯法患侧输卵管切除术治疗异位妊娠对患者卵巢储备功能影响较小,为临床治疗的理想术式。
魏伟赵慧娟刘湘翠
关键词:异位妊娠窦卵泡数
剖宫产瘢痕妊娠应用平阳霉素联合甲氨蝶呤注射治疗的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联合甲氨蝶呤注射在剖宫产瘢痕妊娠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10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根据临床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单纯甲氨蝶呤注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平阳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包块消失时间、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临床治疗中,平阳霉素联合甲氨蝶呤注射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魏伟
关键词:剖宫产瘢痕妊娠平阳霉素甲氨蝶呤
阿扎司琼联合甲氧氯普胺、维生素B_6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引起的胃肠道反应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阿扎司琼联合甲氧氯普胺、维生素B6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引起的胃肠道反应的疗效,为提高化疗患者的顺应性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应用阿扎司琼联合甲氧氯普胺、维生素B6对收治的73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引起的胃肠道反应进行治疗与单纯应用阿扎司琼治疗的B6例患者作对照,对比和分析两组的疗效。结果联合用药组止吐的有效率低于阿扎司琼组,但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药联用可降低阿扎司琼的临床剂量,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与阿扎司琼组基本一致,可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其顺应性。
王芳魏伟
关键词:阿扎司琼甲氧氯普胺维生素B6急性白血病化疗
子宫肌瘤宫腔镜电切术后并发TURP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及其风险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被引量:9
2022年
目的分析子宫肌瘤宫腔镜电切术后并发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据此构建并验证并发TURP综合征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选择行宫腔镜电切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120例,根据术后是否并发TURP综合征分为并发TURP综合征者与未并发TURP综合征者,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子宫肌瘤宫腔镜电切术后并发TURP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据此构建并发TURP综合征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该模型的预测效能,绘制校准曲线并采用Bootstrap法检验该模型的校准度。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间、膨宫压力、膨宫液吸收量、输卵管直径、血糖、中心静脉压均为子宫肌瘤宫腔镜电切术后并发TURP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以上述危险因素作为预测指标,构建子宫肌瘤宫腔镜电切术后并发TURP综合征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ROC曲线分析显示,该模型预测子宫肌瘤宫腔镜电切术后并发TURP综合征的曲线下面积为0.855(95%CI:0.779~0.912),其预测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00%、86.00%。运用Bootstrap法对该模型进行验证,其一致性指数为0.835,校正曲线与标准曲线贴合度较好,模型校准度良好。结论手术时间、膨宫压力、膨宫液吸收量、输卵管直径、血糖、中心静脉压均为子宫肌瘤宫腔镜电切术后并发TURP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据此构建了并发TURP综合征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经验证其预测效能较好。
赵慧娟魏伟
关键词:子宫肌瘤宫腔镜电切术
新辅助化疗治疗宫颈癌56例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王炜振魏伟
改良Hayman缝合术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及对卵巢恢复的应用效果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探讨改良Hayman缝合术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及对卵巢恢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2年11月对菏泽市牡丹人民医院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行8字法缝合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观察组43例实施改良Hayman缝合术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疗效、卵巢功能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月经复潮时间早于对照组,术中、术后2 h和术后24 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抗米勒管激素(AMH)、雌二醇(E2)均高于对照组,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改良Hayman缝合术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应用到剖宫产产后出血治疗中,可有效提高手术效率,降低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改善卵巢功能,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魏伟庞恩翠张俊红刘洁
关键词:剖宫产产后出血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浅析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在子宫内膜癌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评定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在子宫内膜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治疗组,本组内所有入选患者均接受腹腔镜+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方案治疗;同期选取4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对照组,本组内所有入选患者均接受开腹手术方案,并予以系统性随访,并对两组入选患者临床效果进行客观评定。结果研究中,治疗组患者排气时间、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长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治疗中,推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方案效果突出,值得在临床工作中进行推广。
魏伟
关键词:盆腔组织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子宫内膜癌复发
COC致上矢状窦静脉血栓形成1例
2023年
患者,女,19岁,农民,未婚,既往体健。体质指数(BMI):21 kg/m~2。2022年4月7日因“不规则阴道流血半个月”来院就诊。主诉:15岁月经初潮,平素月经周期20~30天,月经期7~10天,量中等,无痛经。查体:贫血貌,余无特殊。妇科检查:外阴(-)。肛腹诊示(-)。辅助检查:血常规:HB 68 g/L↓,HCT 0.263↓,PLT 458×109/L↑。性激素6项+甲功:(-);B超示:子宫及双侧附件未见明显异常。
孙洪娜魏伟赵淑萍
关键词: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易栓症
吡柔比星、多柔比星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对比观察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了解吡柔比星与多柔比星用于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科2007年7月~2010年6月收治并确诊的NHL患者85例,将其随机分为吡柔比星组48例接受以吡柔比星为主的化疗方案,多柔比星组37例接受以多柔比星为主的化疗方案,对比分析两组的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吡柔比星组化疗的有效率为83.3%,多柔比星组为6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柔比星组发生较多的心脏毒性反应,吡柔比星组则未发生心脏毒性反应,吡柔比星对胃肠道的不良反应较低。结论:与多柔比星为主的方案相比,以吡柔比星为主的化疗方案NHL的疗效更佳,不良反应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王芳王芳
关键词:吡柔比星多柔比星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
USP7-MDM2-p53信号轴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泛素特异性蛋白酶7(USP7)调节Mdm2 p53结合蛋白同源物(MDM2)-p53轴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Western blot检测人子宫内膜癌组织、癌旁组织、人子宫内膜上皮细胞hEEC及人子宫内膜癌细胞系Ishikawa、HEC-1-A、KLE中USP7蛋白表达。将Ishikawa细胞分为NC组、P22077(USP7抑制剂)组、pcDNA组、pcDNA-MDM2组、P22077+pcDNA组、P22077+pcDNA-MDM2组,CCK-8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Ishikawa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Ishikawa细胞凋亡与细胞周期变化;Western blot检测Ishikawa细胞中USP7、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周期素依赖性激酶2(CDK2)、Bcl-2相关X蛋白(Bax)、MDM2、p53蛋白表达。以RG7388(MDM2抑制剂)或PFT-α(p53抑制剂)与20μmol/L P22077共处理Ishikawa细胞48 h以验证USP7-MDM2-p53信号轴上下游关系。结果:USP7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和细胞中高表达,且Ishikawa细胞中USP7蛋白表达量最高,因此,选择Ishikawa细胞为研究对象。与NC组比较,P22077组Ishikawa细胞OD 450值、克隆形成率、S期和G 2/M期细胞数、USP7、CyclinD1、CDK2、MDM2蛋白表达降低,细胞凋亡率、G_(0)/G_(1)期细胞数、p53、Bax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NC组、pcDNA组比较,pcDNA-MDM2组Ishikawa细胞OD 450值、克隆形成率、S期和G 2/M期细胞数、USP7、CyclinD1、CDK2、MDM2蛋白表达升高,细胞凋亡率、G_(0)/G_(1)期细胞数、p53、Bax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P22077组、P22077+pcDNA组比较,P22077+pcDNA-MDM2组Ishikawa细胞OD 450值、克隆形成率、S期和G 2/M期细胞数、USP7、CyclinD1、CDK2、MDM2蛋白表达升高,细胞凋亡率、G_(0)/G_(1)期细胞数、p53、Bax蛋白表达降低(P<0.05)。p53为USP7-MDM2通路下游分子。结论:抑制USP7表达可能通过下调MDM2来激活p53进而抑制Ishikawa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及周期停滞。
魏伟赵慧娟刘湘翠
关键词:细胞周期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