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钟
- 作品数:37 被引量:75H指数:5
- 供职机构:苏州科技学院人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更多>>
- 黄石市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的基本模式与对策研究
- 2002年
- 本文深入分析了黄石市企业组织结构上存在的四大矛盾 ,阐述了该市企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模式和战略目标 。
- 李福安高钟刘细彦
- “百年锐于千载”——百余年来辛亥革命暨苏州“和平光复”研究之回顾
- 2017年
- "百年锐于千载",章开沅先生常以此称赞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上的伟大意义。对这场终结了中国千年帝制、影响中国历史走向的伟大革命中的一个重要组成——苏州"和平光复",百余年以来,人们的研究明显的不足。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对于这场伟大革命的长时段的积累,对于历史的合力作用,对于苏州"和平光复"模式的意义研究长期存在偏颇与忽视。回顾这些方面的研究,不仅能对辛亥革命百年以来的研究成果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更重要的是通过回顾与梳理,可以更全面地理解辛亥革命之收功,实有赖于暴力革命的武昌首义模式与非暴力的苏州"和平光复"模式的相辅相成,苏州"和平光复"实是辛亥革命转危为安、由败转胜的关键转折点。
- 高钟
- 关键词:辛亥革命长时段
- 未完成的文化重建——辛亥革命的世纪遗嘱
- 2002年
- 辛亥革命上承戊戌维新 ,下启新文化运动 ,承上启下 ,具有极重要的文化启迪作用。但其失败正在于文化准备不足。新文化运动由之而发 ,并通过激烈抨击旧伦理文化 ,揭橥民主与科学的价值理念 ,从而在破与立两个方面为文化重建奠定了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国共两党领袖与理论家侧重于政治意识形态文化的重建 ,新儒家与胡适为代表的自由主义思潮侧重于在哲学价值理念方面的文化重建。因文化重建是一个历史长时段的重大任务 ,所以文化重建这一辛亥革命遗嘱至今未能完成。
- 高钟
- 关键词:文化重建
- 移民文化与区域创新——以苏州与上海为例被引量:2
- 2006年
- 全球一体化是一个世界性的潮流,在这个潮流中,文化的一体化与多元化恰是一个互动的两极,在碰撞与吸纳中相互促进,相互包容,最终迈向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大同境界。而这种一体与多元的文化生成局面,在中国历史上就曾多次发生。多元的文化起源形成了中国远古时代不同的区域文化,而远古直到春秋、战国,以至后来中国历史上的多次民族大移民,不仅促进了中国多民族的融合,也形成了目前各地不同的区域文化。移民作为一个敢于离乡背景、挑战一个陌生的未知世界的文化栽体,具有一种开拓与拼博的精神,含有创新的文化基因。正是移民的这种开拓与创新的文化基因,使得中国很多落后地区因移民带来的活力而后来居上,成为创新力最强、文化与社会发展最快的地区。苏州与上海可谓典型。
- 高钟吴季令
- 关键词:区域文化移民
- 儒家伦理的解构与重构——中国社会转型的文化思考
- 2003年
- 中国传统社会王统、道统、族统三维共构,制度化的儒家道统在其中起着关键的纽带联结作用,西学东渐,中国文化首当其冲,开始蜕变,1905年废科举,三维共构被釜底抽薪,引发了多米诺骨牌效应,中国社会开始全面转型,至改革开放而加速,新的文化道德重建成为全民族共同关心的课题而仁智互见。
- 高钟
- 关键词:儒家伦理解构社会转型
- 残疾人救助事业与新科技革命
- 残疾人救助事业是随着工业化的进程而逐步在世界发展的.人类科学的每一个进步也都能为残疾人救助事业吸纳与利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人类开始进入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互联肉是这个革命的先锋部队.其他的几个方面,如基础利学研究、新能...
- 高钟
- 文献传递
- 非暴力革命——以苏州为典型的辛亥革命又一模式
- 2011年
- 1911年苏州的"和平光复",堪称辛亥革命中非暴力革命的典型。这一典型引发了浙江、福建、广东等东南各省相继响应,形成了与武昌等地暴力革命相辅相成的辛亥革命又一模式。揆诸史实,苏州模式在汉阳失守、武昌岌岌可危之际,在东南财赋之地革命成功,并克服南京、截断运河,使清政府失去东南财赋与漕粮支持,无法持久,不得不逊位下台。辛亥革命首义于武昌,收功在江南,枢纽在苏州。漠视与否定辛亥革命中的苏州模式,有失历史公允。这一模式的产生,因缘于太平军之役后苏州及东南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以绅商为代表的雄厚社会力量保全地方之努力、地方官员之顺应时势、以东南文化精英为主体的立宪党人与革命党人主动合作等诸因素。
- 高钟
- 关键词:辛亥革命
- “家国一体”的文化意识和中国士人的社会责任实践与慈善事业
- 周公创建宗法制与封建制,将血缘氏族社会结构与国家政治结构浑然一体地结合起来,"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2]即这个"家国一体"是"以成一道德之团体"作为构建目标的。"道德之共同体...
- 高钟
- 关键词:家国一体慈善事业
- 文献传递
- 试论文化建设与社会和谐的关系
- 2008年
- 文化是联结社会的纽带。文化价值的认同与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中国传统社会两千年的超稳定就建立在文化的基本和谐之上。而中国近代百余年的社会与政治的动荡,其根源也在于文化上的冲突。在新世纪,我们开启了和谐社会建设,但如果不在文化建设上正本清源,在中国文化的基础上,融纳西方文化(含马克思主义),完成中国百余年未能完成的文化重建之历史使命,使中华民族在新文化的基础上达成共识,为和谐社会奠定牢实的基础,和谐社会将成为无本之木而立见枯萎。
- 高钟
- 关键词:和谐文化文化冲突文化重建
- 东江文化的特色与形成被引量:2
- 2010年
- 东江文化,即广州以东之珠江流域特有之文化。东江文化是在其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下产生的古越文化与中原移民,特别是唐宋之际从中原南下的客家移民文化相融合的结果。因为客家为东江流域最大的族群,其原载的中原文化高于移入地之文化,故而东江文化带有鲜明的客家文化特色。这一特色是在长期的历史变迁中得以形成的。
- 高钟
- 关键词:东江文化移民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