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间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OEMs)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增殖、凋亡、侵袭能力。方法体外培养并鉴定32例OEMs(OEMs组)和32例非OEMs患者(对照组)的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应用MTT法、流式细胞仪、transwell法分别检测该细胞的增殖、凋亡和侵袭能力。结果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体外培养成功,细胞鉴定纯度达90%以上;OEMs组细胞0时的吸光度值为0.127±O.014,对照组为0.129±0.00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EMs组培养24、48h增长的吸光度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4h-0h:0.148±0.020与0.048±0.008,t=26.066;48h-24h:0.397±0.029与0.119±0.022,t=42.544,P均〈0.01];OEMs组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凋亡率为(26.430±3.789)%,对照组为(35.571±4.4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08,P〈0.01);OEMs组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穿过小室后的吸光度值为0.950±0.014,对照组为0.653±0.0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947,P〈0.01)。结论OEMs患者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增殖、侵袭能力均高于对照组,凋亡能力低于对照组,这些细胞生物学特性的改变可能在OEMs的发生、发展中起作用。
- 张晓玲高菊梅匡渤海陈贺
- 关键词: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间质细胞增殖凋亡
- 红细胞增多症-高黏滞度综合征致新生儿动脉血栓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19年
- 新生儿血栓临床上较为少见,住院新生儿血栓发生率约为2.4‰[1]。新生儿血栓多见于静脉血栓,红细胞增多症是形成动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红细胞增多症导致的动脉血栓非常罕见,至今国内尚未见报道。现将我院2018年9月确诊的1例红细胞增多症-高粘滞度综合征致新生儿动脉血栓病例报道如下,并做相应的文献复习及分析。
- 胡向文高菊梅唐文燕
- 关键词:新生儿动脉血栓红细胞增多症
- 反比例机械通气联合CPAP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探究反比例机械通气(IRV)联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MAS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儿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0)及对照组(n=40)。对照组患儿接受CPAP治疗,观察组患儿接受IRV联合CPAP治疗。记录两组治疗前和治疗48 h后的血气分析指标[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白介素-6(IL-6)及白介素-10(IL-10)水平,并记录两组呼吸支持时间、气促缓解时间、总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PaO_(2)及pH值相比治疗前均显著上升,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两组PaCO_(2)相比治疗前均显著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呼吸支持时间、气促缓解时间、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6相比治疗前均显著下降,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IL-10相比治疗前均显著上升,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00%(P<0.05)。结论:IRV联合CPAP应用于新生儿MAS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能够有效提升患儿氧合,促进气促症状的缓解,缩短住院时间,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胡向文高菊梅唐文燕
- 关键词: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
- 微创表面活性物质注射技术联合无创通气在早产儿轻中度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
- 2024年
- 目的探讨微创表面活性物质注射(LISA)技术联合无创通气(NIPPV)在早产儿轻中度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0例NRDS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0例。其中常规组传统技术联合NIPPV进行治疗,研究组使用LISA技术联合NIPPV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疗效、血气指标[pH值、血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及氧合指数(OI)]、临床指标[再次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例数、72 h内机械通气例数、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7.50%)高于常规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pH、PaO_(2)及OI值均高于常规组,PaCO_(2)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再次PS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72 h内机械通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5.00%)低于常规组(2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早产儿轻中度NRDS患儿方面,LISA技术疗效确切,相较于传统技术其改善患儿血气指标的效果更加明显,同时可显著减少患儿机械通气次数及时间,缩短住院时间,并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胡向文唐文燕高菊梅
- 关键词:无创通气
- S100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性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1年
-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sis,EMs)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腔被覆黏膜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并在局部生长、浸润、反复出血,从而引起疼痛、包块、不孕等临床表现的妇科常见疾病。
- 高菊梅张晓玲
-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S100A6
- 新生儿胃壁肌层缺损并穿孔1例报告
- 2011年
- 1临床资料
患儿,男性,双胎大子,生后17 min,因胎龄33+4周,出生体质量1 700 g,拟诊"早产儿,低出生体质量儿"于2010年10月14日收入院。患儿系第2胎第2产,Apgar评分1 min 9分、5 min 10分。
- 胡向文唐文燕高菊梅
- 关键词:胃壁肌层缺损穿孔新生儿
-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1例被引量:1
- 2019年
- 先天性梅毒又称胎传梅毒,是指梅毒螺旋体由母体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所致的梅毒,发病可出现于新生儿期、婴儿期和儿童期.孕产妇感染梅毒如果未及时治疗,梅毒螺旋体可通过胎盘损害胎儿各脏器,最终有可能导致胎儿死亡、流产或早产[1].存活者可在生后不同的年龄段出现临床症状,是一种严重影响身心健康的疾病.此病在我国建国以来逐渐消灭,但近年来孕妇梅毒发病率升高,胎传梅毒发病率也逐年升高,已经成为我国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做好梅毒血清筛查、及时发现并治疗和降低梅毒的传播率有着重要意义.江西省妇幼保健院于2018年12月12日收入先天性梅毒患儿1例,报告如下.
- 胡向文唐文燕高菊梅
- 关键词:先天性梅毒新生儿
- 改良式经脐单孔腹腔镜在妇科良性病变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比较改良式经脐单孔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治疗妇科良性疾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58例妇科良性病变患者,其中改良式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A组)28例,传统腹腔镜手术(B组)30例,比较两种方法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手术并发症(切口感染、术后出血、皮下气肿)上的差异。结果A、B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并发症上均没有明显的差异。结论改良式经脐单孔腹腔镜治疗妇科良性病变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并发症上与传统腹腔镜相当,具有良好的安全性、适用性、有效性,可以作为有特殊需求女性群体的首选手术方式。
- 高菊梅胡向文
- 关键词:妇科手术
- S100A6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间质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该细胞生物学特性的相关性研究
- 目的:
检测钙周期蛋白(S100A6)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OEMs)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以及该细胞的增殖、凋亡、侵袭能力,并分析S100A6表达水平与该细胞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从而探讨S100A6与...
- 高菊梅
- 关键词: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间质细胞生物学特性
- 文献传递
- 单孔腹腔镜与多孔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临床疗效及术后卵巢储备功能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2
- 2020年
- 目的:比较单孔腹腔镜与多孔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的临床疗效及对术后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8年6月-2019年5月在本院行卵巢囊肿剔除术的患者84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单孔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组(单孔组,42例)和多孔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组(多孔组,42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Hb下降幅度、术后24 h发热的最高体温,手术前后血清抗苗勒式管激素(AMH)、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及雌二醇(E2)水平变化。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患者疼痛程度,采用身体意象问卷(BIQ)评价手术切口的美观满意度。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Hb下降幅度及术后24 h发热的最高体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AMH水平低于术前,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1、3个月,两组患者血清FSH、LH及E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的血清FSH、LH水平均较术前上升,E2水平均较术前下降(P<0.05);术后3个月,两组的AMH、FSH、LH及E2水平均有所恢复。术后单孔组VAS评分低于多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组BIS评分、CS评分均显著高于多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孔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剔除术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更为美观。
- 朱奕融方淑芬高菊梅余玉杰
- 关键词:卵巢储备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