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琳玉
- 作品数:18 被引量:103H指数:6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社区干预对学龄前恶性肿瘤儿童远期生存质量的效果评价
- 刘洋莫霖石林王紫娟马琳玉袁理
- 基于胜任力的儿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指导教师评价体系构建研究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初步构建基于胜任力的儿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指导教师评价指标,为任用、培训和考核该类临床师资提供客观、科学参考。方法以胜任力模型为基础,通过文献回顾、半结构式访谈和专家函询,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构建儿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指导教师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完成指标权重设置。结果通过2轮专家函询,最终形成一级指标5项,二级指标19个;专家群体权威系数为0.851;专家协调系数为0.429~0.672。结论本研究构建的评价指标契合儿科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指导教师的工作特点和要求,符合岗位胜任和专业发展,具科学性和实用性;同时强调教学相长,为儿科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指导教师的管理和培养提供客观参考。
- 崔璀马琳玉莫霖王婷
- 关键词:儿科胜任力
- CBL+TBL双轨教学模式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探索被引量:4
- 2020年
- 为适应现代医学教育的要求,在本科儿科肿瘤学护理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与基于团队学习教学法(Team-Based Learning),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形成探究性思维等,促进学生全面掌握肿瘤学理论基础和提高临床思维能力。文章分析TBL与CBL双规教学模式的特点,针对我校儿科肿瘤学护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提高了教学质量。
- 徐蓓马琳玉刘洋张崇敏张力申雪兰罗娅
- 关键词:TBLCBL儿科护理教学肿瘤学
- 基于信息化的短距沟通在儿童白血病出院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 刘洋马琳玉莫霖张崇敏钟达慧张力申雪兰
- 大鼠体外循环前后血浆蛋白质差异性表达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实施大鼠体外循环(CPB)前后血浆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了解CPB前、后血浆蛋白质的差异性表达,以期发现对早期诊断CPB后并发症有参考价值的血浆标志物。方法将成年雄性SD大鼠10只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只,术前自由进食进水。实验组大鼠建立CPB模型,对照组只进行麻醉和动、静脉穿刺操作。两组动物分别在CPB前和CPB结束时采取血液标本1mL,肝素抗凝,分离血浆。血浆蛋白提纯后进行二维凝胶电泳、用ImageScanner扫描仪扫描成像。将被认定为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斑点进行切胶、酶解和肽段提取后,用质谱仪分析鉴定。结果 CPB后,大鼠血浆蛋白质表达斑点数目明显增加,共有17个表达上调的蛋白质斑点被认定为CPB所致。经质谱分析,共鉴定出5种蛋白质,分别为:凝溶胶蛋白、结合珠蛋白、载脂蛋白A1(ApoA1)、免疫球蛋白和Ba1-647。结论 CPB可引起大鼠血浆蛋白质出现差异性表达,从功能上分析,凝溶胶蛋白、结合珠蛋白、ApoA1有可能作为研究CPB并发症的血浆标志物。
- 王寿勇马琳玉王颖张洲邓薇菲
- 关键词:血浆蛋白质组学生物学标记心肺转流术
- 急性白血病患儿使用两种长效深静脉通路的效果比较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比较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和中心静脉置管(CVC)在白血病患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PICC置管92例与CVC置管44例,综合比较两者的试穿次数、操作时间、导管留置时间等。结果 PICC置管的试穿次数、操作时间少于/短于CVC置管,导管留置时间长于CVC置管(均P<0.01);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低于CVC组。结论 PICC因置管损伤小、并发症少、使用价值高、患儿及家属易于接受成为白血病患儿较理想的长效静脉通路,CVC适合年龄较小或血管条件较差的患儿。
- 马琳玉廖敏邓作勇张世群
- 关键词:白血病儿童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中心静脉置管
- 儿童早期预警评分在中性粒细胞缺乏白血病患者发生感染性休克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17
- 2020年
- 目的:探讨儿童早期预警评分在中性粒细胞缺乏白血病患者发生感染性休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住院的67例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患者作为回顾观察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患者监测值进行早期预警评分,构建ROC曲线,得出该组患者发生感染性休克的早期预警截断点,以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的72例患者作为前瞻研究组,将早期预警评分应用于研究组患者的早期评估,根据不同早期预警评分值实施相应的抗感染治疗、给氧、液体复苏、血管活性药物、成分输血、应用重组活化蛋白C等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感染性休克的发生率及休克致死亡率。结果:早期预警评分3.5分为预测中性粒细胞缺乏白血病患者发生感染性休克的最佳截断点,在该截断点,PEWS对感染性休克预测的灵敏度为83.3%,特异度为83.7%;研究组感染性休克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1)。结论:早期预警评分能帮助护理人员对病情进行有效评估,根据早期预警评分,帮助其早期识别中性粒细胞缺乏白血病患者感染性休克的征象,同时在最佳截断点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护理干预,有效改善疾病的预后。
- 刘洋马琳玉申雪兰张崇敏张力唐晓敏
- 关键词:白血病粒细胞缺乏感染性休克
- 儿科PICC导管堵塞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后导管堵塞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本院发生PICC导管堵塞的31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PICC后导管堵塞的原因与患儿年龄、置管操作、导管使用、治疗药物、患儿血液高凝状态等因素有关。结论:临床上应根据PICC导管堵塞的发生原因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降低堵管的发生率。
- 马琳玉邓作勇张崇敏
- 关键词: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护理对策
- 两种不同口腔护理方法对预防白血病儿童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后口腔黏膜炎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3
- 2019年
- [目的]比较常规口腔护理、常规口腔护理+蒙脱石散含漱护理用于预防白血病儿童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后口腔黏膜炎的效果。[方法]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液科2017年10月—2018年7月收治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第1次接受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病人98例,抽签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采取0.05%氯己定漱口液漱口,观察组采取0.05%氯己定漱口液漱口+蒙脱石散含漱。比较两组患儿化疗后口腔黏膜分度、疼痛、影响进食程度及满意度。[结果]两组患儿化疗后口腔黏膜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对进食的影响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常规口腔护理+蒙脱石散含漱护理对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患儿进行干预,能够降低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后患儿的口腔黏膜炎发生率,有利于减轻甲氨蝶呤化疗患儿的并发症,提高其生活质量。
- 罗娅马琳玉刘洋
-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口腔黏膜炎化疗甲氨蝶呤儿童
- 当前医学教育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被引量:3
- 2015年
- 我国拥有目前世界上最庞大的高等医学教育体系,但同时又面临着深化医疗体制改革,教育教学升级,医疗资源相对缺乏,医患关系持续恶化等挑战。提升高等医学教育人文素质,改革不合理教育机制,密切基础医学教育与临床实践的联系,以及营造有利于提升医学教育素质的社会道德环境等,对高等医学教育改革有重要促进作用。
- 马琳玉王寿勇
- 关键词:高等医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