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向真
- 作品数:62 被引量:460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 道德调控与和谐社会心态塑造被引量:14
- 2009年
- 和谐社会心态是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基础,它具体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与他人的关系上、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以及人与自我的关系中。和谐社会心态的塑造需要借助道德调控的力量。道德调控既是塑造和谐社会心态有效手段,也是塑造和谐心态的重要保障。确立道德调控的目标体系、运用多种道德调控手段、构建良性的道德保障体系、加强道德调控的法律规约是塑造和谐社会心态的重要策略。尤其在社会公德方面,把"道德的应当"转化为"道德的必需",以强化民众对道德规范的践行,增强道德调控的有效性,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培育和塑造美好和谐的社会心态。
- 马向真徐萍萍
- 关键词:道德调控社会心态
- 正义是否适用于家庭领域
- 2022年
- 现代社会的家庭中存在诸多不正义问题,如家务分工、家庭财产分配、赡养老人、家庭暴力等问题。而当前关于正义是否适用于家庭领域还存在诸多争议。否认正义适用于家庭领域的一个主要理由是:正义只适用于以契约关系为主的法权领域。然而,正义的产生与人需要得到承认的事实相关,因此正义原则适用于基于爱的承认关系而组建的家庭。从霍耐特的承认视角看,正义原则在促进家庭成员权利平等的同时能进一步维系家庭的情感,当代社会的家庭无须排斥正义。将正义引入家庭领域,有利于解决当前中国社会家庭存在的现实难题。
- 张金金马向真
- 关键词:家庭正义
- 现代性社会心态的道德哲学分析与调适被引量:4
- 2010年
- 在道德哲学的视阈中,作为精神结构的社会心态,其和谐体现为在"道德世界"和"伦理世界"中预设着的一种精神本性的统一性,即个体自身、道德与自然、特殊与普遍、个体与实体之间的统一状态及其应然关系。如果把实体与个体关系中两者的位移与置换看作是伦理世界中"精神性"心态结构的第一次异化与裂变,那么,在道德世界中的自我同一性危机以及动力机制中道德自我意识执着于某种"自然性"则是伦理精神和社会主体心态精神结构的现实性异变。因此,现代性社会心态失序根源于以"自然规律"僭越"道德规律"、以个体本位理性取代"单一物与普遍物统一"的"精神"。基于此,本文揭示了社会心态结构与当代道德哲学和道德建构中的一些现代性难题的内在相关性并为社会心态的调适提供某种可能的伦理路径。
- 张廷干马向真
- 关键词:社会心态道德哲学伦理世界观道德世界观
- 社会转型期“灵魂工程师”的困惑与应对——基于江苏高校教师社会心态的调查分析
- 2012年
- 在社会心态是某一历史时期内社会上广泛形成和存在于各类社会群体中的知、情、意、行和价值取向的总和。调查显示,在社会转型的历史背景下,有着"人类灵魂工程师"美誉的高校教师由于受到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社会心态出现了一定偏差,表现为法制意识薄弱、政治参与性低、仇富仇官和怀旧情绪等。但总的来说其心态基本良好,价值取向积极、社会情绪乐观、具有比较清醒的社会认识、强烈的责任意识,表现出了积极的道德践行。鉴于社会心态是主体对社会现实的反映,且与时代的整体精神相联系,笔者认为应从促进社会公正、激发参政热情和伦理道德建设等方面入手来塑造高校教师的和谐社会心态。
- 徐萍萍马向真
- 关键词:高校教师社会心态
- 和谐心态是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基础被引量:8
- 2007年
- 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和平、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根本要求和基本标志,和谐心态是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基础。加强个体、群体和社会三个层面的和谐心态建设,实现从微观、中观到宏观的逐层递进,是培育和形成和谐心态的基本路径。
- 马向真
- 关键词:和谐心态和谐社会
- 自我同一性与青少年道德人格的发展被引量:21
- 2006年
- 青少年是自我同一性形成的关键时期。从青少年道德人格结构和发展的过程看,自我同一性是青少年道德人格发展的核心,它是青少年道德人格发展诸要素的整合力量,也是青少年道德人格同一化发展的保障。
- 马向真
- 关键词:自我同一性青少年道德人格
- 威尔逊的社会生物学与当代心理学的发展
- 马向真
- 人格面具与道德认同危机
- 2007年
- 人格面具具有双重功能:一方面,人格面具对于道德的积极作用在于,可以培养个体对集体、社会权威的顺从,可以促使个体更好地认同社会的道德规范,适应社会的道德生活。另一方面,人格面具也有负面的影响。当一个人过分热衷于自己扮演的角色,并将这一人格面具等同于自己,等同于整个人格,那么人格中的其它方面就会受到压抑,过分发达的人格面具与极不发达的人格其它部分之间就会发生尖锐的对立和冲突,使人陷入一种紧张的异化状态。
- 马向真
- 关键词:人格面具道德规范道德生活
- 流动儿童自尊、自我意识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被引量:5
- 2014年
- 在南京、南通、宿迁5所小学中采用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449名流动儿童与普通儿童,了解流动儿童的自我意识、自尊与社会支持的情况,并比较流动儿童与普通儿童之间的差异以及此三种变量在各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研究发现流动儿童与普通儿童的自我意识无显著差异,自尊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女性流动儿童在幸福与满足方面与男性儿童有显著差异;不同年级的儿童自我意识以及分维度存在显著差异。流动儿童社会支持在性别与年级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流动儿童的自尊、自我意识与社会支持存在显著相关。
- 马向真
- 关键词:流动儿童自尊自我意识社会支持
- 社会标签理论对学生“问题行为”的解读与启示被引量:19
- 2004年
- 学生的"问题行为"与犯罪心理学所认定的"越轨犯规行为"都是对某些行为规范的偏离和违反,在这个意义上说,两者并没有什么显著的区别。对于"越轨犯规行为"的科学分析和有效转化,犯罪心理学领域提出了著名的社会标签理论。如果用该理论解读学生的"问题行为",那么它对学生"问题行为"的心理转化也会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发意义。
- 马向真
- 关键词:社会标签理论